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雕塑和装置:让未来成为传统的可能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19890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雕塑和装置艺术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部分,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既生机勃勃又乱象横生,其中不乏优秀出众的艺术家和作品,在思想观念和语言建构上都有所创造和突破,但另一方面,大量粗制滥造的户外雕塑与所谓装置又大行其道。在被市场认可的层面,当代雕塑与装置也似乎远不可与当代油画等相提并论。
  本期专题邀请了艺术家和相关机构,从实践和观察判断等各层面聚焦并审视中国当代雕塑和装置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收藏价值。
  对话管怀宾:需要在另一个界域重建
  管怀宾
  艺术家、博士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
  收藏·拍卖:
  审视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的发展,您的判断是什么?
  管怀宾:中国当代雕塑缺少个相对的系统性质,看到了一面,没看到一个相对那种形态跟那个社会历史之间支撑出来的渊源关系,没去研究那种关系。而且无论是抽象雕塑也好,雕塑的形态学也好,雕塑的材料学也好,这些在中国实际上是被忽略的。
  在西方雕塑的系统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原先有自己很完整发达的雕塑系统,即造像系统。但在中国开始有了艺术院校以后,这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就断裂了。最早院校雕塑的设立和几个留欧学生有关,是有选择性的,把被删减过的带到中国,早年是法国那种系统,建国后又有苏联那种系统。实际上这些系统都是被肢解了以后传过来的,主要是写实的、现实主义的,而这和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需求相关联,是种需要。上世纪80年代在极力弥补以往空缺的层面做了些工作,但这个工作没有推进下去,很快就被经济浪潮和社会需求给淹没掉了。因为后来出现了大量西方的城市雕塑在中国粗糙的翻版,这种粗糙翻版的水位已经超出了学术的水位,基本上把大家的探讨给瓦解掉了。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应该说是受到了国内外的一种关注,但是除了有很少的艺术家借用了雕塑的语言,参与到当代中国雕塑语言系统的建构当中,大多数人都跟这个系统建构是没关系的。
  另外装置的话,对它在一开始就缺少一个理性的梳理。很多人只是拿来些现象和形式,或者说在当中加进某些,比如丢进一些中国元素,或者丢进些个人的符号记忆,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东西,以为带到空间里来的都是装置。其实装置本身有它在语言上很完整的系统,比如装置跟材料的关系,装置跟现成品的关系,装置跟空间、跟场地的关系,跟观众的互动关系等等。
  收藏·拍卖:您认为这种对装置整个脉络缺乏梳理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管怀宾:就我们国内的理论层面来讲,跑龙套的评论家非常多,有时候也插在装置这个领域里面来说话,理论家发言很多,但是真懂的人还真不多,连一个稍微系统性的著作都没有。另外我觉得这涉及个个人内外的建设问题,外部的建设是包括一些好的东西没怎么看到,好的展览没看到,或者说你的老师那边跟你谈的偏掉了,这是个外在的问题。另外一个可能就是个人自修不太够。
  装置这一块,实际上问题还是比较大的,像黄永砯这种艺术家属于很少的个案。他个人从思想系统到语言系统,那种语言的建构既有西方的来源,同时也有东方的美学,包括东方人造像的语言上意向性的一种东西。他作品的形态也非常丰富,涵盖了观念的美一直到雕塑形态,从实体物理性的呈现到空间性的、意向性的呈现,我觉得他这块做得还是挺好。
  “不能标本化地看待,而需要在另一个界域重建”
  收藏·拍卖:您怎么看待类似“处理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和西方影响的关系”这样的说法?您如何判断?
