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姓如何看苏联解体20年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7908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的12月25日,苏联解体。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20年后的今天,世界多国媒体都在回顾 20年前的这一历史事件,许多中国人也在重新思考和审视苏联解体的根源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环球舆情调查中心于2011年12月17日至25日在全国7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过半数的中国受访者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错误的政策、僵化的制度和政治腐败、丧失民心”,而近七成人不同意“苏联解体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巨大的错误”的观点。对于这个结果,多名中国专家认为,从《共产党宣言》出版那时起,就存在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不能从苏联当年没搞好建设就得出社会主义没有生命力的结论。中国老百姓希望中国从苏联解体中吸取教训,改善民生、加强廉政建设、推进改革,这是把苏联道路与中国道路相比较得出的理性结论。
   半数受访者认为制度僵化等问题是苏联解体最大原因
   时隔20年,中国民众现在对苏联解体的感受是什么?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受访公众的感受差异颇大:怀有 “惋惜”心情的受访者比例最高,占31.7%;感受“复杂”的人员27.9%;对苏联解体表示“痛心”、“高兴”或“庆幸”的比例分别为10.9%、9.2%、8.7%,还有11.6%的人对这一事件“没感觉”。
   对当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中国受访公众的看法则比较平均:有52.7% 的人认为“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45.7%的人认为是苏联领导人推行错误“改革”路线的结果;41.0%的受访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苏联与美国搞军备竞赛,在世界范围内搞霸权主义,拖垮了经济”;37.0%的人认为苏联解体是“西方颠覆、和平演变的结果”;29.9%的人表示“经济改革失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是主要原因。其中,15岁至29 岁的青年受访者或本科及以上高学历受访者更倾向于认为“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是最主要的原因,比例均高于60%。
   对这一调查结果,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王海运表示,中国民众选择各项原因的比例相对平均,表明经过20年自身发展,中国公众能够客观看待苏联解体,这样选择也基本符合事实,确实是多种因素而不是某项单一因素导致苏联的解体。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左风荣认为,“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确实是苏联时期最大的问题,也是中国受访者选择最多的原因。有关“苏联在世界搞霸权主义”的选项排第二,表明中国人不认同与美国竞争搞霸权主义的战略选择。
  
   中国百姓从苏联解体中获得的启示耐人寻味
   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一直宣称,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是巨大错误”。对于这种观点,调查显示,68.6%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同”,20.4%的人“认同”,11.0%的受访者未明确表态。王海运认为,从《共产党宣言》出版时起,就存在对社会主义的各种讨论。苏联式社会主义只是其中一种,而且是不成功的一种。中国学界从来不认为是社会主义导致苏联解体。这个结果说明,中国民众也有类似看法,对西方的说法有甄别力。苏联的体制行不通,但是照搬西方那一套也未必可行。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要改革,而不是按苏联那种僵化模式走的原因。
   对苏联解体给中国的启示,80%的受访者对“把经济建设搞好,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搞好民生”表示赞同,对“加强党纪党风、廉政建设”的提及率为67.9%;选择“体制需要进行不断改革”的受访者比例为61.0%;还有48.1%的人认为“对西方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和手法要保持警惕”。对此结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问题专家王郦久说,耐人寻味,选择的优先顺序符合政治逻辑。老百姓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是抓住了主要矛盾,苏联垮掉的直接经济原因就是当时老百姓日子苦不堪言,民生问题被忽视导致政权不稳。其次,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反映了民众心声。前苏联解体前,权力越大的人越自由,老百姓没有权力也就没自由,权力与权利的差异是“天壤之别”。把体制改革放在第三位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中央党校左凤荣教授表示,一个制度出问题,根本上肯定是自身原因。重要的是如何从一个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苏联共产党没有完成这种转变。王海运认为,苏联的道路走向了解体,中国却不断发展。两相比较,现实对民众教育最大。中国百姓高度关注民生和廉政是希望中国吸取苏联的教训。
  
   中国人希望俄罗斯往前走
   在被问及“是否看好俄罗斯未来发展前景”问题时,57.3%的受访者对俄罗斯信心充足,仅23.7%的人表示“不看好俄未来发展前景”。但对“俄是否能复兴成为超级大国”,有40.5%的受访者认为“不能”。王海运认同中国人的这种看法。他说,这种看法比较理性。俄罗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其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它的复兴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复兴恐怕不是短时间的事情。
   王郦久认为,人们对俄罗斯的发展前景基本看好,但这并不是说俄罗斯将复兴为一个超级大国,除了俄罗斯现在的发展实力与能力已经与美国相差甚远外,俄罗斯精英层也未必有这种政治意愿。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百姓不见得希望国家重新走历史老路。
其他文献
村里有一位王奶奶,她是苗族人,今年七十多岁了,唯一的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的活儿就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了。同村有个乖巧的小女孩儿——凤儿,经常来帮她做家务。  今天是星期天,凤儿一大早又悄悄地来到王奶奶家。她发现王奶奶还没有起床,就轻轻地走进堂屋里,看到地上有好多脏衣服。凤儿心想:“今天就帮王奶奶洗衣服吧!”说干就干,她找来一条围裙系在腰间,拿出木盆,坐在凳子上洗起来。  “嚓嚓……”有节奏的声音
小朋友,“才艺展示台”是我们共同的乐园!请把你的快乐带来,让我们一起快乐!请把你的开心带来,让我们一起开心!请把你的才艺带来,让我们共同欣赏,共同提高吧!
