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往往渗透着情商,只是大家常不自知。举例论证阅读教学中情商的渗透。
  关键词:情商;阅读教学;情感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和语文阅读教学有关系吗?语文阅读教学是要教给学生什么?是不是要帮助学生走近作者,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与之共鸣,从而触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拷问自己的灵魂,探求人生的真谛?不能说这些和情商没有关系吧。
  那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来挖掘并培养自己的情商呢?
  一、借助直观
  阅读教学,首先要把学生领进去,即所谓的导入。不要小看导入,它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带领学生自觉主动、身临其境地学习。《我若为王》导入时,我请学生课前画了当了“王”的姿态,奴才的嘴脸,课堂展示。这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讲课时也促进了主问题的生成,促进学生思考。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近作者的情绪、情感,从而和作者对比自己的情感,看是共鸣还是批判。
  二、借助问题和对话
  好的问题的创设,往往能在第一時间捕获学生的心,为阅读课堂营造积极的思考氛围。有层进的问题,还能在一步步的推演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如《小狗包弟》,可创设问题,层层推进:“文中写了哪些事?”“感情线索如何?”应着前一个问题,学生一一对应,师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情绪,体会“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意”的复杂情感。
  “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情境的有效方式。
  1.生本对话
  比如,学习《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边城》《我与地坛》这样情感深厚的文章,可用“文章哪儿让你最感动?把你的感受写下来。”这样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自己阅读、感悟,与文本对话,在默读、思考、交流中酝酿情绪,体会情感。史铁生,更是需要读,需要品,感悟作者的意志,从而在交流中培养自己的意志。
  2.师生对话
  比如《我若为王》,教师可以“假为王”,让学生说感受,在对话中体会情感。
  3.生生对话
  生生对话,完成对课本的多元理解,而且在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4.学生自我对话
  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日记、周记、随笔、片段练笔、作文等形式经常引导学生在创造中不断同自己对话,把握自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潜能的激发,生命的唤醒,自我的塑造。
  三、借助想象
  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不妨动笔画画月下荷塘的景致,体会一下作者描绘景物时的空间感,将文字变换成图画。加入学生的情绪、情感,经历、体会再创作,还原了作品,又创作了作品,能更好地与作者共鸣。
  四、借助迁移对比
  例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可以创设多角度比较点,如,情感基调、文化探寻。在比较中学生也是在体会情感,培养情商。
  五、营造冲突氛围
  比如,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的情感究竟是乐观还是悲观?客人的情感究竟是喜是悲?《逍遥游》中庄子提出的最高的人生境界庄子是否达到?为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只要言之成理。在探寻中学生的情绪得到了释放,情感得到了认可,价值观在互相碰撞中渐趋成熟。
  六、联系生活
  学习《老人与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乏面对挫折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回顾这些经历,回顾他们面对挫折时候的态度和勇气,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耐挫力。这在情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耐挫力的培养是个慢工,但是语文老师可以多在阅读教学中渗透。
  七、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提供任何答案式内容,由学生自己来学习,以组为单位预习,并推选小组代表讲课。比如,学习《阿房宫赋》《过秦论》时,学生可以联系地理版图、历史流变、人生哲理学习,还可以寻找相关图片、听朗读带、配音乐配讲解员解说、舞台演绎、模拟访谈、创设话题辩论等。总之,应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背景、作者,从而培养自己的情商。
  另外,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和学习评价完全可以融为一体。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再是做个测试卷或者给老师背段课文,而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自主性评价、参与性评价。学生是否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是否深入与作者与文本与学生与自我对话,是否深入拷问自己的灵魂,是否认真思考生命和人生,能否把这种深入的思考行之成文,用之生活,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评价。
  以上几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也可综合运用,帮助学生深刻思考,体会情感,培养情商,感悟人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商渗透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是否用心探寻。
其他文献
摘 要: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的。回归语文教学本真,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让学生自由朗读,自主学习,自然表达,弘扬个性,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关键词:以学定教;随机点拨;情境对话;读练结合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是我在多年语文教学中孜孜以求的目标。下面我就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精读课文《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谈几点教学思考。  《范
摘 要:找准学习的切入点,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找准角色定位,锻造服务式管理的能力;强化教改特色,锻造自我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终身学习;服務式管理;创新能力  回顾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我觉得一个好的教学管理者一定要具备学习意识、服务式管理意识、创新意识。这才是孩子们的福分,才是老师们尊重追随的领导。  一、找准学习的切入点,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谈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从一个图文故
摘 要:区域活动以其独有的个性化、开放性、自主、自由等优越性,在幼儿园中备受教师与幼儿的喜爱,并同时发展成为幼儿园开展创造性课程的重要手段,而幼儿园开展的创造性游戏活动是教师了解儿童、观察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最好途径。对幼儿园在实行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继而探讨出充分发挥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的真正价值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互动;问题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推动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要求教师注重情境设计,关注情境教学中的取与舍。  关键词:情境教学;吸引力;真实性;多样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并强调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五条,第三点》那么如何让写作课真正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学生爱上写作课呢?以下这节作文课
摘 要:部分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中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家长对孩子进行过度的“保护”,事事由家长包办代替,使孩子“被迫”养成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惯,导致孩子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成年后无法快速地融入社会。大家要共同努力,做一位与时俱进的家长,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  关键词: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我以为我会哭\但是我没有\我只是怔怔望着你的脚步\给你我最深的祝福\这何尝不是一种领悟\让我把自
摘 要:综合实践展示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思维,增长知识,促进表达。但在实际教学中,展示课在“展示什么”“怎么展示”“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角色定位”等方面存在较多误区,教师应该避开这些误区,从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及时引导,促进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童话世界  一个完整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即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的终结与交流阶段。从教学实
摘 要:给孩子们一个感悟的空间,给孩子们一个感悟的机会,看似与最终的考试无关,其实恰是教育工作者最负责的、最深刻的、以人的成长为核心的准备性活动。前置性作业是学生接受新知的最初感悟空间与机会,设计好前置性作业,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使新知的重点呼之欲出,再加上课堂上小组交流展示,教师及时地点评纠正,数学教学也可以简单完成。  关键词:感悟;桥梁;比较;迁移  我们会在生活中遇到许许多多不是思维,
中华文化经典灿如繁星,浩如东海,数以万计的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来的经典篇章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如何使孩子在经典中浸润,书香中成长?我校自2012年开始将学校的特色发展和课题研究相结合,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全面推进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塑造创新人格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是具有独立意识与独立思想的个体,只有在自主体验与学习的过程中,幼儿才会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价值,获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将幼儿发展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依据幼儿的学习兴趣与个性特点实施教育活动。在教学中,提问是最重要的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展现,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思维。因此,语言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