  管怀宾:西方的资源也好,中国的资源也好,我觉得不能过于标本化地去看待。很多人往往过于功利,把它们标本化,希望直接在这里面设计出一个产品。
  这两者不是完全隔离的,包括我们看待现有的西方艺术史和中国艺术史。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是要在这些现象中看到有生长性的事物,它们本身都有很完整的系统,我们说的生长性,是需要在那两个前提下面,再造一个系统,它才会有一个生长性。
  中国古人画画也好,古人造园也好,它是有那个文化根基的,但是我们今天能看到那个关系,却不能复制那个关系。因为至少在操作层面,我们已经不具备那个文化中很自然的根源性的东西,我们已经丧失掉了。但是我们仍然对之保留了一定程度上的某种认识,这种认识实际上使我们在另外一个界域中,可以有策略性去重建。
  “不能把背后的东西丢到前头来”
  收藏·拍卖:谈谈您以怎样的视角和方法生产创造?
  管怀宾:我个人实际上对于各种媒介都有所涉足,但这些媒介最终还是必须根据自己的创作,根据自己的文本和自己观念的诉求来运用。我随意选择这些媒介,或者说随意地在动用以往的一些个人经验。我将近做了20年的装置,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做,一直做到现在。但是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做自己重新梳理一个艺术史这样的工作。我1993年去日本,差不多到1996年之间,实际上一直在做这个。我觉得对于每个艺术家来说,都会需要经历那么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就是你去认识自己,去认识你自己跟外部的一种关系。
  初期可能更多在探讨一些形态语言,包括制作上的一些语言,回国以后,慢慢更在意的是自己所处的一个当代文化,当代社会现实跟我个人的关系,更敏感于这个关系,不太沉湎于那种形式语言里面。也可以说在动用形式语言的时候,更自由了一些。
  装置艺术作为一个新的艺术媒介和一个重要的艺术形态语言,我希望在这个里面能够建立个更有东方气质的、或说符合我个人经验的东西,区别于那种西方既有的装置的形态表述。我想在自己的创作当中,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既有通道通到珏方当代艺术的经典,也有通道通到我们古典的那种经典。这种通道在我创作的这一块版图里边没有分水岭,也没有什么隔阂,它是随意交叉的一个东西。
  后面是千头万绪,但是你前面是什么都没有的一片天地,你不能把你背后的东西放在你前面来,西方艺术史也好,艺术系统也好,或者东方的也好,那都是背后的,你前面应该是一个干净的底子,才能有一个相对来说无所顾忌的组合。因为你背后的是一个过去式,你不能让它成为你的包袱,不能在这个里面去找剩菜。   “艺术的生产机制和艺术的流通机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这两个系统不能混淆”
  收藏·拍卖:怎么处理艺术、公众、市场、商业的关系?
  管怀宾:我认为艺术的生产机制和艺术的流通机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这两个系统不能混淆。艺术家实际上是在一个生产系统里面,虽然这个生产系统可以通到博物馆,通到画廊,通到经纪人,通到市场,但后者不应该提前介入到艺术创作的阶段或层面,那是后面的事情。
  在艺术创造的时候,我觉得需要观察你的创造跟艺术史的关系,你是不是有所创造,有所表述。
  有部分人可能很顺利地流通到市场里面去了,但这不能成为衡量艺术好坏的一个标准。市场流通那套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艺术创造本身。比方说从90年代以来,画廊和资本的介入,或者说资本的需求,形成了很泡沫的一种现象。我也不想谈这个现象的好坏,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说,我们应该关心的是文化创造,我们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陈列,也不是一个文化买卖关系。可能我的作品能产生利益价值,但它不应该是目的。目的还是你的那个诉求。你到底是想全盘推出一个观念或一个想法,还是全盘推出一个新的形式语言的创造,这些都是需要艺术家去面对和关心的。
  当代艺术最早有一个脉络实际上是抵制市场系统的,实验艺术它的本质是对那个市场系统持批判态度的。它拍击的是一个大文化的起伏,当然今天我们可能知道,有些人被某些东西淹没了,但是有价值的事物,就是艺术本身的价值和市场价格它不是同步的,无论是西方还是在中国。我们今天看那种拍卖的好和坏,这个拍卖的数字跟艺术的价值是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是绝对成正比的关系。
  对话徐震:让未来成为自己的传统的可能
  徐震
  艺术家
  策划人、艺术活动家
  收藏·拍卖:如果参照西方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形成的谱系,审视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的发展,您的判断是什么?
