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了10多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绩,毋容置疑,也存在一些问题——新课程改革理念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基础教育领域中每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和每一名初中学生的心灵深处.一些物理教师还或多或少游弋在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与新课改目标要求之间;部分学生还没有进入到“主体地位”的角色中,以至于“教与学”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预期目标.于是导致了这样的局面:一边是基础教育改革大潮的轰轰烈烈;一边是物理课堂的沉沉闷闷,缺乏活力.如何建构和谐的初中物理课堂,让师生在和谐的物理课堂上成长与进步?是每一名物理教师必须面对与解决好的问题.
1和谐课堂的构成要件
和谐课堂的构建是每一名教师的最高追求,只有课堂“和谐”了,师生之间才会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师生之间智慧的火花才会在碰撞中得到增强与放大,这样的课堂才会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笔者认为和谐课堂的构成应具备下列条件:
1.1课堂上师生平等、面对面的交流
现在的课堂大多是教师主讲,学生多数时候在被动地接受,教师处于被“强化”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弱化”的所谓主体地位.作为和谐课堂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师生平等,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困难.纵观基础教育领域的物理课堂,可以称得上“和谐课堂”的课堂少之又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做到师生平等.
师生之间的平等、面对面交流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数物理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只是形式上很多,其实真正可以称得上师生交流的内容却很少.多数情况下只是“形式”上的交流,交流时效果比较差,没有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师生“平等、面对面”交流.
1.2课堂上师生教与学是一个良性互动过程
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对成功的渴求,对新奇事物的探究愿望,温馨的话语、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但能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增强求知欲、提升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促进学生朝着学习的目标奋勇前行.课堂教学包含两个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过程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要想实现“和谐课堂”目标,必然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呈现一个良性互动局面.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个动态过程中始终处于恰到好处的平衡状态,以实现教与学的效益最大化.
1.3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如其分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对矛盾体,强化或弱化任何一方,必然会大大削弱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系处理得好,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也没有否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同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不是也没有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唤醒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求.和谐课堂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配合得恰当与匀称.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点附近.
2如何建构和谐的初中物理课堂
和谐的初中物理课堂的建构是每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的追求与目标,只有课堂“和谐”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才会收到实效;物理课堂才会在如此“和谐”的氛围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物理教师与学生才会在物理教与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2.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让物理课堂回归本真
物理教与学的本身应该是一个“和谐”的过程,师生之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享受其带来的乐趣.事实上,现在的物理课堂呈现的景象与我们的物理教师教学期待相距甚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没有让物理课堂回归本真.
例如: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上汲取真谛,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新课改理念有较大差距,甚至有些背道而驰.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学目标的论述中涵盖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是,大多数物理教师往往过分强化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意或无意地弱化了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进行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的教学设计时,更多考虑到的是关于杠杆的一些概念及其平衡条件的教学,往往忽略“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正向促进作用.殊不知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在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中意义重大,有比“知识与技能目标”更具现实与深远的重大作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生产生活中常见杠杆的分类等,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杠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深切体会到学习杠杆的必要性与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了很好的教育,同时唤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唤醒了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2.2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与教研中常被提及,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扪心自问,这样一个良好的要求,是否深入我们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的心灵深处?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再现于新课程改革当下的初中物理课堂,初中物理教师仍然处于课堂上的教与学的强势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被削弱,使“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成为一句空话.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14章第二节变阻器这部分内容时,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为了图省事或省时间,把原本应该由学生完成的关于变阻器的一些性质的探究实验,变成了物理教师演示或不做实验直接给出结论与解释,课堂上往往是物理教师在绘声绘色地讲解与演示,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接受地位,他们对于这些语言或者符号是毫无兴趣的.应该让学生动手接触电阻箱、电位器、油量表等实际变阻器,了解仪器的使用原理与方法等.教师很少考虑在物理教学中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时时感受,很少或几乎不给学生思考、发问的机会,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扼杀,导致相当部分学生不想去思考、不愿意学习物理,其主要原因是物理课堂上的“主人”被忽视了,“主人”不高兴了.因此,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在当下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功在当下,利及千秋,意义十分重大.
2.3师生互动,一同走在“阳光”路上
“阳光”的本来意思是太阳发出的光,即日光.作为初中物理教与学过程可以看做是师生携手同行在物理教与学的阳光之路上.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创造一条通向物理科学知识殿堂的阳光之路.在这条阳光道路上物理教师与学生会沐浴在阳光的海洋里,驰骋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征途上,师生之间会产生多种多样的互动与互助.作为物理教师可以真切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涵义;作为学生可以体会到物理教师撒播物理知识的同时,物理教师心中爱的阳光始终伴随着自己的学习.正所谓:阳光路上,风光无限,走在阳光路上,一路同行的人们心中暖洋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谐物理课堂的建构是一个漫长的追求过程.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走上通往“和谐物理课堂”的阳光之路.快乐着、惬意着、尽情享受着“和谐物理课堂”上师生共同演绎出美妙的乐章,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践行新课改,培养出更多、更好具有良好物理学科素养,并且符合时代要求的莘莘学子.
