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目的与语文教育方法的作用与反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几千年的语文教育史,实际上也是教学目的与方法、作用与反作用辩证状态的呈现过程。儒家、佛家、道家的语文教育的目的。催生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反过来,这些教学方法又促进它的教育目的的实现。佛、道两教与书院中采取的自然之教,便是成功教学之大法。
  关键词: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方法 自然之教
  
  荀子早就提出“教亦多术”的宗旨。从先秦至清末,几千年的语文教育史。实际上也是教学目的与方法、作用与反作用辩证状态的呈现过程。一些优良的方法常常能帮助人们修正、补充、完善、提高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艺术运动过程中,是一种相融共进的状态。不同的学派,不同的政治团体,在思想观念与哲学人生大课题的统合交汇中,都提出了人自身理想状态的终极目的。
  儒家就提出君子而达圣人的远景。荀子《学记》中就说:“始乎为十,终乎为圣人。”颜元《习斋言行录》中也说:“学者,学为圣人也。”同时,在“学而优则仕”功利性、实用性观念的影响下,也会设计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特点的阶段性目的。如张志公先生讲科举之中学校语文教育目的:“仔细一端详,传统语文教学头绪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一共干了两件事:一是花大力气对付汉字,一是花火力气对付文章。目的是应付科举考试。”而在科举制度废除之后的语文教学目的,则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同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应该看到,有不少优良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为本学派与统治集团阶段性教育教学目的服务,也可以为其他学派与统治集团的阶段性教育教学目的所用。如,孔子提出的循序渐进、学思结合、举一反三等方法;孟子提出的言近旨远、持志养气、启发诱导、盈科而进等方法;荀子提出的假物为用、知微而论等方法;《学记》提出的教学相长、藏修息游、善问善答等方法;《大学》中提出学问思辨行、格物致知等方法;《中庸》中提出的创新创造等方法。这些方法除了在本学派历代教学中常用不衰,而阻也在其他学派的教学中使用。这一方面在于教学方法的公用性特征,另一方面则在于儒、道、释诸家在人自身的理想追求,以及对自然、社会的理性思考中的共通性上。
  但是,教育教学终极目的差异,常常会影响其阶段性目的的设置与确立。阶段性教育教学导引的教学艺术活动,会有针对性方法的选择,也会有特定教学方法的创设与使用。这些特定的教学方法的创设与使用和针对性很强的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反过来,加快了教育教学目的的实施,从而促进人对自身理想目标的一步一步的靠近。
  先秦的儒家思想中,亲和自然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孔子、孟子、荀子等大师们从教育活动与人生实践中,进一步提炼小“天人台一”的哲学理念。《云笈七笺》卷三中就说:“自然教者,元气之前,淳朴未散,杏冥寂尔,颖旷空洞无师无法,无资受傅,无终无始,无义无青。元气得之而变化,神明得之而造作,天地得之而覆载,日月得之而照临,上古之君得之而无为。无为,教之化也。”这段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自然之教的含义,第二层,自然之教的功用。大概意思是:广大无边,没有老师,没有方法,不讲什么道理,不说一言半语,侵染陶冶就是自然的一种教育培养,获此惠泽者,上至天地日月,下至人君百姓。亲和自然,天人合一的理想在书院与佛、道两教中,既是一种人的理想追求,又是教育的根本大法。这一根本大法,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阅读、吸纳自然,从而受教得益:一是爱护、改造自然,从而亲和共融。前者也有两法:其一是直接受教获益法。其二是间接联想深化法。书院与佛、道选址建院、寺、观,均是远离闹市的地方。在师徒们看来,就是要通过比较典型的自然环境。学习、仿效大自然。吸纳其自然之精华,从而使自身健康强壮,聪慧明达,慈爱悲悯。这是直接受教获益之法。间接联想深化法,则是在读经、颂诗、写作之时,把大自然的奇妙与自己所读经中的意蕴、所颂诗中的景象、所作文中的情感联系起来,或联想,或幻想,从而使经典中的意蕴更丰厚,诗歌中的意象更真切,心中的情思更深刻。按马克思的观点,这就是人化自然,亦是自然化人。大法之二是愛护、改造自然,从而亲和共融。在书院的教育中,在佛、道两教的教育中,这是以语文为基础的教育的一门重大课程。从建院、建寺、建观之日始,口口有护持,天天有耕耘,让山更青翠,让水更清澈,让鸟兽更自由。
