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养正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童蒙孩子的教育包括各种各样的问题,童蒙养正在孩子的启蒙阶段属于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能够为孩子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童蒙教育;仁心;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启蒙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十分重要。好比是一棵大树,如果在幼树时期,给树培育牢固的根基,并将树林扶正,慢慢的这颗小树就会在阳光、雨露中长成参天大树。不过,现代很多家长对孩子(溺爱、独生子女、社会拜金等)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方法,教育的方向也有许多问题,有的甚至教育无方向。以上种种原因都使得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在面对孩子问题时出现了诸多困惑,不明白为什么越来越难以管理孩子,不明白孩子为什么变成这样。在对其进行抱怨的同时,并没有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也没有想到是否应该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一关键时期,老师与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促使孩子能够得到正确的教育。
  因此,“童蒙养正”这个话题映入了我们的眼帘。通常情况下,对孩子进行教育是十分简单的,但是他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良好的引导孩子。现阶段,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通常缺乏目的性与敏感性。家长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造成影响,通过采用现行的教育模式,我们的孩子不仅学会了养尊处优,而且学会了自私。这种现象是万万不能出现的,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在于正确引导孩子,而不是包揽孩子的一切。为了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未来,童蒙养正具有较强的重要的。那么在对孩子进行童蒙养正的过程中,我们该采用怎样的方式来确保“正”呢?
  一养仁心孝为本。中国古人曾说过:“孝为德之本与,孝为仁之本,孝开百善开。”这说的是,人在做事情时,不应该只对自己进行考虑,而应该学会考虑他人,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要通过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其他人的内心,将自己的爱分享给他人与社会。要想帮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首先必须引导其对父母尽孝。假如一个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可以不爱,那么还怎么会去关心、爱护他人呢?我国《孝经》上有一句话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新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在孩子尚小的阶段,就要对其孝心进行培养,帮助其认识到孝心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对其一生进行正确引导,才能够促使其懂得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孝心的人。
  二养义胆有责任。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本是好事,可是很多家长把孩子应该自己动手完成的事情也承担。养成孩子没有责任心,对家长过分依赖。但是却不知道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仅需要的是道义、情义以及恩义,还要学会承担来自于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的责任。如果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分溺爱,在其性格的形成过程中,他们会喜欢将自我作为中心,认为地球是围绕他一个人转的,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归他所有,一旦受到刺激,便可能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现阶段,多数父母不仅会对孩子的吃穿住行表示担忧,甚至会害怕孩子遇上挫折,甚至希望自己能够代替孩子来承受挫折,这种行为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可以不用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负责,反正有父母为其承担后果。但是父母应该认识到一点,自己并不可能在孩子的一生中都帮助其承担孩子难以承担的一切,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自己,自己也会离开孩子,站在长远的角度,如果一直对孩子进行溺爱,这是相当不正确的一种选择。因为在这种模式下,孩子只可能越来越自私,在和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通常对利进行了过度重视,而不会注重道义与情义,不懂得如何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样的孩子就算对父母与家庭也是难以承担相应责任的。
  三养礼仪顺人生。现阶段,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懂礼貌,不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礼貌的相处。习惯了像对待父母那样指示,感觉别人为他服务是应该的。在更加严重的情况下,还有部分孩子肆无忌惮、不守规矩。对其根本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得知,通常这部分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礼指的是什么,因此从来都不知道怎么样礼貌地对待他人。有部分家长会认为这属于孩子的一种天性,是自信的表现,但是刚好与这相反的是,这种现象将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会使得孩子变成一个不懂得如何对他人进行尊重、傲慢的人,这种人怎么可以在社会上占得一席之地,怎么可能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呢。家长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应该用自身的言行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会其谦卑。
  四养智慧懂生活。这里所说的“智”指的是“智育”,属于智慧的范畴。只有能够善于总结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规律,能够对生活中存在的一切进行认真钻研,才称得上“智”。作为社会上的一个人,我们的生活是充满规律的,我们只有发现这一规律,并且对其进行总结,才知道怎么样有条不紊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才不会出现昼夜颠倒的现象,才能够有效确保身体健康。人必须遵守社会上的人伦大道,才不会出现黑白不分、人伦颠倒的现象。这些都属于存在于生活中的智慧,我们要将以上智慧在生活中践行,通过自身来对孩子进行影响。
  五养诚信立社会。当今社会,诚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虽然某些时候偶尔的欺骗与狡诈能够得逞,但是长此以往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别人不会永远都相信你的谎言。家长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教育,教会其信守承诺,不说大话与空话,一个人只有诚信才能承担更多责任,才能够与他人建立起稳固的關系,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朋友,才能够有效推动事业的稳步发展。
  童蒙孩子的教育包括各种各样的问题,童蒙养正在孩子的启蒙阶段属于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能够为孩子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一棵小树从小就长歪了,那么就很难再将其拨正。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十分可靠的,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孩子在小的时候,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勤于向父母请教,只有在孩子的心中灌输仁、义、礼、智、信,才能为其未来铺下正确的道路。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新一轮的课改使得学习的目的、教育的手段等等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时期,语文教学课标指出:“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提升社会主义公德,逐渐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化的品位以及审美的兴趣” “具备阅读的水平,着重对感情的体会”“培育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事实上感情教育一直以来都不受语文教学重视,厚重的政治色彩、繁琐的知识框架和无趣的语法教学等等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但是从这几年的实行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教师自身、学生、学校各个方面的原因,有很多未必能将情感教育真正的执行,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语文中进行情感教育进行论述。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生;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情感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
期刊
【摘要】今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赶海,领略了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其实赶海的乐趣又何止这些?本文再现了《赶海》一课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赶海》;乐趣;设计意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认识叹词,体会所表达的情趣;2.学习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
期刊
【摘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更精彩,也充分凸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关键词】课堂;生活;《放小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描述  最近,我听了一位教师上《放小鸟》一文,印象深刻。《放小鸟》是一篇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把语文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体验和生活中提升语文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实现语文课堂和现实生活的无缝衔接  【关键词】案例分析;综合性学习;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定位“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属于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中展开德育教育的意义也较为显著。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知识与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就非常重要和明显了。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展开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