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支彩笔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ker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高小的时候,我就读的乡村学校开设了美术课。在乡下人看来,这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课”。因此,与举足轻重的“主课”语文、算术相比,它晚开了三四年。
  美术课从铅笔素描开始,平时写字的铅笔和白纸,摇身一变成了画笔与画纸。习作和创作,是素描绘画连贯递进的两个环节。长方形的黑板上,蒋老师以白粉笔作画笔,一点一线地给学生们示范绘画,深入浅出地解说构图基本原理。同学们在作业本上比葫芦画瓢,先习作,后创作,兴致勃勃。从器物到动物,从人物到风物,从花草到庄稼,从山川到河流……一幅幅稚嫩的画作,跃然纸上,慧光闪烁。
  我也被这与文辞字句迥然不同的图符语言所吸引,全神貫注地学习,茶杯、饭碗、水盆、桌椅……我的这些静物作品挺像样,受到蒋老师的几次表扬。
  铅笔素描学习告一段落,彩绘课程又开始。蒋老师简明扼要地讲解了构图、上色、修改的彩绘要领,以及彩绘画的意义,而后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作了演示。由此我明白了:彩绘比素描品位更高!
  可是,一个始料不及的困难出现了——没有彩笔怎么办?
  那时候,最合适的彩笔是两毛多钱一盒的七彩蜡笔,其次是八分钱一支的红蓝铅笔。班里家境好的同学,买了七彩蜡笔;家境差点儿的同学,买了红蓝铅笔。我囊中羞涩,昂贵的七彩蜡笔实在不敢问津;便宜的红蓝铅笔,我则抱有希望。放学回到家里,我把想买支红蓝铅笔学绘画的想法,告诉了老父亲。父亲听罢,面有难色,皱着眉头,默不作声,蹲在院子大榆树下,一口接一口地猛抽旱烟。他的表情比身上破旧的衣服还难看,情绪比丢了贵重的物品还低落。我知趣地走开了。我理解父亲的沉默,知道他无能为力。那是凭工分吃饭的大集体年代,我家人多劳力少,是老“缺粮户”,鸡蛋换盐,哪有钱给我买“奢侈品”画笔呢?
  蒋老师了解我贫寒的家境,对我上课没有彩笔一事,没有过问,大概怕我尴尬吧!就这样,当班里同学们或持七彩蜡笔,或操红蓝铅笔,进入明丽的“彩绘新时代”之际,我仍旧停留在灰暗的“素描原始社会”。
  麦黄时节一个周三的中午,刚放学到家,父亲托人给我捎了个口信:让我抽空去大队粮种试验场,见他一下,有事。一个月前,父亲被临时派往大队粮种实验场劳动。按照劳动纪律要求,他平时不准请假,周末才能回家。今天不是周末,父亲给我捎信见面,定有要紧事。我得赶紧去,不能耽误!
  草草吃过午饭,我立马出村,顺着乡间的蜿蜒土路,步行去四里开外的大队实验场。原野,杏黄的麦海一望无际。矮小的我,似乎淹没在荡漾的麦浪中。午后的太阳,正毒。火辣辣的阳光烘烤着的我,犹如灶膛里烧烤的红薯。路,并不好走。久旱不雨,牛车的辙印,犹如无限伸展的两条平行线,印刻在干涸的土路上。不走亲戚不穿鞋,这是乡村穷孩子们的“省鞋”之道。赤脚走在土路上,辙底炒面似的热土,烙烫着我的脚掌;辙沿铁石般的棱角,磕碰着我的脚趾。疼,不打一处来。更不好走的,还在后边。途中,要经过几处乱冢错落、杂草丛生的坟场。坟场一向是我望而却步之地。村上迷信人多,坟地鬼怪轶事,众说纷纭,口口相传。从小在村庄生活的孩子们,对“坟场有鬼”之说,深信不疑。结伴而行,是我们这些庄户孩子们平时经过坟场的套路。十二岁的我,这次要独自经过几个坟场,又适逢午后,行人寥寥,真的发怵。与坟场零距离之时,不敢正眼看大小混搭的坟堆,生怕有鬼怪人了眼帘。偶有旋风过境坟场,花圈纸片扶摇而飞,“呼啦啦”怪响。墓地森森柏林中的乌鸦,望风而逃,盘旋于坟园上空,“哇——哇——”地哀鸣。受惊的野兔,“嗖”的一声从墓地荒草中蹿出,不知所终。这些惊悸的“动静”,让我悚然,头“轰”一下蒙了,耳朵似乎瞬间失聪,腿也软了。为了尽快见到父亲,我硬着头皮闯了过去。半个小时之后,我终于把一个又一个恐怖的坟场甩在身后,到达实验场。