1和谐课堂的构成要件
和谐课堂的构建是每一名教师的最高追求,只有课堂“和谐”了,师生之间才会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师生之间智慧的火花才会在碰撞中得到增强与放大,这样的课堂才会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笔者认为和谐课堂的构成应具备下列条件:
1.1课堂上师生平等、面对面的交流
现在的课堂大多是教师主讲,学生多数时候在被动地接受,教师处于被“强化”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弱化”的所谓主体地位.作为和谐课堂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师生平等,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困难.纵观基础教育领域的物理课堂,可以称得上“和谐课堂”的课堂少之又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做到师生平等.
师生之间的平等、面对面交流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数物理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只是形式上很多,其实真正可以称得上师生交流的内容却很少.多数情况下只是“形式”上的交流,交流时效果比较差,没有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师生“平等、面对面”交流.
1.2课堂上师生教与学是一个良性互动过程
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对成功的渴求,对新奇事物的探究愿望,温馨的话语、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但能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增强求知欲、提升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促进学生朝着学习的目标奋勇前行.课堂教学包含两个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过程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要想实现“和谐课堂”目标,必然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呈现一个良性互动局面.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个动态过程中始终处于恰到好处的平衡状态,以实现教与学的效益最大化.
1.3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如其分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对矛盾体,强化或弱化任何一方,必然会大大削弱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系处理得好,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也没有否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同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不是也没有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唤醒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求.和谐课堂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配合得恰当与匀称.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点附近.
2如何建构和谐的初中物理课堂
和谐的初中物理课堂的建构是每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的追求与目标,只有课堂“和谐”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才会收到实效;物理课堂才会在如此“和谐”的氛围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物理教师与学生才会在物理教与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2.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让物理课堂回归本真
物理教与学的本身应该是一个“和谐”的过程,师生之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享受其带来的乐趣.事实上,现在的物理课堂呈现的景象与我们的物理教师教学期待相距甚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没有让物理课堂回归本真.
例如: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上汲取真谛,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新课改理念有较大差距,甚至有些背道而驰.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学目标的论述中涵盖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是,大多数物理教师往往过分强化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意或无意地弱化了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进行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的教学设计时,更多考虑到的是关于杠杆的一些概念及其平衡条件的教学,往往忽略“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正向促进作用.殊不知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在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中意义重大,有比“知识与技能目标”更具现实与深远的重大作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生产生活中常见杠杆的分类等,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杠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深切体会到学习杠杆的必要性与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了很好的教育,同时唤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唤醒了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2.2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与教研中常被提及,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扪心自问,这样一个良好的要求,是否深入我们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的心灵深处?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再现于新课程改革当下的初中物理课堂,初中物理教师仍然处于课堂上的教与学的强势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被削弱,使“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成为一句空话.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14章第二节变阻器这部分内容时,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为了图省事或省时间,把原本应该由学生完成的关于变阻器的一些性质的探究实验,变成了物理教师演示或不做实验直接给出结论与解释,课堂上往往是物理教师在绘声绘色地讲解与演示,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接受地位,他们对于这些语言或者符号是毫无兴趣的.应该让学生动手接触电阻箱、电位器、油量表等实际变阻器,了解仪器的使用原理与方法等.教师很少考虑在物理教学中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时时感受,很少或几乎不给学生思考、发问的机会,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扼杀,导致相当部分学生不想去思考、不愿意学习物理,其主要原因是物理课堂上的“主人”被忽视了,“主人”不高兴了.因此,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在当下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功在当下,利及千秋,意义十分重大.
2.3师生互动,一同走在“阳光”路上
“阳光”的本来意思是太阳发出的光,即日光.作为初中物理教与学过程可以看做是师生携手同行在物理教与学的阳光之路上.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创造一条通向物理科学知识殿堂的阳光之路.在这条阳光道路上物理教师与学生会沐浴在阳光的海洋里,驰骋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征途上,师生之间会产生多种多样的互动与互助.作为物理教师可以真切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涵义;作为学生可以体会到物理教师撒播物理知识的同时,物理教师心中爱的阳光始终伴随着自己的学习.正所谓:阳光路上,风光无限,走在阳光路上,一路同行的人们心中暖洋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谐物理课堂的建构是一个漫长的追求过程.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走上通往“和谐物理课堂”的阳光之路.快乐着、惬意着、尽情享受着“和谐物理课堂”上师生共同演绎出美妙的乐章,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践行新课改,培养出更多、更好具有良好物理学科素养,并且符合时代要求的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