  徐震:在全球化的当代,不适合那么明确的二元对立来看待东西方文化,这样的角度必然是以过去式为主要诉求。但其实今天所有人都在试图把握未来,最终只有找到合适的对待过去的方式才能有让未来成为自己的传统的可能。
  收藏·拍卖:您怎么看待类似“处理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和西方影响的关系”这样的说法?您如何判断?
  徐震:无感。
  收藏·拍卖:以怎样的视角和方法生产创造?
  徐震:看不懂这个问题。
  收藏·拍卖:怎么处理艺术、公众、市场、商业的关系?
  徐震:和处理家庭事务一样。
  收藏·拍卖: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的收藏现状是怎样的?您怎么判断这种现状?
  徐震:
  刚起步吧。
  收藏·拍卖:众所周知,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在收藏投资市场中占比极少,单价与西方拍卖市场中雕塑及装置作品的价格不可同日而语,您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徐震:原因是中国人均收入太少。
  收藏·拍卖:会从哪几个维度去判断一件雕塑或装置作品的学术价值和投资价值?
  徐震:主要是从艺术上的突破性。
  收藏·拍卖:对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在投资市场中未来几年的预期是什么?对收藏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徐震:几年太少,十年后再说吧,踏踏实实做好基础工作。
  对话班陵生:在“无人”的个性主义时代,尝试着做一个没有个性的人
  班陵生
  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
  收藏·拍卖:如果参照西方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形成的谱系,审视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的发魇您的判断是什么?
  班陵生:我想,鲁迅当年向青年版画家介绍和推荐珂勒惠支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应该介绍珂勒惠支热情介入其中的德国表现主义,或者是有选择的行为,否则,在艺术史层面上,他更应该说出康定斯基、保罗克利、阿尔伯斯等。因为这些被希特勒称之为“堕落艺术”的堕落艺术家对欧洲乃至后来美国六七十年代艺术的繁荣有极大的影响。鲁迅着力于珂勒惠支可能仅仅是基于她作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情怀的艺术家,事实上,珂勒惠支确也是个社会主义者,其作品呈现批判力量和斗争精神以及深沉的人类关注。而这些,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作为艺术风格史意义的德国表现主义,在当时的中国远不及珂勒惠支一个个体来得具体、真实、可靠、富有张力。所以,我觉得鲁迅先生做特棒!特了不起!
  遗憾的是,后来人对珂勒惠支的理解只停留在其风格与主题的范式上,一种典型的西方艺术的中国式理解。也正是这样的一种理解,造就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下中国艺术现状。对于这样的现状,我是持否定态度的。想象下,三十年消化人家百余年艺术发展的历史肯定会落下消化不良的毛病。至于谱系的参照还未到议事日程
  收藏·拍卖:您怎么看待类似“处理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和西方影响的关系”这样的说法?您如何判断?
  班陵生:很难想象,一个西方艺术家在这样的历史包袱之下如何展开工作。所幸的是,他们没有因而才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参照文本。
  我们的叙述总绕在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二元对立的两种模式中,都三万六千多天了,还只有这两种。在现在看来,前者是后殖民语境下的问题。大家所关注的主体性的东西,在经历这样的几千几万次的所谓思考和讨论仍躺在废墟之上。如同关于后殖民的讨论,只把目标锁定在文化、历史叙述、知识生产范畴,却遗漏了关键的资本外延。我们已被现代性抽打得遍体鳞伤,却还在以艺术的名义自虐。我自己认为,我们现有的语言结构和方法都难以精准触及和描述中国的问题,艺术的问题也同样如此,更别说这种二元对立模式了,在我看来,触摸一个真实的中国才是重要的。
  收藏·拍卖:谈谈您以怎样的视角和方法生产创造?   班陵生:没有什么视角和方法,在这样一个“无人”的个性主义时代,尝试着做一个没有个性的人,好像只有这样,我的生理才是安全的。我的作品可能是这种性格的一个侧面。
  收藏·拍卖:怎么处理自身与市场的关系?