[作者连线]  主编胡文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浙江省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是童声文学社和少年阳光文学社的指导教师,“童声作文”实践者。他的课题曾3次获得省、市政府教学成果奖。  《不许反悔啊,永远是朋友》的作者袁野、《故事中,我不是主角》的作者薛舒文、《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的作者胡三立、《送你一片四叶草》的作者蔡烨怡、《朋友永远不会来得太迟》的作者胡桐、蔡烨怡,她们都是
货车车轮压着皮水管,浇花的水肯定会中断。按常理,陈先生应立即过来查看原因才对。由此可见,陈先生是故意让司机送货上门,然后嫁祸于人的。
为了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致密天体的基本物理性质以及它们对周围时空的影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等单位研制了我国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HXMT卫星。  HXMT卫星的科学目的是接收来自天体的X射线,当然这种天体可以是中子星,也可以是黑洞。科学家主要是希望寻找一些以前人们不知道的黑洞和中子星,同时,对已经知道的黑洞和中子星也进行观测和研究,目的是用来拓展人们对它们的认识。 
我的童年,应到故乡的沙滩、巢湖、草滩、苇丛中去寻找。   故乡是巢湖北岸临河的一个小村,名字很上口:西边湖。大门一开,映入眼帘的是浩淼的水天、悬在姥山宝塔上的白云、浮沉在水中的孤山、列阵的山影、斜穿蓝天的白鹭。   乡亲们多以兴种菜园,兼之打鱼捕虾为生。旧社会的苦难、父亲的早逝、连年的水灾,使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不幸。然而,故乡哺育了我,在那里,还有着另一个世界,给我欢乐,引我思索——  在我幼小的
《捣鬼蛋日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为意大利作家万巴。本书为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是一个九岁的小男孩儿,人们称他为捣蛋鬼加尼诺。小说充分展现了儿童的天性,在充满幽默的字里行间,加尼诺给孩子们带来欢笑,也勾起了人们对儿童时代的回忆。  (小博士)  [作家连线]  万巴(1860~1920),原名路易吉·贝特利,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诗人。生于意大利历史文化名城佛罗伦萨,自幼酷爱文学,
□翻译\孙世炳  □原著\[德]海塞·海尔曼    我八九岁时开始收藏蝴蝶,最初,并不特别热心,只是为了赶时髦。但是,在我十岁时,兴趣达到入迷的程度,别的事情全部抛下不干,一心只想外出捕捉蝴蝶。有时忘记上学,有时忘记吃饭。学校放寒暑假时,经常往书包里揣一块面包便跑出家门。从黎明到黄昏,时而穿梭在树林中,时而奔走在原野上。骄阳似火的晌午,奔波在散发出泥土芳香的旷野;晨曦中,埋伏在凉爽的庭院;黄昏时分
小时候的我,很贪玩,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村外的小河边。  小河边长着很密很厚的芦苇丛和水草丛,在那里,我可以看到小蜻蜒、小蝴蝶、小蜜蜂们在随意地飞舞,听到好多水鸟悦耳的鸣叫声,还有我在小河里扑腾起水花时的那种快乐,真的好玩儿极啦!  我是不怎么喜欢学习的,最怕的就是写作文!说起来真的有点儿不太好意思,其实我写的东西哪是什么作文呀,就像造句一样,短得不能再短!  我记得我的小学班主任是一个刚从师范学院
胡忠伟的《迷恋纸月亮》要出版了,他嘱咐我写个序,并声称孙卫卫也写了一个。我知道不好推托,虽然也没打算要推托,但我对写双序的书总是有些感情上的不愉快的。按我的理解,双序只有一种情况我可以接受,即别人写个序,自己写个自序。说归说,自己的《爱读书》和孙卫卫的《喜欢书》便都是双序的,要做起来也很困难。所以,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发牢骚、批评别人,而一联系到自己就变成了极为艰难的事。  我对爱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