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上好体育与健康室内课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wall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暑假,笔者要求所教班级的学生每天要坚持锻炼身材,并每天看着QQ群里孩子们锻炼的短视频点赞与点评。开学了,笔者见到升入八年级的学生们,哇,两极分化太严重了!有的长高结实了,进步明显;可有的仍然是胖乎乎的,暴露了不锻炼还“胡吃海喝”之态。见此情形着实让笔者很担心:不控制饮食,不自主运动,光靠体育课锻炼哪行!于是笔者想到暑假中国家颁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及配套文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看来心动不如行动!开设一节《合理膳食,健康基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课正逢其时!
  第一周上半周,笔者专门组织学生测量身高、体重,根据电子秤所显示的身高体重指数(BMI),记载在个人卡片上,每人对照“体重指数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笔者拍下许多学生现场表情的照片。一些学生看到自己属于“超重”或是“肥胖”,不禁满脸通红,特别是女生们都捂住了自己的数据生怕别的学生嘲笑。可见,学生们还是在意自己的身材的。有戏!笔者借机说道:“哇,不少同学是超重、肥胖,那可怎么办啊?”“是啊,是啊!老师您说该怎么锻炼啊?”学生们着急地问。“仅仅锻炼就够了吗?”笔者故意追问。“应该还要注意饮食习惯,不喝饮料、不吃炸鸡腿,对吧?”学生们心存疑惑。笔者笑笑说道:“欲求解决之道,请听下节课分解,敬请期待!”
  下面就是笔者《合理膳食,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简介,供大家研讨之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肥胖的危害,明晰《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具体内容。
  2.掌握《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合理膳食行动”的具体要求,进而改进自己不合理膳食习惯。
  3.树立“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二、教学主要环节
  第1个环节:导入主题,觉察数据背后的奥秘
  (一)设计意图
  回放上次课测量身高、体重时的照片,请学生们分享当时的感想,可以较快地将学生带入本节课所需要的情境中。安排学生对自己的身高体重指数与“标准”进行对比,引发对锻炼和合理膳食的反思,自然导入本课。
  (二)现场教学过程实录
  1.教师:同学们,还记得上次课大家测量身高、体重的场景吗?(播放当时测量现场的照片)我来请几位同学说说自己对照体重指数标准时的所思所感。(学生回答略)有的同学看到自己体重指数属于“正常”,心里很高兴;有的同学看到自己体重指数属于“超重”或“肥胖”,流露出不高兴和不甘心。
  2.教师:同学们想知道自己的体形是否标准吗?请大家查看自己的卡片。首先请对照身高标准,身高达到或者超过江苏省平均值的同学请举左手。
  学生举手。
  再请对照体重指数标准,体重指数属于“正常”的同学请举右手。
  学生举手。
  最后,请双手都举起的同学起立。我数数,一共有12位同学。
  学生起立。
  3.教师:这些同学身高达标,体形匀称,身材管理得是比较好的。我来请几位起立的同学,听听他们管理自己身材的奥秘是什么?(笔者随即邀请4位身材匀称且运动能力较强的同学分享他们的经验并进行总结:坚持锻炼、合理膳食)。
  学生回答(略)。
  4.教师:同学们分享的观点很明确,一是强调要坚持锻炼,二是要注重合理膳食。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今天,我们就专门探究“合理膳食,健康基础”这个主题。
  第2个环节:为什么要合理膳食
  (一)设计意图
  以本班超重和肥胖人数为依据,引起学生们对“肥胖”的关注,继而通过视频《关注青少年儿童肥胖》阐明肥胖的危害,揭示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回答“为什么要合理膳食”这一问题。
  (二)现场教学过程实录
  1.教师:同学们请看统计表,我班超重和肥胖的同学约为43.43%。肥胖有什么危害吗?我们一起观看视频《关注青少年儿童肥胖》。
  学生分享观片有感(学生回答略)。
  2.教师:膳食不合理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胖生百病”,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胆结石或胆囊炎等疾病的发生。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对青少年成长非常重要。
  第3个环节:什么才是合理膳食
  (一)设计意图
  以“搭宝塔”活动来检验学生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具体内容的了解程度,为教师针对性地讲解提供学情依据,也为宣讲《“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做好铺垫。之后顺势转入,介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之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重点介绍合理膳食行动对个人的要求。
  (二)现场教学过程实录
  1.教师:什么才是合理膳食呢?下面进行“搭宝塔”比赛!每位同学手上都有一张《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任务单, 请将备选的食物种类填在相应位置上,正确且快速者为胜。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2.教師:请同学们核对答案,祝贺全对的获胜者!随后讲解“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学生核对答案。