  在集体宿舍里,我见到了正午休的父亲。父亲把我领出宿舍,走到一个僻静的墙角。见四周无人,他从怀里掏出一支两头削过的红蓝铅笔,示意我藏起来。我接过这支带着他体温的笔,迅速装进衣服布袋里。原来,我要红蓝铅笔的事,父亲并没有忘,一直惦记着。这让我大喜过望!“这个笔,可能是实验场一个技术员丢失的,我拾到了,没有人看见。你拿去学画吧!嘴可要严实,别对人说。”父亲压低声音叮嘱我,神色紧张。我回答说:“爹,你放心,我谁都不会说。”随即向父亲告辞,离开实验场回走。身藏朝思暮想的宝贝——彩笔,我浑身是胆,坟场的恐怖,也不怕了。怕耽误下午学习,我没有回家,直接到了学校。
  上课时间未到。我一个人走进教室里,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端详着这支来之不易的彩笔,好像收藏家把玩一件珍贵的古董。
  它不是一支新笔,而是用了大半截的旧笔,扁圆的木质笔杆,握着暖手暖心。红与蓝,在笔杆上平分秋色。蜡质的笔芯,画起来温润软绵。终于有了一支彩笔,可以学彩绘了,真高兴!可这支笔的来历,让我久久不能平静——那年代,农村生活清苦,人无好汤,猪也没好糠。我家散养的猪,只能吃家人剩下的清汤寡水,饿得精瘦,半晌里在庄上乱拱着找食吃。父亲曾任生产队使牛的“掌鞭”,扶牛犁地拉车,同时兼任饲养员,喂一犋牛。队里喂耕牛的麦秸草料中,配有定量的豆饼麸子“营养餐”。别的“掌鞭”们,都有偷豆饼麸子回家喂猪的传闻,而父亲却不“随大流”,穷得硬正,我家嗷嗷叫的猪,就从未有过吃耕牛的“营养餐”。这次,父亲偶然拾到的半支红蓝铅笔,却没有交公,更没有寻找失主,还给失主……父亲该会怎样的忐忑不安?
  不知不觉中,预备钟敲响,同学们陆续来到教室。下午的第一节课,恰巧是美术。蒋老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演示“草原日出”的彩绘构图造型,同学们在书桌上模仿练习。我运用手中红蓝铅,也一丝不苟地临摹着。初次彩绘的快乐,溢于言表。我这支彩笔,尽管只有红与蓝两色,与七彩蜡笔相比,逊色不少,可毕竟比灰黑的单调铅色,鲜艳多了,又何况在“红、黄、蓝”三种原色中,它占有两色,可以绘出介于素描和彩画之间的“红蓝铅笔画”,够满意了。巡视同学们的习作时,蒋老师偶然看见了我的彩铅,惊喜地问:“你也有红蓝铅笔了?从哪儿弄的?”“噢,有了,是我一个远方的亲戚给我的。”我怯怯地答道。蒋老师不再多问,鼓励我说:“好好画吧,也许你能成个小画家哩!”老师的话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我。
  自那以后,我学习绘画更加努力了。曾有几幅植物彩绘画作:向日葵、冬小麦、柳树和榆树,相当出色,被蒋老师好评,同学们点赞。不知何故,我竞没让父亲欣赏这些出色的画作!尽管美术课稀少,隔三岔五上一次;尽管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有这大半支红蓝铅,每次绘画时宁缺毋滥,总是胸有成竹,绝无涂鸦的败笔;尽管我削笔时总是小心翼翼,尽可能地减少蜡芯的损耗,这支彩笔还是无可挽回地越来越短了。高小毕业前夕,这支彩笔短到了极限——只有一个烟头大小,削不成捏不住,也画不成了。油尽灯枯的这个彩笔头,我舍不得扔,又“把玩”了许久……
  三年后,父亲因病去世。那半支红蓝铅笔,最终没能圆我的画家梦。
其他文献
每所学校都有年终的迎新活动,在附中就是合唱节了。与其他高中学校普遍开展的迎新活动(如冬季运动会、美食节)相比,合唱节的格调似乎高一些:想象中应该是剧场内座无虚席,同学们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每曲终了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然而合唱节远没有这么高雅。  这次高二年级合唱节的主题是“红歌”不少班级租借了八路军的演出服,甚至有的班级带了道具枪。台上的同学唱着雄壮激昂的红歌,不时挥动枪和旗帜,整齐的军服很有画面
几年前我出过一道博士生考题,大意是,李鸿章曾经感慨他所处的时代是“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总体印象是,教科书内容对学生影响极大,所有答案中好像没有能够跳出教科书范围的,更没有看到我想要的答案。其实,说实话,我当时脑子里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反而私存杂念,即想从学生那里看到一些闪光点,希望从年轻人那里得到一些启发,让年轻人活跃的大脑帮助我解开这个结。因此,那届学生对这道题
