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审美因素 培养审美素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 尤其小学生,更应从小培养之。借助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教师的责任,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课例《庐山的云雾》展现了教师是如何通过“创设情境”、“理清思路”、“探究联系”“启迪思维”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的。
  [关键词]感知美 ;欣赏美 ;再造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74-02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 尤其小学生,更应从小培养之。鲁迅先生也言,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借助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教师的责任,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庐山的云雾》(省编小语第六册)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作者用优美形象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教学时,定要紧紧把握庐山云雾的意境之美,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美的情致,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创设情境,导入美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儒家大师,不只在告诉我们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亦在强调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鉴于此,在教学时,因学生曾未见过庐山的云雾,感性认识缺乏,可依据学情,层层设境。首先,播放画面,引入课文。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画面,曾深深记得,当时,孩子被震撼,赞叹声,不绝于耳,更有一个孩子,背起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其他孩子,亦加入其中,教室沸腾了,待孩子背完诗,师深情旁白:庐山,中国久负盛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它位于江西九江市南郊,西北濒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山体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0公里,崛起于江湖平原之上,气势雄伟,“奇秀甲天下”。它兼泰山之雄,峨眉之秀,危峰斷涯,名泉飞瀑,滔滔云海,参天古木,凡名山之甲景,它俱具备,被称为“山景大观园”。尤其是这里的云雾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是庐山的一大景观。画面和旁白,交相辉映,让学生如临其境,趣味盎然。随后,配乐朗诵,激发情感。教者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思考:①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②画出描写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及句子。如此,妙扣美点,以声传情,春风化雨中,学生进入审美的最佳状态。
  二、理清思路,感知美
  “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得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师。”(叶圣陶语)因此,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抓思路,循路入境,方能尽领美景。如何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感知美呢?
  1.抓中心句。首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并画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学生,亦很快进入文本,与文字共鸣,安静的教室,思考的孩子,课堂的最佳境界。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自信的声音亦在教室响起:“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奇幻美丽的景,欢悦颂赞的情,情景相融,给予了学生美的浸润。
  2.逐段探究。在学生已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其逐段读,理解语言,内化语言,弄清层次和写法,真正与文本融为一体。在教学第一自然段“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时,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扶”。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段写了云雾的什么特点? ②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圈画重点词句。③指导朗读(多种朗读形式)。尤其是“在山上,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感受云雾的美丽、变幻无常。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半扶”。(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中心句,圈画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写下独特的感受。(2)学生自学后与同桌交流。(3)班级交流,师答疑点拨。学生通过朗读、思考、感悟,不仅明白这一部分是按照观察的顺序,先写了山头的云雾,接着写山间的云雾,最后写山谷的云雾,更深深陶醉于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在教学第三自然段“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时,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放”。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相信,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习方法,更有那瞬息万变的云对学生美的熏陶。
  这样引领学生理清思路,深入文本,不仅训练了思维能力,沟通了客观事物与语言文字的联系,又让学生学会了自能读书,感受作品美的真谛,何乐而不为呢?
  三、探究联系,欣赏美
  《庐山的云雾》文笔酣畅,色彩浓烈,结构缜密,感情真挚。要使学生能深刻鉴赏其文之美,吮吸到作者感情之清泉,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学时必须深究两方面的联系。
  一是课文的内在联系。这主要指词与句、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第二自然段“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时,首先让学生思考并与同桌交流:[①]此段采用了什么构段方式,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②]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③每句话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待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①此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而后分写,“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最后写“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②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漂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教学时,只有引领学生弄清课文的内在联系,才能深刻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腻,描写之精巧,用词之精当,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二是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想状况进行联系。所谓联系知识基础,主要是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目的是为了“温故知新”。所谓联系思想状况,主要是指联系作者所要表达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与之共鸣,并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这篇课文,应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语言文字缘情悟理,油然而生热爱壮丽山川,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启迪思维,再造美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和想象的时机,积极引导他们不断地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形象、情境和气氛,并通过想象,对作者所描写的情节、场景,进行扩展和完善,形成新的表象,再造美的形象,提高语文能力。
