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法制报道的三个理论问题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无论从法制建设还是从宣传工作角度,法制新闻宣传越来越重要。全国有不少专门的法制报刊,电台、电视台也都有法制栏目。学法普法,宣传法治成绩明显。现在大家不甚满意的是:节目展现犯罪过程,难免有教唆的负效应。
  这也是一个法制新闻宣传的老问题。记得十多年前,我在新闻出版署主管报刊管理时,就曾多次召开过专题研讨会。那时,版面上刀光剑影、血污枪声,曾引起社会,特别是家长和学校的强烈不满,现在应该说是情况大有改观,但仍未杜绝。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入手来进行剖析找出对策。
  
  一、读者的六种需求与传媒法制报道的功能定位
  
  为什么要办传媒?从读者方面来说,有六种需求:刺激、休闲娱乐、信息、知识、思想、审美。从传媒来讲,它承担着五种功能:传播信息、宣传教育、提供娱乐、传播知识、批评监督。
  现在传媒根据受众需求不同,搞分众传播,实际上就是按照读者的不同需求分类供应。不同的传媒,就是要在这六种需求与五种功能中分别找自己的定位。比如“星光大道”、“超级女声”等节目的定位是娱乐,而“擂台”、“挑战”、“谁是英雄”等节目的定位是刺激加娱乐。
  传媒的法制节目主要应该发挥传媒的宣传教育、传播知识功能,主要满足读者对法制信息和法制知识的两种需求,当然附带还有传播法律思想,塑造观众的法律理念。总之,有一个基本的定位:法制节目不是休闲娱乐。
  当前某些媒体在法制宣传报道方面存在的误区,突出的表现是着眼点不是满足受众的信息、知识需求,传播法律知识,启发法理,而是去迎合刺激需求,暴露血淋淋的作案细节和赤裸裸的犯罪过程。不是行使教育功能,而是通过刺激行使娱乐功能,而且还是一种阴暗、灰色的娱乐心理。定位不准,节目的效果就不好。
  表一:
  


  
  二、 受众心理与传媒选择
  
  以上从宏观上分析了受众的六种需求,传媒的五种功能。我们还可以接着归类分析一下受众对法制内容的接受心理。即受众怀着什么动机看我们的法制报道:这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种是满足刺激心理。一般而言,新闻就是新奇,是“人咬狗”,超乎寻常。一些人看法制节目,是寻求娱乐,喜欢它的惊、险、奇、巧。案件越复杂,越扣人心弦;场面越刺激,越吸引人。
  二是利益攸关的心理。一些人看案件报道,心里就想这个案例与我有关系没有。比如治安案件、房产纠纷、交通事故,都会引起一定人群的注意。因为这些事,大家都可能碰到,想了解到底法律是怎么规定,运作的。
  三是社会责任心理。很多人看法制报道,既不是求身心刺激,也不是直接为着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是关心国家、社会的稳定,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驱使,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公正和利益。
  读者、观众看法制报道大致不外乎这3种心理。针对读者的心理,法制传媒的编播指导思想如何选择?毫无疑问,应该是倒着来。首先是着眼培养读者的社会责任,其次是回答与部分受众利益攸关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为吸引读者可能要借助一点满足刺激的接受心理,但要适可而止,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传媒的引导作用是通过法制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提高国民的法制素质。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传媒的法制报道应进一步体现3个着力点:
  一、案例选择,应强化法律阐述,而淡化案件过程,特别要避免过分的细节渲染。当然,一点过程没有也不行,那不是大众传媒,而是法制理论了。但编者心里要明白,要掌握这个度。用案例就是让人看一个打碎的鸡蛋,目的不是欣赏四溅的汁液,而是提醒人们加倍小心,不要把鸡蛋打碎。
  二、报道视角,要反题正做。案件内容罪恶,是坏事。我们的视角,是要教育人们,怎样制服罪恶。报道效果要让不法分子看了有震慑感,群众看了有安全感,干警看了有光荣感。总之,要让读者或观众看了我们的报道后,觉得社会正义战胜了邪恶。而不是产生相反作用。
  三、宏观比例上,各种法律案例应平衡报道。现在刑事案件太多。事实上,在《宪法》这个根本大法下,与《刑法》处于同一平台的,还有《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极大。近十年来,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其中刑事法律的比例不到10%,我们的案例报道在宏观上也应该有个比例。不要一讲普法,就想到打击犯罪。似乎除了犯罪,其他都不违法。只要不犯罪,社会上就太平了。现代法治理念,法律首先是人们的权利。日常生活处处关系到人们的权利,处处需要法来调整。
  通过着力点的选择,传媒的法制报道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受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国民素质,而不是哗众取宠,只求轰动效应,像鲁迅讲的那样“耸动低级趣味者的眼泪”。
  表二:
  