  3.教师:同学们,党中央非常重视全国人民的健康,2019年7月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系列文件,要实施15项重大行动。第1个“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我们今天的体育与健康室内课就是学习健康知识的重要载体;第2个“合理膳食行动”,强调要减油、减盐和减糖,降低肥胖率;第8个“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要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4.教师:“合理膳食行动”对于个人的要求:学习膳食科学知识,根据个人情况特点合理搭配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食物;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足量饮用白开水或茶水,少喝含糖饮料;学生每天要有1小时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锻炼,每周至少要有3次高强度的体育锻炼……   第四个环节: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一)设计意图
  以改变不合理膳食行动为目标,开展个人的“我要改变”到小组的“我们要改变”两个活动,从个人到群体,逐步深入。选取学生“爱喝碳酸饮料”这一共性问题,运用视频进行权威讲解。强调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巨大,进而点明“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核心观点。
  (二)现场教学过程实录
  1.教师:根据合理膳食行动的要求,你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善呢?组织“我要改变,应该……”的活动,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写3条在任务单上。
  学生思考并撰写。
  先小组内交流,再归纳出本组改善不合理膳食的5个方法,写在卡纸上,3min后派代表将本组观点贴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分类归纳,有针对性地小结。
  2.教师:大家发现了爱喝碳酸饮料的问题比较突出。那么,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为什么要少喝碳酸饮料》,来一探究竟吧。
  学生谈观后感(略)。
  看完短片,大家都大吃一惊吧,多喝碳酸饮料危害大!因为二氧化碳过多影响消化,大量糖分有损脏器健康,磷酸导致骨质疏松,碳酸饮料容易腐蚀牙齿,是患龋齿的诱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占60%。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合理膳食我做主,改变行动从今天开始!
  第五个环节:健康中国我有责
  (一)设计意图
  依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系列文件,传达国家对人民的关心和对健康的要求,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坚定“健康中国我有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布置家庭作业是希望学生能向家长讲授本课所学知识,并一起运用。
  (二)现场教学过程实录
  1.教师: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增强三点认识。一是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標志;二是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三是合理膳食、科学运动,青少年不吸烟不饮酒,健康生活少生病。
  2.教师:本次课的家庭作业是复习和巩固本课所学,尝试实施自己的一周“合理膳食行动”,记录每天的三餐食谱和其他饮食内容,每天晚上发在QQ群里,分析一周膳食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形成文字稿上交,教师进行批阅和评比。
  三、课后反思
  (一)主题选择“依生而定”
  学生完成暑假锻炼家庭作业情况两极分化严重,有的不注意合理膳食,超重、肥胖人数很多。课前,对学生进行身体形态的测量,对照相关标准,引发了每个学生对自己健康的关注。基于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新学年伊始开设本节体育健康知识课是适时和必要的。
  (二)授课时机“依势而教”
  2019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文件,正是顺势宣讲国家要求,实施健康教育的好时机,宣讲健康中国行动,契合度很高。
  (三)教学组织“依律而为”
  本课依据初中生心理规律,适时插入活动,调整学习节奏,不断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导入活动是回眸测量现场照片谈感想,能迅速将学生带入本课学习情境;对照身高、体重指数标准的活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主题活动是“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先静思个人“我要改变”的3个行动,然后讨论出本组“我们要改变”的5个行动,继而全班学生交流分享,将所学知识联系到个人生活实际,促进共同成长。
  当然,本课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一是没能明确“健康”大概念。身高、体重指数反映了身体形态的状况,值得重视,但不是健康的全部。应避免有些学生因遗传原因身高和体重不达标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也应避免有些学生因身体形态指标合格而沾沾自喜,忽视体育锻炼等现象。二是缺少有深度的案例剖析。如,不吃早餐、吃肉过多的具体危害等。三是教学设计不够细致。“我要改变”环节,有的学生直接写出“多喝水”,这就变成了“我要改变多喝水”的习惯……课后必须修改教案,改为“我要改变,应该多……少……”如果用这样填空的表述形式去界定内容,效果一定会更好。
其他文献