  1.抓关键词语。训练学生再造美的能力。必须从一词一句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才能有效,如理解“瞬息万变”一词,当学生懂得“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变化快”后,教师启发他们想象:云雾有哪些变化?他们的形态如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词语的本意,而且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想象能力。
  2.抓重点段落。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是课文的重点。为了使学生领略云雾变化之快,形态之美,教师在指导朗读的同时,还启发学生想象一幅幅活的画面,如想象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想象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的宏大气势,想象四蹄生风的白马的豪放,想象北冰洋上冰山的壮观。然后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出来。这样学生在思维和想象的过程中,便能深刻体会出作者的匠心之所在,欣赏到课文的艺术美,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庐山的云雾》,应该充分挖掘它的美育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既能受到美的熏陶,又能拓展审美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雷雨》这篇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夏季雷雨的自然景象。教学这篇课文应从学段目标、语文要素、课后习题等方面综合考虑,注重体现统编教材的目标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借助图画、想象画面来随文识字,并通过以文想图、以图练读等方式,在朗读、想象、表达的实践体验中获得言语的积累与发展,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的兴趣。  [关键词]教学设
曾经听到这样一件事情:幼儿园里,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0”,问班上的小朋友:“这是什么?”结果,小朋友们的答案花样百出。有的说是“鸡蛋”,有的说是“气球”,有的说是“泡泡”,还有的答是“葡萄”……同样的符号,在大学校园里,高学历的学子们均回答:“这不过是个零。”这种单一的、毫无争议的答案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的回答相比,似乎缺少了灵性,缺少了想象力,也缺少了一点思维的个性。作为一名基础教育者,我陷入了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不断引发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进行思考,让学生收获不同的体验和成果。《九色鹿》一文的教学,教师就遵循了学生能读懂的少教,甚至不教的原则,将所有的问题都聚焦在文本核心和认知能力的临界点上,让问题真正成为学生思维高速运转的引擎,从而创设出文本解读的全新路径。  [关键词]文本解读;开启引擎; 激活思维;学生本位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事实上,小学低段写话教学长期存在着一个两难问题:在语言表达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强调兴趣,降低语言表达的质量要求,又会影响小学写话教学的整体水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低段随意写话中形成的不良言语习惯很可能制约后续的写作教学。学生写作难,教师指导难,成了一直困扰广大教师的难题。于是,我们尝试在低年级起步写话教学中
【摘 要】幼儿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幼儿园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体化的过程。深圳市梅林一村幼儿园尝试开展新的教研方式—以综合主题活动为导向的支架式研训。基于综合主题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做中学,加深教师对综合主题活动的认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适宜幼儿接受的内容,融入幼儿园课程和教师专业成长中。  【关键词】支架式研训 综合主题活动
因为脱离了具体教育实践,很多自上而下“—刀切”的运动式教育改革已经给我们带来教训,为了避免再犯这种错误,研究者应从来自基层的鲜活生动的课堂案例中去研究语文教学改革的良方。  我—直坚信: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一定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一个有故事的课堂,一定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因为故事,是情感的载体,是心灵的歌唱,是精神的远游,是社会的交响。故事中鲜活的生命智慧、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言近旨远或声
前段时间参加省名校名师观摩活动,授课教师立足文本,扎实训练,引领学生挖掘文章内涵,让笔者对语文教学的本色追求,有了更深的认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本色韵味。    一、简洁的目标  就一堂课而言,只有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文本特点、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目标进行教学,才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才是有效的教学。本色语文的落脚点首先应该是最朴素、最真实、最常态的语文课
歌手解晓东在《中国娃》中唱道:“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在最炫民族风的吹拂下,那些曾经“穿着漂亮的皮鞋”的“漂亮的先生小姐”,如今越来越喜欢民间手工艺制作的鞋了。因为手工鞋不但美观、大方,而且实用——透气、吸汗、环保、不臭脚。  现在,越来越多的民间手工艺者为了顺应市场需求,也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加入到手工制鞋的队伍。“陇原巧手”、庆阳市宁县太昌乡联合村的郝淑芳就
【关键词】情境,测评,语言经验,个人体验,思维空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要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谓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作为语文课程评价重要组成的测评与考试,如要真实反映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则必然要求以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测试的载体。但要在测评与考试中营造出个人体验、
[摘 要]高年级的学生,烦恼和秘密喜欢藏在心里或只与朋友分享,不太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倾诉。吴老师通过绘本唤醒儿童心底的“烦恼”故事,并运用一波三折的方法来叙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成长。这节课,教学内容实现了个性化的开发和创造,教学过程体现了交际和表达并重,是一堂贴近儿童心灵的写作指导课,是对“童化作文”做出的新探索。  [关键词]习作教学 绘本 实录 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