中国经济急速成长的原因

来源 :当代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zc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在国际环境上,由于世界性大竞争的结果,消费资料的价格大幅度下降,新产品很快就变成产品,如果要加大受益只有进行大量生产,并有必要在能够提供大量生产的地方进行生产,为此外国资本大量进入了中国。同时,中国政府为了使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大量引进外资来发展经济。中国的优势还在于具有非常丰富的优秀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
其他文献
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始之年,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经济开放化进入新的阶段,而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经济市场化也进入新的阶段,因此,1979~2001年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近些年来,在继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时候,常有一种不和谐的噪音,即所谓中国当务之急是“要补资本主义的课”,或谓“要补新民主主义的课”。在这种种“补课论”的变奏曲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用歪曲历史的办法来提供所谓现实的依据。例如,这些年来,一些热衷于“补课论”的人旧话重提,利用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论战做文章,
期刊
期刊
期刊
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问题,至少有三个重要的方面值得考虑:其一,将中国共产党如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的内容,即要把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不同发展阶段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理论和实践中体现出来。其二,在分析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中的不同发展阶段、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理论和实践的时候,不仅要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而且要从文化的角度考察。所谓文化的角度,包括先进文化、中性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等诸方面的影响。其三,要研究重要人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及其群体
毛泽东在建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了工农民众和知识分子的言论自由。对于工农群众来说,最具现实意义、最急需表达的言论是对政府的不当政策提出批评的言论和对因政府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所造成的损害提出控诉的言论;向政府部门和媒体写信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和批评是实现群众言论自由的重要手段,毛泽东对此也特别重视。1951年5月16日。他批示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应设立适当人数的专门机构或专门的人,处理这些信件。”毛泽东还充分地肯定了知识分子的文艺创作自由和学术争论自由
1957年下半年,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大辩论和讨论《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开展农业生产大辩论为中心,全国农村普遍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将近半年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似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批判了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解决了当时一度令中央担忧的农民闹社、退社和粮食问题,但是这场运动是在对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形势做了过于严重估计的前提下进行的,加之运动的方式是所谓“大鸣、大放、大争、大辩”,因此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遗留的诸如组织规模过大、公有化程度过高、平均主义等问题却
在中国历史的各项制度中,小农经济作为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至少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这种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低投入一低产出。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加上城镇农产品市场消费人口过低,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市场化需求,从而也导致了中国历史上工商业发展空间的狭小,制约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近代中国的工商业之所以难以发展,就是因为占人口90%以上的小农缺乏购买力。
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建设的方针是以重工业为主,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这种战略的内在理论逻辑和相应的政策体系要求,直接导致了经济管理权力回归中央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加固与最终确立。为了适应资源的集中配置和管理,中央加强了经济管理权力的集中,高度的集权一方面使“一五”计划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引发和暴露了这种体制的症结,使地方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权限十分微弱,其积极性和自主性受到很大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