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强养老服务监管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38340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一些养老机构不时爆出护工殴打、捆绑老人的恶劣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养老机构监管问题的关注。
  在本应担负照顾、爱护老人的养老机构,如何避免发生虐待老人事件?对于养老机构,如何进行科学化监管?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依法依规从严惩处养老服务机构欺老、虐老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实施行业禁入措施。
  意见指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养老服务统一市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坚持公正监管、规范执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和激励养老服务机构诚信守法经营、积极转型升级、持续优化服务,更好适应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让老人放心养老


  “护工再好,也不是亲姑娘。养老院再舒服,也比不上自己的家。”67岁的林有山向《民生周刊》记者坦言,他对入住养老机构仍然心存顾忌。对于养老院的吃住问题他并不担心,但对于如何处理与护工的关系,一直让他在是否入住养老院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我可受不了她们的冷言冷语,甚至是虐待。”林有山说。
  林有山的这一顾虑代表了很大一部分老年群体的想法,他们对养老机构最在意的是,能否在机构里舒心养老、有尊严地走完人生后半段。
  2020年6月,有媒体曝光湖南邵阳一位93岁老人在养老院被打。据老人家属反映,因为工作原因,家属不得已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可是,老人入住没多久,就多次遭到室友和养老院老板的虐待,老人身上多处出现大面积淤青。
  被曝光的虐老事件中,大多數是因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护工缺乏耐心,进而虐待老人。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欺老、虐老虽属个别员工行为,却反映了养老机构在人员准入环节的重大失守。所以,对直接责任人与养老服务机构进行精准惩戒,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国办的意见中,明确监管重点旨在有的放矢,廓清对养老机构进行事前防范的范围,而落实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方式则是把握住了事中监督这一方向。对不同主体的违法行为进行惩戒,目的在于达到事后震慑的效果。”这位业内人士分析。
  具体来看,在加强从业人员监管方面,意见指出,要引导从业人员(包括养老服务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以及养老护理员等相关人员)自觉养成良好品行、掌握专业技能,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制定员工守则,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加强院校内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
  严格末端监督执法,依法依规加强对有关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监管,防止出现乱培训、滥发证现象。依法依规从严惩处养老服务机构欺老、虐老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实施行业禁入措施。

创新监管提高养老质量


  近些年,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养老产业带来了机遇,但也导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市场格局。
  在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有3种: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不同,养老服务机构在规模化、资金支持、从业人员专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同时,在监管力度和方式上也亟待加强。
  《民生周刊》记者梳理发现,本次意见就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确定了三方面政策措施。
大部分老年人最在意的是能否在机构里舒心养老,有尊严地走完人生后半段。图/郭鹏

  一是明确监管重点。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建筑、消防、食品、医疗卫生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引导养老服务机构落实安全责任,主动防范消除安全风险和隐患。
  除了加强从业人员监管外,还提出要加强涉及资金监管,加大对使用财政资金项目的跟踪审计,加强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医保基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依法打击养老服务机构以养老服务为名的非法集资活动。
  加强运营秩序监管,依法打击无证无照从事养老服务的行为。加强突发事件应对,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处置能力。
  二是落实监管责任。强化政府主导责任,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建设、行业规划、行政执法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养老服务机构对依法登记、履约服务、质量安全、应急管理、消防安全等承担主体责任,其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发挥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养老服务领域行业组织要积极推行行业信用承诺制,健全行业自律规约,加大养老服务领域信息公开力度,优化养老服务投诉举报受理流程。
  三是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协同监管,健全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加强信用监管,建立养老机构备案信用承诺制度,加大信用记录的披露和应用。加强信息共享,统筹运用养老服务领域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推进数据统一和开放共享。
  发挥标准规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实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安全基本规范等标准,引领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意见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意见提出的各项措施和要求,制定配套措施,科学配置监管资源、统筹部署抓好落实。
  提升执法水平,强化对行政执法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养老服务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关心、支持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其他文献
孙绍振教授对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综合观察后认为:“我们当前的命题改革正经历着从中抒情议论向议论复归的过程中。”同时,他也指出学生“不会写议论文成为通病”具体体现在“抽象概括分析议论的能力很差,缺乏形成自己独特观点的抽象能力”,这说的正是学生缺乏一种议论文分析论证的能力。作为一线高三教师有一种深切的感受,学生缺乏一种议论文分析论证的能力,将重头戏压在记背作文素材,他们认为脑袋里装满例子,写作时树立好中心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其中指出“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而历史地图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中的地位无可替代。2014年特级教师於以传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发表了《改进中学历史地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一文,不仅就注重识图能力培养的传统方式进行了阐发,而且就历史地图作为史料证据的独特证史功能进行了探讨,提出可以利用古人和近人绘制的地图揭示
1. 割补法:主要是针对平面图形或空间图形所采用的一种几何变换,其主要思想是把不规则问题转化为规则问题,这个方法常常用来求不規则平面图形的面积或不规则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读后续写要求考生阅读一篇记叙文后,根据故事发展的脉络,进行文章故事发展的续写。本文着重谈谈如何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素材,把握套路,应对读后续写。  一、有效阅读原文,提取重要信息  记叙类文章通常以时间为顺序,用直观、形象的语言描述人物故事或事情经过。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理清原文的思路和关注故事的要素,如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理清事情发展的脉络。在此基础上,考生根据逻辑,充分展开想象,发散性思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新课标卷试卷结构中的第一道客观题,目前以三个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论述类文章是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的必考内容,其选文范围既有知识性、学术性的人文、自然科学类文章,也有探讨社会问题的评论性文章。其中,学术性色彩较强的文章成为近几年课标卷考查的高频选文。如2016年甲卷关于小说与故事的关系、乙卷关于甲骨文的选文,2015年课标甲卷关于接受美学的选文、乙卷关于宋代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选文
【原创设计】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如果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要对旅行的目的地进行一番斟酌。对于旅行的目的地,有这样几个地方值得推荐:(1)想呼吸着每座城市的空气,想感受着每座城市的人儿,想看着每座城市的风景。(2)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古镇情怀,流水江南,烟笼人家。(3)我在时间的轨迹上徘徊,踏上每一列经过的车。沿途的风景在渐渐远去,我举着那块叫思念的车牌,等待着最后一站——故乡。
广东省2008年普通高考学科考试大纲说明近日公布。各学科试卷结构总体保持稳定。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学科与去年基本一致,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在试卷结构上略有调整。物理科的选考内容由选择题变为非选择题,采取2题选1题的形式,赋分从总分的5%调到7%,总试题数不变。化学科的选择题从20题减至18题,赋分减少7分;非选择题题数不变,赋分则增加7分;选考内容的考查与去年相同。生物的选择题中
函数、方程与不等式是中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依互存,相帮互助,三位一体,关系密切,历年高考数学都少不了这三者的演义故事!  本文借用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故事,把函数、方程与不等式分别比作刘、关、张,旨在更有趣地欣赏它们“三结义”的精彩故事,更好地感悟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三者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感受它们情同手足的兄弟情谊.  数学学习中借助古典文学里有趣的故事进行类比联想,让枯燥单一的数學学
一、选择题  1.【答案】选A. 由z=1 xi所对应的点位于第一象限可知:x>0,故选答案A.
众所周知,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课程目标中最高层级的核心素养,是历史教育的根本旨归。近期,笔者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联合中国教研网开展的公益性常态化在线主题教研活动,有机会探究涵育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路径。下面以统编历史必修《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以下简称为《中华文明起源》)一课的若干教学片断为例,谈谈自己的践行尝试,以求教方家。  一、心中有情:家国情怀涵育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