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数学知识原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本质既表现为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又表现为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本质属性,还表现为统摄具体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内容,抓住数学本质,回到数学原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 数学知识 原点 综合能力 数学素养
  山东省梁邹小学刘思军校长在一次讲座中提到“让课堂教学回到原点”的理念,让我很受启发。在大呼高效课堂的今天,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追求热闹的情境创设,华丽的课件制作,时髦的小组合作,却往往忽视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那就是回到数学知识的原点,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探究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立足数学知识原点,发展学生思维。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追溯数学知识的原点
  在教学冀教版三年级《面积的认识》一课时,多数老师按照教材和学生的知识经验,先找一找生活中物体的面,再抽象出平面图形,而忽略了面的多样性(平面曲面),以及数学上面的形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为此我们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是这样设计的:
  在学生找出身边物体的面后,让他们亲自动手摸一摸,这些面既有平的又有弯曲的,甚至还有凹凸不平的,为今后学习长方体圆柱体表面积做好铺垫。然后从这些物体上抽象出平面图形,再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这些平面图形是怎么画出来:先出示一个点,移动成线段,线段分别平移或旋转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既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更要为学生今后的学做好引领和铺垫。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思维水平还处于从直观向抽象转变的时期,如果作为一个知识点讲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则很显然难度过大。一个简短的课件演示,既降低了学生接受的难度,又为面的形成找到了数学的根源,在学生脑海中打下了烙印,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为今后学习立体图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追溯数学知识的原点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悟与理解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建构主义大力倡导的理论,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在热闹的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一般的教学无非是先让学生猜想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因为先学习2、5的倍数,受已有知识影响,多数学生会联想到与个位数字有关,再让学生通过摆小棒记录数据观察等活动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最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特征。虽然结论产生了,但是到底为什么3的倍数要看所有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而不能只看个位数字,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要让知识回到原点,必须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解决学生心中隐藏的问题。下面的课例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课始,先让学生判断部分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由此引出问题。
  1.探究2、5的倍数为什么只看个位。
  师:(出示图)把1个十也就是10根小棒2根2根地分,会是什么结果?
  师:既然十位上没有剩余,我们只需要分个位上的6根小棒,能分完吗?
  师:我们再来看24。(课件配合同步演示)
  师:第一个十2根2根的分,有剩余吗?那第2个十呢?
  生:也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师:十位上的2还需要观察吗?只需要把个位上的4根小棒继续分,有没有剩余?那5个十呢?7个十、8个十呢?……2个2个地分有没有剩余?说明了什么?
  生:十位上不管是几,只要2个2个地分,都不会有剩余。
  师:看来,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和它十位上的数无关,只需要观察个位上的数。
  师:再看一个三位数138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百位上的1也不需要观察呢?(课件同步演示)用刚才的方法解释,5的倍数为什么也只需要观察个位上的数就可以?
  2.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师:16是不是3的倍数?个位上的6是3的倍数,为什么16不是3的倍数呢?(师同步示图)
  师:1个十2根2根地分,正好分完。那3根3根地分,会是什么结果?
  师:十位上没有正好分完,剩余了1根,个位上还有6根,我们要继续分……1根和6根合起来是7根,3根3根地分会是什么结果?
  师:7根再分就余1根。明白为什么16不是3的倍数了吧?
  师:再看24。24是不是3的倍数?
  生:24是3的倍数。
  师:个位上的4不是3的倍数,24却是3的倍数?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拿出1号作业纸,自己动手分一分,画一画,弄明白为什么24是3的倍数。
  师:结合你分的过程说一说,为什么4不是3的倍数,24却是3的倍数?(生说师总结,并同步展示课件。)
  师:再来看一个更大的数!(课件出示138)你能不能用刚才分一分、画一画的方法,来判断138是不是3的倍数?(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用课件演示。)
  师:下面我们不用操作,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把450像刚才那样分一分,会是什么结果?
  生:4个一百根3根3根地分一共余4,5个十3个3个地分一共余5,4 5 0=9,9是3的倍数,450是3的倍数。(师示图)
  师:回过头来梳理我们研究的这几个数(4个例子放在一个画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原来是几,剩下的数就是几。
  师:仔细观察!(隐去画面,只剩下面一组数)
  师:现在你找到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了吗?
  生:如果一个数各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完成意义的建构。这样的课堂虽然占用了时间,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质疑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两个课堂教学案例华丽情境少了,数学问题多了;低效活动少了,思考感悟多了;空泛提问少了,思维交流多了。我的课堂教学要去粗取精,去虚求实,与时俱进,让我们还它那份质朴与宁静,让数学知识回到原点,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当然,我们强调回到思维原点,并非一切知识都从头教起,只是想提醒大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9).
  [2]肖健.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8):166.
  [3]李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2007(04).
其他文献
摘 要: 农村中学学生普遍存在作文“无米可炊”和“有米难炊”的问题。依据新课程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理念,农村中学可以挖掘本土资源,结合乡土文学的积累与成就,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学生实际的作文教学之路,从而有效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乡土资源 写作水平  一、农村中学的写作困境需要发掘本地资源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长期以来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低,学生害怕写作
在最小Higgs模型和T宇称下的最小Higgs模型中,计算了单个顶夸克的产生过程e^- γ→vebt的产生截面,并讨论了这两种模型对该过程产生截面的贡献.发现在合适的参数范围内,来自T宇称
摘 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练笔寓于娱乐之中,变“要我写”为“我想写”,在兴趣力量的鼓舞下,参与写作实践,享受写作成功的快乐,写作兴趣就和写作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习作兴趣 做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一、习作内容  看漫画、读漫画、悟漫画、写漫画。  二、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看懂漫画,领会作者用意。  (二)表演漫画内容,寻求个性化体验。  (三)写出漫画内容,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个性化体会。  (四)接受公德教育。  三、作前准备  (一)不止学生有目的地去候车室、公交停靠站等公共场所,留心观察人们的言行、文明礼仪状况。  (二)调整学生座位排列,留出表演空间。  (三)漫画一幅,投影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新高考改革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同时导致了中学正常教学秩序被扰乱、 考生趋利性抉择极端化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压力加重等负面效应.本文分析新高考改
摘 要: 中心极限定理是数理统计的重要基础知识,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文中分析了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给出定理的应用技巧,总结了一些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 中心极限定理 正态分布 教学体会  中心极限定理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连接概率与统计的桥梁,但此定理理论性极强,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心极限定理、掌握其使用的方法与技巧,现将教学中的体会阐述如
目的:分析在骨科患者疼痛护理中应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骨科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其中对比组患
摘 要: 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认字识字、措辞造句、理论构思、写作逻辑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它最能集中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纵观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及写作这个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作者就自己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看法加以浅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文学素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要教会孩子一些基础性的字词和句式,更要培养出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