  班陵生:这是个既现实又虚幻的问题,在今天这个一切以经济制导的现实里,我很想藏在虚幻里,那里有自由。
  对话李莫唯:并不是去迎合藏家现有的口味
  收藏·拍卖:对当代雕塑,包括装置这一块,它的发展和它的收藏现状,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李莫唯:在西方艺术发展中,雕塑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公共艺术领域,还是在私人收藏领域。在中国恰恰相反,字画、古玩瓷杂这些比较受大众钟爱,雕塑可以说长期被忽略,包括拍卖的市场价位也比较低。但是我认为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艺术机构的推广宣传,人们对雕塑的认知度会逐步提高。中国的雕塑市场我还是非常看好的,现在是处于一个比较低潮的时期。但比起更早,大家普遍已经对雕塑有定的认识了。
  装置的话,就个人收藏来说我并不看好。或许博物馆、美术馆这类机构对它的接受度会相对较高,但在个人收藏领域,装置从展示到保存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除非它有一种实用性,或者个人藏家自己就拥有美术馆之类,不然对个人收藏来说有一定挑战。
  收藏·拍卖:您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觉得当下雕塑艺术收藏市场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李莫唯:一个问题就是大家的认知度不够。无论是对雕塑的创作、制作,还是收藏,都不太了解。我们在做雕塑展览的过程当中发现,好多人对雕塑可以再翻制的情况感到困惑,他觉得这个雕塑可以再复制就会影响它的收藏价值。其实他不了解这些雕塑作品经过艺术家签名签号,还有收藏证书,价值并不受影响。
  另一个问题是现在国内的城市雕塑垃圾遍地。你看在欧洲和美国,雕塑在城市里的感觉就如同是城市的灵魂一样。而中国的城市雕塑因为各种体制的、经济的、文化的因素,充斥着模仿和粗制滥造。
  收藏·拍卖:会从哪些方面去考虑一件雕塑作品的学术价值和投资价值?
  李莫唯:首先我觉得需要明确的是,雕塑现在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样式之类来作为主导,与过去一段时期内主导的写实主义、架上雕塑等相比较,现在的雕塑它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
  我欣赏的是某件作品具有生命力,是从艺术家自身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对于那种完全模仿西方样式、追随西方观念而没有自身文化底蕴和脉络的东西我完全不看好。你创作的时候可以完全不去考虑所谓西方、东方,传统、现代,但是最后你呈现出来的东西要有生命力,是自然而然有着自身生长的底蕴和脉络。
  同时我觉得对雕塑来说,偏具象的我就会看作品技术能力和观念思想的结合。具象雕塑技术上的高超当然本身就具有美感,但对我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有内在的思想和观念来支撑,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是一种综合的判断。另外偏观念的雕塑作品也绝不是机械直白的,它需要把观念融入到视觉和造型的语言中,需要以一种艺术的形式来呈现。应该说这类好的作品非常少,因为它对艺术家的要求是很高的。
  收藏·拍卖:您在挑选艺术家作品的时候,怎么平衡它的学术价值和投资价值?毕竟很多时候它们并不一致。
  李莫唯:往往是根据展览综合性地去考虑。有些展览是完全偏实验性的,明明我事先已经可以判断几乎不会有商业上的成功,但仍然会选择去做。毕竟很多时候你并不是去迎合藏家现有的口味。
  我到现在做了这么长时间,应该说从私人收藏的角度来说,还是那种偏具象和一定思想内容结合的作品比较受欢迎,很多人还是希望收藏的作品能用于空间里的摆设,这当然也无可厚非。我们展览中大件的影像、装置,基本都是一些美术馆来收藏,个人就比较少。
  收藏·拍卖:您做这个艺术中心有多少年了?这些年来的盈亏情况怎么样?您做这个事的初衷是什么?
