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公路工程中,路基是相对比较重要的施工部分。路基的施工质量是影响公路工程的主要因素。在公路路基建设工程中,由于施工规模相对较大,施工方式和施工技术的应用往往会受到影响,威胁到施工工程进行的高效性和科学性。因此,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或者是技术人员需要对路基施工的稳定性以及强度等因素加强重视。对路基填土施工工程,路面排水工程等工程做好控制工作,最重要的是,在遇到各种复杂条件的地质类型,施工人员应该做好防范工作,保证施工的科学性。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存在问题;对策
公路施工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主要是公路施工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程度。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公路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来采取科学的施工技术,保证公路建设工程进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1 路基填土与压实
1.1 路基填料
在路基施工工程中,做好路基填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施工人员应该严格地按照科学和规范的条件来进行。所选的填料应该保证一定的强度和粒径,并且通过科学的检验之后才能够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建设中。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公路类型所需要的路基填料也不同。如果填料本身无法达到标准,就应该根据要求的强度和稳定性来掺和一定的石灰或者是粒料材料。
1.2 路基压实
做好路基填料工程之后,就应该进行路基岩石的施工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施工人员多采用大吨位的压路机设备,进而保证碾压效果达到一定的标准。在实际的压实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按照压实度的标准规范来进行工作,通常情况下,如果是以及公路的路面结构,压实度应该超过95%,而且最小的压实密度也不能低于93%。
1.3 潮湿地区的基土压实
众所周知,路基的压实工作本身难度就比较大,如果遇到潮湿的基土形式,要想保证压实度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工作人员应该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标准来进行:第一,压实度应该按照路基所用材料的特点来进行,一般来说,相应的数值可以将2个百分点左右。按照这一施工标准来进行施工具有一定的可信性。第二,在实际的施工工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对基土的粘稠度进行控制,要保证液限超过40,基土的塑性指数也需要大于18.如果是进行下路床结构的路堤填料工程,需要采用轻型的压实标准。第三,在对填料结构进行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材料本身的性质来进行,其中可以掺加一定的生石灰材料,这样有助于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另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选择新型的吸水材料来进行加固,进而达到稳定路基的效果。
1.4 黄土路基填筑及压实
1.4.1 在对黄土路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做好填筑工作和压实工作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就是做好横向截面和纵向界面的压实工作,同时还应该对坡面的杂草进行各处,然后设置倾斜性相对较强的台阶类型。另外,在工程建设中,如果台阶形式无法形成,可以采用土工钉等工具来进行加固。由于黄土路基本身具有一定的潮湿性,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路堤的自重情况加强重视。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选择重锤工具来对路基土进行夯实,同时还需要控制好石灰结构,做好碾压工作。
1.4.2 如果黄土地基中含水量不够,不能够进行压实,应该对路基结构进行加水,然后对其进行碾压。如果含水量相对较大,就应该经过适当地处理之后再进行碾压,还可以掺入一定量的石灰材料,或者是采取其他的办法来降低地基中的水分,这样才能够保证路基填筑和压实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
1.4.3 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料不易粉碎,使用前应经试验决定措施。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新黄土为良好填料,可用于填筑路床。黄土路堤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大于10cm的块料,必须打碎;并应在压实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密实。
1.4.4 根据设计及时修筑外侧边缘的拦水、截水沟构造物和急流槽,将水引至坡脚以外,对高度大于20m的路堤,应按设计预留竣工后路堤自重压密固结产生的压缩下沉量。
2 路基路面排水
2.1 地面排水: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地表的排水管。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排水沟渠,一般要求铺砌防护。普遍采用浆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也在广泛应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过水网地段的路基,对逢沟设涵的做法有所改进(对路线两侧的灌溉沟渠重新布置,免去了穿越路线的排灌涵洞),从而提高了路基的工程质量。
2.2 路面排水:雨水排出路面有两种方式
2.2.1 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侧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拦水带,可与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20~50m间距设置泄水口与路堤边坡急流槽衔接,将雨水排到坡脚排水沟中。对超高路段的排水,通过设于中央带的圆形开口排水沟或雨水井排除。在西部降水量低的地区,大多在中央分隔带采用过水槽排水。
