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阅读批判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l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新课程下阅读批判教学的前提做了论述,旨在澄清一些阅读误解。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是建立在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基础上的一种学习创新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正确理解阅读教学批判的前提,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批判 误解 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批判”的提出为落实个性化阅读,实现创造性阅读提供了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阅读批判的前提有一些误解。
  
  1,阅读批判,是对阅读文本的品评发展
  
  “阅读批判”一詞也可以理解为“批判性阅读”,或宽泛地理解为“阅读批判”,就是读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审美品位对阅读对象的品评判断。它一面指对多文本内容形式的肯定否定、赞赏反驳与匡正补充,一面也指对作者思想认识的赏识认同、写作思路技巧的评价鉴赏等。可见,“阅读批判”包括对文本和对作者两个层面,涵盖正面与反面两种批判。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对课文内容形式、作者观念、态度、情感等进行“汇兑”。继而创造性地发表独立见解,这就是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批判。例如读《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有学生反问“移山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如开挖隧道”;有学生提出“搬家付出的代价更小”。读《伤仲永》后有学生发现故事对今天“早期教育”的急功近利有借鉴意义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批判的例子。阅读批判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很好地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敢批判”的胆量是不够的,只知道批驳指责是狭隘的,阅读批判的目的不是要把谁推翻打倒,不是抹杀别人以显示自己,它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读者获得更大限度的阅读收益,以利于自身素养的提高。
  
  2,阅读批判,是对文本的理解升华
  
  阅读的心理过程是这样的:感知—理解—欣赏—批判—迁移,显然,“阅读批判”是阅读过程的高级阶段,是以前面三个环节为基础的。阅读批判也正是针对浅阅读、伪阅读而提出来的。阅读理解是对文本语言“信息解码”的过程,只有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形式。细致地揣摩作者的观点态度,恰当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加贴近文本,贴近作者,才能“入乎其内”。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阅读批判是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进一步深化,是阅读的创造性活动,需要读者走出文本。只有对文本进行了充分地阅读和理解,学生才能在阅读批判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作出正确的评价,步步深化。只有阅读理解时“入得深切”,阅读批判时才能“出得透脱”。
  
  3,阅读批判,是对阅读主体的尊重
  
  阅读教学是建立在个性化阅读基础上的,是在读者自我感受基础上的理性阅读。深刻的阅读批判总会显示鲜明的个性。《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建议”中反复强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显示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的科学理念。阅读的个性化特征是客观存在的,这早已为世人所认同。所谓“人读人异,人言人殊”;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皆为“阅读是个性行为”的佐证。这一切都在警示教师: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越俎代庖地肢解文本是对学生阅读权力的剥夺,把自己的阅读批判强加给学生更是对学生阅读批判的粗暴干涉。
  阅读批判一定要发挥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有了主观印象,才可能有客观判断。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置入文本,有所褒扬或批评,尽心读出新意来,不要把学生当傻子,不要担心学生的甄别能力。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主人态度和创造精神。
  
  4,阅读批判,是对文本的欣赏品鉴
  
  文章浩淼如烟,多少文章还没有三五个读者就灰飞烟灭,能经受住时间的淘洗出现在语文教材上的,必然有其益于学生身心的精神营养。虽然我们的教材编选也有诸多问题,质疑教材、质疑权威也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毕竟我们阅读教学文本的主流是好的,从读中汲取更多营养才是最要紧的任务。
  阅读欣赏是阅读批评的基础,包括对阅读文本的欣赏和对作者的欣赏。阅读欣赏是“入书”,是敬重作品作者的“仰视式”阅读:阅读批判则是“出书”。是批判作品作者的“仰视式”阅读。阅读欣赏到位了,阅读批判才有可能准确恰切。相反,如果还没有把书读懂,还不能准确领会作者的心意,那么,脱离文本或误解作者的阅读批判就必然是乱抓辫子,乱扣帽子,乱打板子。
  
  5,阅读批判,需要对学生的批判作正确引导
  
  阅读是一个精神再生产的过程,阅读批判是对精神产品进行再生产,难度很高的创造性阅读环节。中学生在文章和文学鉴赏中的阅读批判虽然不同于批评家的文章批评和文学批评,但也需要以“自为的存在”,通过自己主动的重构去发现和创造,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有许多困难要克服的。阅读教学就是他们的训练场。教师就必须担负起“教练”的纠偏指误的责任。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阅读批判是冷静的、理智的、客观的、不带偏见的,要“有创意的阅读”。我们必须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去感受作者的人生经验,还要超越作品和作者,对文本作出“比作者自己更好的理解”,更要超越自我,在批判作品中求真向善审美,完成“旧我”向“新我”的飞跃。
  我们要为学生讲“批判”的真正含义:所谓“批判”,是分清在阅读过程中,哪些体验与探究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是在比较迁移中感受文本内容的正误,体会文本形式的优劣,感受作者思辨的清明。我们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批判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对权威不迷信,对至理不盲从,阅读批判应听命于科学的理性。但是,阅读批判并不倡导一味地批评指责,不是要学生“鸡蛋里挑骨头”,钻牛角尖式地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阅读态度决不可取。
  总之,我们不能将阅读批判过分地缩小或扩大化,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是不利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审视,有所批判,只有正确地认识阅读批判,才会有所收获。
其他文献
战国时代孟子就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说,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当中,“人和”是克敌制胜
英语颠覆了学生的语言习惯,而且是由各种各样的字母组成,所以很多学生无法快速地将其理解、掌握,就更别提灵活地去运用了.再加上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会在课堂上进行大
摘要:几千年的语文教育史,实际上也是教学目的与方法、作用与反作用辩证状态的呈现过程。儒家、佛家、道家的语文教育的目的。催生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反过来,这些教学方法又促进它的教育目的的实现。佛、道两教与书院中采取的自然之教,便是成功教学之大法。  关键词: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方法 自然之教    荀子早就提出“教亦多术”的宗旨。从先秦至清末,几千年的语文教育史。实际上也是教学目的与方法、作用与反作用辩证
摘要:语文教育担负着民族文化的传递任务,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又要对其进行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育 培养 民族文化    汉语作为母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它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课程这一载体,让学生学习民族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继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可是就目前过于
英语写作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是对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及书写能力的考查训练。然而,初中生对英语写作总是持一种畏惧无奈的心理。这是因为学生存在词汇贫乏、语法概念模糊、病句相当多、受母语表达的干扰、从句使用不当等基本功不扎实的现象。加之,中学阶段没有开设专门的英语写作课,教师大多数只注重结果,忽视写作的引导。使得学生习作时难
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改”中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本文将浅谈目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该门学科教法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并提出应对建议.
现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提倡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前大部分学校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
基于分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首先分析出通过建设师资队伍,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渗透德育教育;组织实践活动,加强能力训练三种策略,来遵从素质教育的宗旨,
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更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法宝,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以及解答时能够更清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