  李莫唯:我做这个有11年了,就是一直坚持再坚持。这两年好一点了,当初真的是非常困难。前期都在用其他方面的收入补贴这个艺术中心。
  现在我在慢慢拓展经营发展方式,不再是单纯地做展览推广,那个成本很高,效果也并不完全那么理想。比如我们做有些艺术家个展,从制作、场地处理,到宣传等,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开销,如果每个艺术家都这样来做的话,确实有一定的经济压力。现在我们会花一些精力在其他类型的项目上,比如目前在与一个基金会合作筹划做一些当代雕塑研究型的项目,再比如正在准备一个关于梳理中国雕塑艺术脉络的大型纪录片等。
  当初之所以做这个空间,是由于我自己的一个理想,我年轻时候就强烈感觉到年轻人需要有这样的平台和支持。特别是像雕塑这样接受度比较低的艺术种类,你看到现在拍卖行里都很少有一个雕塑专场,特别是当代雕塑,有的话结果也都谈不上理想,价格也很低,一级市场中做雕塑的画廊也非常之少。这样的话艺术家就直接面临生存的问题,很多学雕塑的年轻人一毕业,如果没有艺术空间支持或其他收入渠道,基本上就放弃了,或者就去干干那些城雕行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每两年做一个公益性的、支持青年艺术家的展览。
  收藏·拍卖:对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在投资市场中未来几年的预期是什么?对收藏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李莫唯:现在是估值较低的阶段,未来几年会越来越好。希望收藏投资者多看好的作品,收藏好的作品。
  对话洛鹏:传统的收藏习惯将一点点地被消化掉
  洛鹏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青年雕塑家
  收藏·拍卖:如果参照西方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形成的谱系,审视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的发展和现状,您的判断是什么?
  洛鹏:构成中国多元化社会的因素和其较为开放的社会姿态,使其无法适用西方艺术谱系的框架来做判断。艺术发展就像一棵树,艺术家只是这棵树上的叶子,你没有办法判断它将会长成什么样子,所以不妨静观其变。中国的当代艺术尽管还没有进入主流的艺术史框架中,却已经是全球艺术圈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当其致力于寻找文化身份的时候,传统的雕刻和塑像艺术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将其转变为当代雕塑、实验装置的可能。   为数不多的藏家将当代雕塑与装置作品作为收藏的选择要么是懂得这件作品的价值,要么是出于个人喜好而为。随着年轻一代的藏家崛起,他们有前瞻的艺术眼光和与时俱进的艺术修养,对当代雕塑和装置作品的接受度与认可度更高。随着时间的轮换,在社会层面上,传统的收藏习惯将点点地被消化掉。
  艺术家本身而言,不管是面对怎样的外部环境,艺术创作行为最重要的原则必然是忠于自己的艺术创作理念。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需要不断地对其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与搭建。同时,还需要使自己保有一个开放的姿态,这样至少也能拥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如何拿捏出世与入世的度,这很考个人能力。
  收藏·拍卖:怎么判断当代雕塑和装置作品的价值?
  洛鹏:假如一件作品在提出好问题和回答好问题这两个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就基本可以判断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当代雕塑和装置艺术作品的商品价值不在于它本身,在于其自有的特征发展出来的多种可能性。其投资价值则取决于投资收藏者和艺术家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收藏·拍卖:对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在投资市场中未来几年的预期是什么?对投资收藏者有什么建议?