一、抛球机介绍  抛球机由机体、储球管、遥控器三部分组成。机体长34cm、宽20cm、高27cm。储球管直径为7.5cm、高度为130cm,可储存20个球。使用时将储球管插入机体上方的法兰接口(图1-1),放入网球(图1-2),通过遥控器控制设备运行。遥控器与机体上的接收器一对一配对,多台抛球机同时运行时应注意不要弄混。  抛球机运行时,内部机构翻球斗通过旋转将斗内的网球送入下方的球托,同时隔离上
笔者成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一线话题联络员已经4年了,这次又自愿报名并幸运地被批准为“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的筛选组志愿者,心里非常高兴!  当笔者从今年第3期杂志上获悉东湖区在此次案例征集活动中获评优秀组织奖、1篇案例入围特优组、4篇案例入围优秀组及5篇案例入围优选组时,便迫不及待地将这一特大喜讯分享到笔者所在区的“教育QQ群”。顿时群里“炸开锅了”,一只只点赞的“小手”扫
美国学者Poulton E C在1957年提出开放式、封闭式运动技能(Open motor skill and closed motor skill)的分类法,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运动技能与运动心理专业王晋博士认为开放式、封闭式运动技能是基于反应时、无反应时的分类,开放式运动技能强调多变、快速准确决策能力,而封闭式运动技能强调稳定不变、技术动作规范。而在当今的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和小学生们将面对各
一、本次赴台学术交流项目的背景  近年来,首都体育学院以学术交流为纽带,以体育运动为平台,通过开展校际交流、互派交换生等方式,密切了与台湾体育协会、高等学校等的合作交流。学校与台湾体育运动大学、台湾真理大学、台湾体育大学等学校建立了密切的校际合作关系,互派学生进行交流学习。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作为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主委员,活跃在国际大学生体育教育领域,并与国际大体联成员之一的台湾大专院校体育总
一、厘清差异,明确团队合作意义  1.明确团队合作“是什么”。研讨中,教师们对“团队合作”和“小组合作”的概念进行了激烈讨论,认为两者的概念是有差异的。如浙江韩泽文认为“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分组形式,而“团队合作”除了是一种分组形式之外,还蕴含着团结、拼搏等精神寄托。梳理大家的观点,结合文献资料的查询,主持团队归纳为: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共同点是两者都需要两人或多人的合作配合,都是为了争取效益最
十月怀胎,每位准爸妈都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他们对胎儿的健康问题也非常关注。近年來,国内的产检项目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无创DNA检测。但是,对于之前做过唐式筛查正常,又不属于高龄产妇的情况,产科医生一般不建议再做无创DNA检测。那么,无创DNA检测能排查出什么疾病呢?  无创DNA检查,即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是孕期针对正在发育中胎儿染色体是否异常的一种排畸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孕妇血浆中的游离DN
一、以展示激发“兴趣点”,促使积极参与  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动力,在教学中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运动,提高教学质效。因此,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把展示作为最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用展示激发学生兴趣点,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练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提升学生学练效果的有效路径。如,《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教师用多媒体视听设备创设NBA赛季十佳进球和CBA明星罚篮视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的概念,简要概括,“内容标准”即“教什么”的确定,“表现标准”即“教到什么程度”的明确。仅有内容体系,而缺乏相应的“教到什么程度”的“表现标准”目标描述,实际上是避开了评价的落实,还会造成各水平段、各年级间教学的脱节。因此,《纲要》在每一条内容标准之后,均有相应的表现标准。表现标准是指“学生学习该内容应该达成
一、背景简介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重要的活动形式,更是丰富学生运动知识,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重要载体。那么,如何让大课间体育活动规范化和常态化?为此,学校组织体育教师针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和研判,确立以初级花样跳绳项目为突破口,以“绳舞飞扬,放飞梦想,享受幸福,健康成长”为主题,努力实现人人会跳绳、个个会花样的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营造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呈现了课题选题难以确定、研究过程难以实施、课题成果难以提炼的“三难”现象。基于此,笔者基于课题“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家庭‘体育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以下简称为“家庭‘体育作业’课题”),归纳总结了体育课题实施规律和方法,形成课题研究可操作的范式和策略,旨在为一线体育教师课题进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千头万绪选题时,有的放矢定方向  课题即问题,课题研究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