2.2.2 分散排水。多用于西北地区地势平坦、路线纵坡小于0.3%的长路段。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外,在经地下水位较高的绿洲地带,也要防止边坡上部的植草生长挡住横向排水去路造成路表积水。改进的方法是硬化路肩,设置路肩排水沟,增大沟坡排水。
2.3 地下排水:路基地下排水多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特点是以渗透方式排水。若水流量较大,多用带渗水管的渗沟。传统的砂砾料反滤层多改用反滤功能的土工织物,近几年研制的带有钢圈、滤布、加强合成纤维组成的加劲软式透水管直径8~30cm,很适用于地下排水。
3 路基防护
3.1 坡面防护: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近年来重视环境保护,高等级公路的边坡,多用种草防护;边坡较高时,采用砌石框路(方型、菱形、拱型、M型)种草防护。目前,石砌圬工防护仍较普遍;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多用在路堤边坡;连片的及带窗孔的护面墙,用于路堑边坡。破裂的或易于风化的岩石路堑边坡,采用锚杆挂铁丝网、或高强塑料网格喷浆、或喷射混凝土、以及喷射纤维混凝土防护,也有较好效果。但是由于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造价高、易破损等诸多问题,并从保证环境角度出发,建议推广种草防护。
3.2 支挡防护: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目前仍占主要。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多用于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板柱挡土墙,受力比较合理,墙身圬工体积小,也已广泛用于公路路基的防护。垛式挡土墙易于调整墙的高度,并用预制构件拼装,是一种特殊型式的挡土墙。
结束语
路基就是公路的基础、基石,它是公路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织部分。路基建设的好环,直接影响到公路使用的寿命,也关系到以后修补的程度与时限。本文从公路路基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提出路基施工技术要求,阐述了路基施工的方法。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其工程具有以下特点:工程数量大、耗费劳力多、涉及面广、投资高等。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使用品质、旅客的舒适和正常的行车交通。
参考文献
[1]陈春明.公路工程中钢筋砼圆管涵常见病害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
[2]薛彩芳,于跃乾.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6).
[3]邓文相.粉喷桩在临长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湖南交通科技,2011(2).
[4]沈浩.公路软土路基处理加固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2).
[5]杨栋.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22).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存在问题;对策
公路施工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主要是公路施工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程度。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公路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来采取科学的施工技术,保证公路建设工程进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1 路基填土与压实
1.1 路基填料
在路基施工工程中,做好路基填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施工人员应该严格地按照科学和规范的条件来进行。所选的填料应该保证一定的强度和粒径,并且通过科学的检验之后才能够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建设中。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公路类型所需要的路基填料也不同。如果填料本身无法达到标准,就应该根据要求的强度和稳定性来掺和一定的石灰或者是粒料材料。
1.2 路基压实
做好路基填料工程之后,就应该进行路基岩石的施工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施工人员多采用大吨位的压路机设备,进而保证碾压效果达到一定的标准。在实际的压实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按照压实度的标准规范来进行工作,通常情况下,如果是以及公路的路面结构,压实度应该超过95%,而且最小的压实密度也不能低于93%。
1.3 潮湿地区的基土压实
众所周知,路基的压实工作本身难度就比较大,如果遇到潮湿的基土形式,要想保证压实度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工作人员应该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标准来进行:第一,压实度应该按照路基所用材料的特点来进行,一般来说,相应的数值可以将2个百分点左右。按照这一施工标准来进行施工具有一定的可信性。第二,在实际的施工工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对基土的粘稠度进行控制,要保证液限超过40,基土的塑性指数也需要大于18.如果是进行下路床结构的路堤填料工程,需要采用轻型的压实标准。第三,在对填料结构进行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材料本身的性质来进行,其中可以掺加一定的生石灰材料,这样有助于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另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选择新型的吸水材料来进行加固,进而达到稳定路基的效果。