  洛鹏:中国的拍卖市场对当代雕塑与装置作品目前是持比较保守的态度,因为中国拍卖市场上的传统投资者占多数,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我认为在未来几年这板块整体处于上升趋势。
  在传统拍卖市场外,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将会作为主要艺术品投资形式活跃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市场中。因为目前比较前沿的当代美术馆,私人机构,基金会以及商业地产在对这个领域的投资是非常积极的。因其不单具有观赏性,同时兼有实用性、可持续性和可变性等特点所演化出来的其他商业运作模式,为各界投资收藏者所看重。
  就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判断,未来的民间投资力量将会作为一股强劲的助力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未来的艺术品投资,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投资增长模式。日后将会是一个多元且充满机会的时期,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作为主流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推动文化和发展商业的可能,其所衍射的范围和各行各业将会有高度的重合之处。
  对话乔伟:藏家群体需要一个对当代雕塑和装置的接受过程
  名企艺术园总监 乔伟
  名企艺术园区是一个集当代艺术、古代艺术和设计创意研发为一体的新型文化产业园区。当代艺术板块艺术家工作室、策展人工作站、 术馆、画廊和收藏家俱乐部等构成。目前已经入驻艺术家个人工作室近50位,除了个人工作室,园区还推出了极具创意的集体工作室模式,建立个艺术家、画廊家、艺术机构、收藏家的交流平台。
  收藏·拍卖:审视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的发展,您的判断是什么?
  乔伟:生机盎然,杂草丛生。
  收藏·拍卖: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的收藏现状是怎样的?您怎么判断这种现状?
  乔伟:越来越好,藏家也在向西方学习。
  收藏·拍卖:众所周知,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在收藏投资市场中占比极少,单价与西方拍卖市场中雕塑及装置作品的价格不可同日而语,您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乔伟:藏家群体需要一个对当代雕塑和装置的接受过程。
  收藏·拍卖:会从哪几个维度去判断一件雕塑或装置作品的学术价值和投资价值?
  乔伟:形式、主题、材质、尺寸、年代、版数和作者。
  收藏·拍卖:对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板块在投资市场中未来几年的预期是什么?对收藏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乔伟:会越来越好。要收好作品。
其他文献
不久前,陕西省卫生厅公布了今年上半年陕西省43家医疗机构医疗综合指标和36家三级医疗机构、2家二级医疗机构的单病种医疗费用。患者青睐大医院43家医疗机构的综合指标数据
目的:探讨川芎嗪是否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而影响大鼠实验性关节炎的发展。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IA)模型,灌胃给药川芎嗪,检测大鼠足垫厚度的变化,免
“熟能生巧”是一句古老的格言。至于达及完美,该格言只是在存在普遍一致的情形下才具有意义。然而,跨文化或跨阶层的运用会很快表明事情的完美或不完美其性质是十分不确定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促血管生成的作用靶点及其机理。方法:制备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YTⅡ)和各对照组(YTⅠ组、SBW组、bFGF组、KX组)含药血清,并进行心肌缺
强劲的建院实力——阜新市新邱区第二人民医院前身是阜新市矿务局新邱矿医院,2001年更名为阜新市新邱区第二人民医院。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提高新邱地区医疗条件,医院于2007年5
我国歌剧的创作,近十年来,涌现出批好的作品,如《马可 波罗》《原野》《党的儿女》《归去来兮》《从前有座庙》《》等,这是作曲家们为歌剧事业奋发创造的颇果。改革开放以来
音乐艺术跨时空魅力之奥秘——关于音乐存在方式的思考包敏真一有人曾谓“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对于音乐艺术的这一富于哲理性的比喻,实际上已揭示了就一切艺术共同具有的本性—
抓落实,是一项不容易做好的工作。全国税务 系统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金人庆局长强调要转变观念,完善机制,严格抓好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抓落实,应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座右铭。倘若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CTGF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影响。方法:使用高、中、低浓度(400、200、100μg/mL)的PNS预处理大鼠MCs30min,再加
中国意笔人物画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工到写,从繁琐到简约,从传形到表意的发展过程。总体来说,中国传统的意笔人物画都是以水墨为主,色彩运用的很少。本文首先就意笔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