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谈美》中的美学问题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著作《谈美》论述了与美相关的许多问题。阅读后,我对于移情作用和科学与美这两点有些许想法, 结合这两点谈谈我对美和美学的理解。
  【关键词】:《谈美》;移情作用;科学与美
  “为什么灵魂寻求美?这是不可问也不可答的。”愛默生这句话道出了我心中对美这个字最直接的想法。读过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之后,我对美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想法,也依然有很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地方,心中有些许想法却又显杂乱琐碎,大概正映证了那句“美是难的”,只好用朱先生的“慢慢走,欣赏啊”勉励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在不断的欣赏和学习中慢慢提升对美的领悟力。
  朱先生的《谈美》中,很多关于美、美学的大道理,他都能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句娓娓道来,在具体细致又不失幽默的比喻中增加人对美的认识。这本能够体现出他早期美学思想的书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关于“欣赏美”的问题,带读者领略了什么是美感,美感表现为怎样的状态。同时还区分了美感和快感、联想、考证批评的不同之处。第二部分着重讲了美的创造方面问题,谈论了艺术创造和游戏、情感、格律、模仿、灵感等各方面的关系。将这两者结合,便形成了一种艺术和人生的关系,朱先生在最后一章提出了人生的艺术化问题。
  整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伴有一点自己不成熟见解的地方例举如下两处:
  一、移情作用
  第三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朱先生通过庄子和惠子争辩鱼之乐的问题和“花是红的”问题引出了“移情作用”一说。暂且不讨论西方移情说内容以及朱先生对西方移情說的评价等问题,单用本书中朱先生的话来阐释移情作用就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它和美感经验有着密切联系。在美感经验中,要想达到一种真正的美感体验,就得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那么移情作用很容易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
  在我看来,移情也可以说成是“通情”,就是物和我之间彼此情感的互通有无。不论是物移情于我,还是我移情于物,两者在同一时刻的美感体验中应该是即时双向的,一个人全神贯注于体验美上时,可以忘记我和物的分别,当这种主体转移发生的时候即是主体感情互通的时候。所以说我认为移情也可以说成通情。虽然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我认为当一个人全心投入到对鱼的欣赏中去的时候,他会将自己在那个时刻的快乐或悲伤之情不自觉的带入到观察对象——鱼的身上,在这一时刻里,鱼就是他,他就是鱼。这样一种境况下,是可以说”我非鱼,但我可知鱼之乐或悲“的。是的,很多人会说,这太过于主观了,鱼这种低等动物怎么可能有情绪呢?这些情感都是人臆想出来的罢了。相似的,这个世界上很多事物本身的存在是不带有任何情感色彩的,人将自己的情感强加在物身上,并称之为美,这做法太过于个人主观化了。但是我想,正如朱先生所说,美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按照我个人的理解,直白的将此说为美就是主客观的统一。美的产生必然是要有物和人情两方面的因素,非要把物本身拿出来看的话肯定会缺少很多美的生成要素,这时候就凸显出另一方面的重要性了,即主观因素。美的产生很重要的程度上就是源于人将自身情感投射到物上,让物感我之所想,也正因此,才有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虽然这一千个哈姆莱特都不一样,但是在每个人的心中,属于自己心中的那个哈姆莱特都是美的。同样的,就算鱼本身没有任何情感,但是甲看鱼是高兴的,乙看鱼是悲伤的,他们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鱼,这就足够带来属于他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美感体验,这也算是美存在的某种意义。
  再来说说移情作用和美感经验及其所带来的陶冶性情。朱先生在书中区分了这二者,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其实也就是上一段所说的物我同一的境界。正如朱先生所说“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因为心中有美,心灵受到美的洗涤浸润,所以人的心灵可以得到某种意义上的净化和升华。这种升华带来的则是除却功利之外的对生活和生命的纯体验。过去我常常会有这种感觉的存在,但不知是什么,现在阅读了朱先生的书,总算有了些许领悟,这就是美的力量。这种感觉就仿佛是前一秒坐在教室里为听不懂的题而发愁焦虑,偶然间抬起了头望向窗外,发现从这个四五楼高度的窗户向外望去,映入眼帘的一半是湛蓝如洗的天空和浮云,一半是随风摇曳的柳树枝头。这两种事物比例恰好的嵌在一扇窗里,那一刻真的是恨不得让自己飞出窗子,躺在树梢上感受天空的拥抱和微风的亲吻,伸个懒腰,打个滚,眯着眼睛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虽然知道这并不可能真的实现,但在那一刹那真的会有一种自己正亲身经历的感觉,于是从头到脚都立刻舒畅起来,烦恼也一下散去。这种体验大概就是因为移情作用带来的美感经验,从而得到的性情的陶冶把。现在想来,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时刻了,听到一首好歌时禁不住扬起的嘴角,看到温馨的电影时忍不住落下的泪,走进乡间小道时口中哼着悠扬的曲调,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美,归功于美。
  二、关于科学和美
  接下来想说说的这点是我读完《谈美》以后存在的一点疑虑——关于科学和美。 朱先生在第一章就阐释了科学态度和美感态度的不同。科学的态度是纯粹客观理论的,完全的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丢开,去探求真理。在科学态度中,观者的注意力不是专注在事物本身上的,事物的意像也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而美感的态度则正好相反,注意力的集中和意向的孤立绝缘是美感态度的最大特点,美感态度是以美为最高目的的。而科学态度则是以真为最高目的的。显然这两者是不同的。而在最后一章《慢慢走,欣赏啊》里,先生又说“所以科学的活动也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不但善与美是,科学与美也并没有隔阂。”读过这句话我又觉得朱先生是认为科学穷其根本就是美。我正是在这两处产生了疑虑。科学态度引领着科学,科学态度和美感态度又是不一样的,那么最后科学到底如何就成为了美呢?当我们说一种科学已经是美的时候,这个科学还是真正的科学吗?朱先生第一章就区分了真、善、美,却又在最后一章将所有都纳入到美的范围内,让我有些许疑虑,这样一来,他物和美的区别还存在着什么意义呢?如果将所有都纳入到美的范围内,会不会将美看的太过于庞大了呢?
