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dj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属于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中展开德育教育的意义也较为显著。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知识与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就非常重要和明显了。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展开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从当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已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相径庭。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强调的是对孩子生涩的说教,教材内容也以高大上为主。这样的教材固然对于孩子有着一定的提升效果,但在教学效果上还是有太多的局限性。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在挑选时还是以积极向上的经典教学材料为主,更加贴近生活,同时也能勾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小学生提供优良的、合适的德育教育资源,此外,对于小学生“三观”的成长也有良好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语文教育在过去很久的一段时期内,都被人们看作是以教育小学生进行读书与识字的课程。事实上,小学语文教育的最初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汉语知识,从而为其余学科与更高等级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渗透足够的德育教育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上文中我们也能知道,德育教育内容和小学语文教育事实上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渗透在后者中,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后者作为前者的载体,为了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看,我们能够发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材有效地实现了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同时为加强不同德育教育手段提供了足够的素材。尽管小学生年龄上较为幼稚,但对其展开德育教育已是刻不容缓,该阶段要求包括:热爱祖国、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关爱家人;认真学习、立志成才等,上述内容在教材中都有对应的对象,这样,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德育教育地促进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顺利地完成小学德育目标的要求。同时,在课堂教学时渗透德育教育,在使得学生接受优良的德育教育,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较好的加强。通常来说,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活动而言,也只有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活动能够为德育教育行为提供素材和载体以及合适的学习环境,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优势,学生从上课过程中能够习得良好德育内容,而这些教育内容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正面效果,不但可以让小学生知道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还可以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状况,加强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确保语文正常教学不受影响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积极接受德育教育,这对于每位小学语文老师都不是个简单的问题。根据笔者的长期工作经历来看,首先应该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涵盖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通常就是承载着德育教育的良好材料。针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活动,第一,教师需要先根据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然后先进行备课,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再展开教学。例如想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就需要找到对应的材料来教导学生。尤其是某些能够展示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强盛、山川秀丽等内容,利用这些内容就能为小学生在开展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得学生在读书、习字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尤其是那些可以展示出我国的大好河山的内容,像是《西湖》一文中对于西湖美景的介绍,在让小学生感知到西湖美景,使得孩子们认识到西湖属于国家重要风景的一部分,同时加强对于拥有这种壮丽风景的自豪感,进而引申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诸多名胜古迹的自豪感的教育。另外就是像《长城与运河》这样对于我国历史与文化介绍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叙述,能够让孩子们了解到我国的过去与现在,有效地加强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还能让孩子们掌握相关的知识。
  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高尚品德。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开端,首先是在家中完成的,然后由语文教师教学活动中渗透,负责培养学生高尚道德与情操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从小学的教材中寻找能够培养孩子们思想品德的良好材料,让这些材料通过教师的吸收、消化与传授后能够在课堂上为小学生所接受。例如在教导学生了解滴水穿石的意义之际,主要让学生掌握的简单道理就是,需要让孩子们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学会坚持,让他们自己了解成功通常是离不开平日自身的积累,也只有做好日常的工作与完成好任务,才能让自己不偏离成长的良性途径。所以,要想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内容,就要求教师在平日里的教学活动中努力挖掘合适的材料,并且也需要学生自主学习,配合老师的课堂教授内容。
  三、结语
  总结全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是对孩子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教学活动中不但需要教师先掌握教材,挖掘适合德育教学载体的材料,此外也要求孩子们在平常的学习中需要自助进行学习,积极配合老师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廖偉玲.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1).
  [2]王海燕.怎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1).
  [3]罗会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2).
  [4]陈建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1(32).
  (编辑:付柳)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进步,跨学科研究的方式已经成了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使用不同学科的内在联系,为探究和解决科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寻求到一种更加新颖的形式。文章先对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倾向做了简单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推动跨学科语言学研究的重要价值,最后又对如何加强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倾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语言学;跨学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新一轮的课改使得学习的目的、教育的手段等等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时期,语文教学课标指出:“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提升社会主义公德,逐渐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化的品位以及审美的兴趣” “具备阅读的水平,着重对感情的体会”“培育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事实上感情教育一直以来都不受语文教学重视,厚重的政治色彩、繁琐的知识框架和无趣的语法教学等等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但是从这几年的实行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教师自身、学生、学校各个方面的原因,有很多未必能将情感教育真正的执行,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语文中进行情感教育进行论述。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生;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情感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
期刊
【摘要】今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赶海,领略了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其实赶海的乐趣又何止这些?本文再现了《赶海》一课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赶海》;乐趣;设计意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认识叹词,体会所表达的情趣;2.学习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
期刊
【摘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更精彩,也充分凸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关键词】课堂;生活;《放小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描述  最近,我听了一位教师上《放小鸟》一文,印象深刻。《放小鸟》是一篇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把语文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体验和生活中提升语文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实现语文课堂和现实生活的无缝衔接  【关键词】案例分析;综合性学习;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定位“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