1.4 黄土路基填筑及压实
1.4.1 在对黄土路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做好填筑工作和压实工作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就是做好横向截面和纵向界面的压实工作,同时还应该对坡面的杂草进行各处,然后设置倾斜性相对较强的台阶类型。另外,在工程建设中,如果台阶形式无法形成,可以采用土工钉等工具来进行加固。由于黄土路基本身具有一定的潮湿性,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路堤的自重情况加强重视。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选择重锤工具来对路基土进行夯实,同时还需要控制好石灰结构,做好碾压工作。
1.4.2 如果黄土地基中含水量不够,不能够进行压实,应该对路基结构进行加水,然后对其进行碾压。如果含水量相对较大,就应该经过适当地处理之后再进行碾压,还可以掺入一定量的石灰材料,或者是采取其他的办法来降低地基中的水分,这样才能够保证路基填筑和压实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
1.4.3 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料不易粉碎,使用前应经试验决定措施。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新黄土为良好填料,可用于填筑路床。黄土路堤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大于10cm的块料,必须打碎;并应在压实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密实。
1.4.4 根据设计及时修筑外侧边缘的拦水、截水沟构造物和急流槽,将水引至坡脚以外,对高度大于20m的路堤,应按设计预留竣工后路堤自重压密固结产生的压缩下沉量。
2 路基路面排水
2.1 地面排水: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地表的排水管。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排水沟渠,一般要求铺砌防护。普遍采用浆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也在广泛应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过水网地段的路基,对逢沟设涵的做法有所改进(对路线两侧的灌溉沟渠重新布置,免去了穿越路线的排灌涵洞),从而提高了路基的工程质量。
2.2 路面排水:雨水排出路面有两种方式
2.2.1 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侧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拦水带,可与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20~50m间距设置泄水口与路堤边坡急流槽衔接,将雨水排到坡脚排水沟中。对超高路段的排水,通过设于中央带的圆形开口排水沟或雨水井排除。在西部降水量低的地区,大多在中央分隔带采用过水槽排水。
2.2.2 分散排水。多用于西北地区地势平坦、路线纵坡小于0.3%的长路段。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外,在经地下水位较高的绿洲地带,也要防止边坡上部的植草生长挡住横向排水去路造成路表积水。改进的方法是硬化路肩,设置路肩排水沟,增大沟坡排水。
2.3 地下排水:路基地下排水多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特点是以渗透方式排水。若水流量较大,多用带渗水管的渗沟。传统的砂砾料反滤层多改用反滤功能的土工织物,近几年研制的带有钢圈、滤布、加强合成纤维组成的加劲软式透水管直径8~30cm,很适用于地下排水。
3 路基防护
3.1 坡面防护: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近年来重视环境保护,高等级公路的边坡,多用种草防护;边坡较高时,采用砌石框路(方型、菱形、拱型、M型)种草防护。目前,石砌圬工防护仍较普遍;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多用在路堤边坡;连片的及带窗孔的护面墙,用于路堑边坡。破裂的或易于风化的岩石路堑边坡,采用锚杆挂铁丝网、或高强塑料网格喷浆、或喷射混凝土、以及喷射纤维混凝土防护,也有较好效果。但是由于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造价高、易破损等诸多问题,并从保证环境角度出发,建议推广种草防护。
3.2 支挡防护: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目前仍占主要。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多用于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板柱挡土墙,受力比较合理,墙身圬工体积小,也已广泛用于公路路基的防护。垛式挡土墙易于调整墙的高度,并用预制构件拼装,是一种特殊型式的挡土墙。
结束语
路基就是公路的基础、基石,它是公路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织部分。路基建设的好环,直接影响到公路使用的寿命,也关系到以后修补的程度与时限。本文从公路路基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提出路基施工技术要求,阐述了路基施工的方法。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其工程具有以下特点:工程数量大、耗费劳力多、涉及面广、投资高等。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使用品质、旅客的舒适和正常的行车交通。
参考文献
[1]陈春明.公路工程中钢筋砼圆管涵常见病害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
[2]薛彩芳,于跃乾.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6).
[3]邓文相.粉喷桩在临长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湖南交通科技,2011(2).
[4]沈浩.公路软土路基处理加固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2).
[5]杨栋.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