  我个人认为,科学是带有美感的,但并不应该说科学就是美,它只是带有美的一些因素。或者说,美是具有科学形态的,这种形态包含在美中,但并不能说就是美本身。因为它主体毕竟与美是有差别,或者可以说有较大的差别的。说到这又想到什么是科学的美感呢?或许就是陈景润的老师在形容数学之美时说的“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又或者是用慧眼揭开大地的面纱,掀开山石的盖头,从中发现五光十色、斑驳迷离的地质标本的地质科学等等。这些科学门类都带有属于自己独特标志的美感,这不是美本身,却又不妨碍它们自身蕴含着无限的美。
  美的确是某种意义上的“无所为而为”,人们欣赏美,学习美,感受美,都是出于生命意识的本能,而不是功利性的。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越功利,世界对你越神秘。同样的,人越功利,心中杂念越多,美就对你越神秘。慢慢走,欣赏美。用纯粹的心去寻求美,这个世界就处处都是美。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研究,提取患者的实际需求,基于患者需求及App设计体系基本流程,并将情感化设计融入其中,设计出一套基于患者需求的老年高血压App设计方案。首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深入访谈、问卷等形式的调查,分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活动,得出患者合理膳食、受教育与自我管理等需求,并对调研获得的实际数据进行探讨。其次,挖掘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整理出基于患者需求
期刊
【摘要】:文化的自我成长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所造成的文化迁移一直伴随着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历程。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个持续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和挑战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为外国文学工作者和翻译家提供了非常宽松的政治环境,外国文学作品迎来黄金时代。据不完全统计,新时期的前10年我国出版了6000余种外国图书。中国文学如火如荼走出去的同时却遭遇了诸多困境,本文拟从外国文学作品译入接受的角度,反观文学译介得失,以期深
期刊
张丽,《五月天》,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學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期刊
【摘要】: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演上的程式性、综合化、虚拟性的舞台呈现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而这种集生活与艺术为一体的表演程式也向观众展示着它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由此,本文主要从戏曲程式与生活的关系出发,探讨表演程式在传统戏与现代戏中的应用。  【关键词】:程式;生活;人物;传统戏;现代戏  戏曲表演艺术的舞台语言经过艺术家们的漫长艺术实践,通过不断提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其进
期刊
【摘要】:欧里庇得斯的剧作《特洛伊妇女》和柏辽兹的歌剧《特洛伊人》兩者的创作背景都是基于“特洛伊战争”这一大事件,剧作以不相同的艺术创作手法“抒情”,与此同时,它们在叙事上存在着互文性,文章将从剧本本身出发,探讨两剧作在作品中体现的互文特点。  【关键词】:欧里庇得斯《特洛伊妇女》;柏辽兹《特洛伊人》;互文性  欧里庇得斯和柏辽兹的剧作内容都是基于对特洛伊战争的反映,单从剧名上看,欧里庇得斯偏向写
期刊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祝京兆的书艺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一)启蒙期(1466-1493)。“仆学书苦无积累功,所幸独蒙先人之教,自髫丱以来,绝其令学近时人书,且所接皆晋唐帖也······”祝京兆早年是以学习晋唐人帖为主, 并深受祖父祝颢, 外祖父徐有贞的启蒙与教导。良好的早期教育,对于祝
期刊
【摘要】:《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成就方面塑造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历史人物,像刘、关、张、诸葛亮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众多人物中,对于曹操的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三国演义》对曹操的刻画让大家对他留下了奸诈的印象。事实上,曹操具有多重性格,阴险多疑只是其性格的一面,他也有优秀的一面,“宰相肚里能撑船”最开始就是用来形容他的。笔者看来对于曹操应该基于史实对
期刊
【摘要】: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所写的《窗边的小豆豆》,以巴学园独特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带给教育者许多教学启示。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在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契合,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教学理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书中主人公小豆豆拥有一个美好童年,她的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来源于两处,一是来自于妈妈的家庭教育,二是来自于小林宗作先生所创的巴学园的学校教育,二者共同诠释了什
期刊
【摘要】:《急就章》由西汉元帝时期的史游所编,从汉至唐,一直是在社会流传的重要识字教材,对于汉语发展和书法艺术具有重大影响,今世现存的《急就章》以章草本最多。本文以汉字字体学理论为指导,选取汉代流传下的《急就章》为主要材料,对《章草急就章》进行研究。  【关键词】:急就章;发展;字体  《急就章》为西汉元帝黄门令史游編纂,从汉魏至唐朝都是学童启蒙学习通用的字书。涉及的內容非常丰富。本文主要依据传世
期刊
【摘要】:菲茨杰拉德作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通过人物象征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幻,对人们灵魂的腐蚀。主要人物盖茨比是“美国梦”的继承者,黛西、汤姆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贵族的象征。揭示了从个人到国家,对欲望的放肆追求终究是一场幻境。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人物象征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