  书院,佛、道两教,在漫长的以语文为基础的教育教学中,采取与科举制度中各级学校和政府科考中不一样的检测、评估、考校的方法。本来,检测、评估、考校是教学艺术运动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使用科学、恰当、有效的检测、评估、考校方法,会促进激发教学艺术外运动过程,即主要在课堂上展示教与学的形态,以及教学艺术内运动过程,即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启智获知的思维状态,都是强劲有力、活力四射的,都有着教学艺术应有的艺术蕴涵。反之,则是教学艺术内外运动状态的乏力,甚至阻碍。按照马克思私有铷社会中人被异化的理论,睹种不恰当、不科学的检测、评估、考校方法的硬性使用,会使教学艺术内外运动异化,进而对人也有异化作用。检测、评估、考校,仅仅以考试所代替,加之考试再规定于八股文严酷的套路中。那么,这种考试就成了异化教育教学,
  书院是科举考试的反叛。因此,它采用的检测、评估、考校的方法,是与科举考试完全不一样的。相反,倒是与佛、道两教以语文为基础的教育教学中采取的检测、评估、考校方法相近相似,乃至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纵观书院,佛、道两教最终的检测、评估、考校方法,主要采取两种主要的模式:一是师生、师徒个人,以及相互间的检测、评估、考校;二是广泛的社会民众与较长久的时间历史的检验、评估、考校。这两种模式的检测、评估、考校方法,所涉及的检测、评估、考校内容,是整个教育教学的效果与成果。如:教材的选择选编如何,洞主山长、法师都讲的学识水平如何等。当然,重点还在教育教学的阶段性目标乃至至境状态的如何,这里,师生、师徒个人,以及相互间的检测、评估、考校,重在教育教学当前的显性状态,而广泛的民众社会与较长久的时间历史的检测、评估、考校,重在教育教学今后的隐形状态。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便能对教育教学的全部内容作出正确公允的评价,还能起到对教育教学的促进加强、补充发展,当然,也是对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的保证与强化。
  此外,书院教育教学中创设使用的讲会方法,佛、道两教教育教学中创设使用的问答质疑斗机锋的方法,在追求师生、师徒平等民主,训练双方口才,开发每个人的思维等方面,都有着极好的作用。当然,这些方法,只能在不追求一卷定终身、考试分优劣的科举制度之外的书院与佛、道两教以语文为基础的教学中才能创设使用。因为,它们的教育教学目的与科举影响、制约下的学校教育教学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性情温顺、肉质好的二花脸猪和性情暴躁、肉质欠佳的皮特兰猪为动物模型。运用组织化学及电镜的方法探讨运输应激对两品种猪半腱肌、背最长肌、腰大肌糖原含量、乳酸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相对不高,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都不理想。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顯然效果是不如人意的。职业学校如何进行课改?课程改革改什么?身为电子专业教师,并肩负着学校课程改革教研重任的我,在活动组织实施之前,一直思考着这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亲身实践,我逐渐总结出课程改革中必须关注的四个方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
亚运期间,金华市街头出现了争购金华日报的场面。9月23日,为亚运会开幕扩为八版,金华日报在金华市区的零售量突破3000份,比平时增加2.7倍。整个亚运会期间,市区零售量都在16
现代教育逐渐发展,当今时代,对于初中数学也不仅仅在于分数、考试,而是更多地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学习思维、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的模式,
教育机制是各部分教育现象相互关系与运行方式的集中体现,其具体表现为功能机制、层次机制和形式机制,本文重点阐述电子游戏影响下的中小学生教育机制.电子游戏是影响中小学
我省油料作物资源种类多,有油菜、大豆、棉花、油茶、芝麻、花生等,其中以油菜为主。油脂,又名脂肪(本文简称油),是由多种脂肪酸组分组成,而脂肪酸的组成分,直接关系到油的品质及风味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在教学方面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性的学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高中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物理教学逐渐向遵循“物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物理”的基本规律进行,就是让教学回归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会见到物理现象,在初中物理
战国时代孟子就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说,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当中,“人和”是克敌制胜
英语颠覆了学生的语言习惯,而且是由各种各样的字母组成,所以很多学生无法快速地将其理解、掌握,就更别提灵活地去运用了.再加上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会在课堂上进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