  
  三、 法律底线与道德养成
  
  胡锦涛同志提出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有深刻的意义。法律和道德是下游与上游的关系。法律是社会安全和谐的底线,刑法更是社会的最底线,如果一切都要等到碰底线时再管,这个社会就危险了,就没有安全感。就像一个学生成绩总在60分上下波动,就总让人不放心。
  我们的节目,如果总是在罪与非罪上波动,就难免要人心惶惶。法律背后是道德。知耻和犯法中间还有很长一段缓冲地带,路不拾遗与杀人越货还相距甚远。这个距离越远,社会就越安全、越和谐。就像治水,法律是工程治理,打一道水坝,硬性阻挡;道德是生物治理,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我们可以修水库、打堤坝,但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而且要着眼保护和改善生态——也就是道德养成。
  犯罪,肯定是道德败坏的结果;所以法制宣传不但要让人知法,还要让人知耻。知法,是分清罪与非罪、守法与违法;知耻,是分清对与错、美与丑。所以,法制宣传也是从美丑入手的道德教育。
  从一定角度讲,一切传媒都是在引导和调整受众与对象间的关系,即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黑格尔论述这种关系时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由动物进化而来,本质里有粗野的一面,因此要“用艺术”传媒这双慈祥的手把他与自然分开,不能搞自然主义;二是人对外物有两种心态:占有的欲望与非占有的思考(理性的分析和审美)。传媒,特别是法制传媒,不能挑动受众的占有欲望,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分水岭,比如一个案例传播之后,是让观众、读者去学着贪钱、抢物、包二奶,还是分清美丑、对错,唤起社会责任、提高道德修养。这就是传媒人的责任,也是宣传的艺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当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總而言之,法制宣传在完成普法教育的同时,还应当承担道德教育的责任,这实际上是为法治涵养道德基础。从源头上减少犯罪源,减轻法制压力,求得社会长治久安。事实上,社会和谐不能单靠法律,不能一家包打天下。所以中央强调综合治理,还专门有一个“综合治理委员会”。
  表三:
  


  表四:法制宣传中的案例运用思路效果图
  


  (作者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本文是他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和谐社会与媒体责任论坛”上所做的主题发言)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英语阅读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还能促进学生掌握和巩固英语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对阅读教学方式的探讨以及改革.本文探讨了交互式阅读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及该模式的教学效用。  关键词:交互阅读;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房地产业由一个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由于房地产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变得越来越好,选择的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分型及CT表现.方法分析46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CT表现.结果根据其临床特点和CT表现将其分为2型即Ⅰ型(24例),轻微外伤型;Ⅱ型(22例),严重外伤型
作者简介:李娜(1987-),女,汉,硕士,上海健康医学院。  摘要:在社会多元化趋势下,德育育人的实效性备受关注,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亦愈加重要。笔者立足上海某医学类院校的育人实际,探索打造“药学文化节”德育实践新阵地,初步创建专业知识学习与综合素养培养相互贯通的有机体系,以期进一步开发专业教育与德育一体化实施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药学文化节;德育;新思考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
领导干部考察考核制度是为了及时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选拔使用人才,真正做到知人善任的有效制度.无论是考察还是考核都涉及对干部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成果给予一个评价的问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教育创新,它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进行的一次新型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肩负着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光荣使命,对促进社会进步、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的发展将是不可想象的,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崭新学习方
本文介绍了各类环保给水塑料管的连接件种类、连接方式与原理、连接主要方法及要求.
摘要:为加深学员对雷达收发系统中阵列天线方向特性原理的理解,利用MATLAB GUI编程方法设计、开发了相应的仿真平台。此平台层次清晰、可以动态仿真雷达阵列天线的方向图。实践表明,该仿真平台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也为学员课后的自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MATLAB GUI;雷达阵列天线;仿真平台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
高速公路不同于一般公路,具有高速、安全、经济、舒适的特点,如何使它发挥这样一种特点,不仅设计时要考虑,在施工中也应注意,并精心组织施工.本文以合徐高速公路施工为例,谈
摘 要:分级教学是在教育产业化背景下提出的教育理论,是对中国古代“因材施教”理论的现代探索,从现实需要和理论上来说它都是可行的并且是必需的。分级教学应以实现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为目标,并坚持理念先行、科学分级和评价机制多样化的原则。  关键词:分级教学;理论依据;目标;原则  “因材施教”是每位教育者持之以恒追求的理想,也是高等教育研究者们孜孜不倦研究的主题。“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年在公元前5-6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