全球化浪潮在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时便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不断增强,现代生活方式层出不穷,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陷入两难——紧跟现代的步伐势必与传统渐行渐远。化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这是幸福的时代,这是迷茫的时代。  为何迷茫?  主要原因是当下人们自身的问题加剧。或许因为经济与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人们疲于应付,遂衍生出安于现状的心理。社会的高速发展使深陷其中的人们东奔西走,
我第一次和潘芸珂聊天儿源于一幅我画的别院小径和一张我手剪的窗花,那时我就发觉她对古风艺术有独特的看法。后来,我偶然听见她谈论诗词,发现我们对诗词的理解有许多相同之处,于是便和她聊起来。我看出她对阅读的喜爱之深、对知识的见解之独到,尤其是对古典文学。  她是一个愿意为一本喜爱的书而找寻一天的人,是一个愿意在字词间寻觅美的人,更是一个写小说时迸发无穷灵感的人。她说:“自己感興趣的东西,总能写得比较好。
这是一串发生在普通农家的故事。  清明节那天上午,我们一家回乡下祭祖。推开老屋的院子门,满园春色扑面而来,长寿的银杏给人惊喜,几天不见就蹿出了快一尺长的嫩芽;枫树经历连日来的“雨纷纷”,崭新的叶面红彤彤;两棵近百年的老树也青翠欲滴;最耀眼的是那棵茶花,赶着季节开,粉红色的花朵把树妆得晶莹剔透;唯有北边的那棵大椿树有点另类——“赤条条”的,还不见新叶。  怎么回事?妹夫用剪刀小心地划开树皮,已经没有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 彩票店老板伙同亲戚冒领彩票大奖  据2019年2月1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六年前,李永志通过电话,委托彩票店老板潘攀帮忙购买双色球彩票,当天该期彩票开奖,李永志购买的彩票中奖483万元。彩票店老板潘攀见财起意,向李永志隐瞒了彩票中奖的事实,转而将中奖彩票交给亲戚王文军,让其到安徽省福彩中心领奖后藏匿。事后,李永志发现自己购买的彩票中了大奖,便起诉了王文军、潘攀,
大约在2008年的深秋,老街上新开了一家文具店。  因物美价廉,离我家又近,母亲便常常带我光顾它,一来二去,便与店主熟络起来。  店主是个十六七岁的外地女孩,面容清秀,却总让人想用“憨厚老实”这类词来形容她。大抵是因为她老土的衣着吧:一双磨破了的棉鞋,一件似乎不曾换过的外套,皱巴巴的不太体面的样子。她不爱热闹,整天窝在店里,素面朝天,丝毫没有花季少女的样子。但是,她很爱笑,笑得憨憨的,仿佛总有快乐
柳树是会穿衣服的树,她的衣服随着季节变换,为大地添上深深浅浅的绿。  柳树是春回大地的急先锋。当春风把像小姑娘辫子似的柳条儿拂到你的脸上时,你猛然发现柳条儿渗出隐隐约约的绿,那绿是淡淡的、嫩嫩的,似有似无。那嫩绿把人们的眼神引向山麓、河畔的柳林时,你会惊喜地发现,穿上鹅黄衣服的柳林不知何时泛起一层绿色的薄雾,如同画笔在柳梢头描了一笔。“带露含烟处处垂,绽黄摇绿嫩参差”,那绿雾随着风儿时浓时淡。“一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许久之前读过一篇文章,文中作者的父亲误将《送别》中的歌词记作了“长城外,古道边”,而且始终以为唱的是自己老家,对此一直颇有感触。直到有日得知实为“长亭”而非“长城”,为此哀叹了好一阵。  时间有点儿久了,我实在记不起那篇文章的作者,却一直记着那“长城外”,我不能完全明白为何小小的一个字,竟会生出那么多的情绪。后来我知道那是席慕蓉的《燕子》。祖籍内蒙古的席慕蓉,
打开“旅行青蛙”这款有“佛系养蛙”之称的小游戏,难免让人艳羡一只青蛙的悠游———归家就躺在被窝儿里与周公畅谈,出门即走遍大山大河。它的生活平淡懒散,自己却乐在其中,可以说是“佛系”生活的缩影。在我看来,这种和平凡生活周旋从而获得超脱于物质世界的快乐的做法,是在追名逐利、攀比炫耀的黑夜里,给自己点亮一束光的“有弹性”的生活态度。  自古以来,有许多才华出众却不被重用之人,或因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