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的教学策略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1988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历史题材的教学中,开展“调查、表演、讲述、辩论、回归生活”等有效的活动,可以让历史内容变得鲜活灵动,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历史题材的兴趣,实现与历史的深度对话。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有效活动
  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不少历史方面的内容。南京师范大学的高德胜博士认为,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安排历史题材教学内容具有独特的意义。没有历史,学生的爱国情感是空壳,也就没有了爱国的内涵,成了没有血肉、没有灵魂的知识符号。由此可见,历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但是,教材中的历史题材内容相对分散,缺少前后联系,有的内容只是呈现历史事件,却没有交代历史背景,更没有具体的历史细节。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直接传授相关历史知识,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历史课,这显然违背了编者的意图。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活动是架起历史题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桥梁。下面,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一、调查,丰厚感知
  历史距离学生久远,再加上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在上课之前,安排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调查活动,有利于完善学生对相关历史的认识,丰富他们的感知。
  比如,在执教《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时,老师布置学生做了一系列的调查:访谈年岁较大的老人,了解解放前人们的生活情况;通过阅读等方式,了解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寻找关于红军长征的图片或者视频;寻找开国大典的照片或者文章。学生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这段历史建立了初步的感知,因而在课堂中的感悟自然深入得多。
  一般来说,调查的途径有阅读报纸、杂志、课文;听广播、讲座;看电视、上网等,还可以对年长的历史见证者进行访谈,参观各种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址等。老师在布置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时,要提前布置,具体安排,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还应交给学生具体的方法,使调查活动能顺利开展。
  二、表演,还原情境
  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是静止的,有些内容甚至高度浓缩,精炼概括。如果只是一味讲解或者让学生自主阅读,容易让人厌烦。小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对感性的具体情境更加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表演,还原历史情境,让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变得鲜活、灵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情感。
  比如,在《春天的故事》课堂教学中,执教老师让学生表演了改革开放前的一个小故事。那时人们购买物品都需要用到各类票据,如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等,一位老大娘为了让自己生病的孙子吃上肉,到处求人,最后用自己家的鸡蛋才换来肉票买上肉的故事。生动的表演让学生沉浸其中,感触颇深。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编、自导、自演、自己设计台词,甚至自己制作道具,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满足了探究历史的好奇心,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同时还获得了直接的情感体验。
  三、讲述,描摹细节
  历史事件是由细节构成的,生动可感的历史细节,可以让历史人物变得鲜活,有血有肉,可以让历史场景再现,变得触手可及,可以让过去的历史“复活”,重现当下。
  小学生更喜欢关注局部的、细节的东西,具体生动的历史细节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课堂上,运用讲述故事、具体叙述、图片展示等方式,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
  如,老师在执教《鸦片的背后》一课时,借用了“吸食鸦片的四兄弟”这一图片,让学生感受鸦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图片中的四兄弟原本个个体格健壮,过着安静的生活,但是鸦片让他们变得瘦骨嶙峋,家里也一贫如洗,最后四兄弟全部早早地离开了人世。生动的画面,精细的描述,这样细节的呈现,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细节的孔隙中看到了鸦片危害国人的概貌。
  对于历史知识教学,鲁洁教授认为,小学不应过于强调历史的知识点,而应教给孩子“活着的历史”。教师不应教给学生一个个死板的知识点,而应呈现给学生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
  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历史细节,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介,让历史见证者或者图画进行讲述,动态地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就能够让历史“活起来”,教给孩子的就是“活着的历史”。
  四、辩论,理性认知
  《品德与社会》中安排相应的历史题材,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而是希望师生借助这样的题材,探讨人类生活,通过历史的学习来构建个人的道德。在学习历史题材的内容时,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从而获得对历史理性的认知。
  辩论是一种培养理性思维的途径。在辩论过程中,观点各异,理由不一,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比如,在《秦汉统一》的教学中,教师组织了一次辩论活动,按照“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的主题进行分组,展开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认为他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混乱的局面,还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便利。有的同学认为,秦始皇虽然统一了中国,但是“焚书坑儒”,为人残暴,是过大于功。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多有关秦始皇的事例,也深入思考了不同的观点,初步学会了如何全面、理性地看待历史人物。
  辩论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发展了理性思维。
  五、回归,对接生活
  历史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教师要通过《品德与社会》中历史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作用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链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鉴别,让品德回归生活。
  比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希腊的民主》时,及时将话题引到生活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的班级和学校有这样的民主吗?你希望有一个怎么样的民主呢?这样的话题就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融合。
  再如在《春天的故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展示、讲述改革开放以来,自己家乡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对接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对接生活的途径很多,例如新闻事件、具体数据、人物访谈、现象追问等,都可以让历史对接当下。学生在听一听、读一读、看一看、议一议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升华情感,深化认知,引导生活。
  在《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的教学中,各种有效的活动,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触发学生的灵感,从而达到知识、经验、智慧、情感共享的境界,真正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做到与历史的深度对话。
  参考文献
  [1]黄大庆.提升《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教学实效的策略探寻[J].课程教育研究,2012(09).
  [2]郭琳琳.让历史不再遥远——《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内容的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2013(05).
  [3]于生丹.《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的设计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4(05).
  [4]左梦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责任感、时间概念,同时还需要家庭予以配合。  【关键词】幼小衔接;沟通;合作交往能力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较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使之过渡和衔接得合理、科学、恰当,确实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认
摘要:微课的出现给课堂变革带来新的机遇。微课因精短、简练、重点突出等特点,能让小学数学课堂大放异彩。微课的融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并解决数学课堂上的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独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文章结合教学的真实案例粗浅阐述如何借助微课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又称微课程,指课堂卜-利用微课教学
【摘 要】“复习课难上、复习课难教”是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心声,也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因为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笔者做了一项新的尝试——在“研学后教”理念下用电子书包翻转复习课。  【关键词】研学后教;电子书包;复习课  一、微课引导复习,自理知识  在过去的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放手让学生采用不同的
【摘 要】3-6岁幼儿仍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阶段,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而不顾及周围人的想法,因而在与同伴的交互活动中,矛盾冲突便频频发生。作为教师,应正视幼儿间的矛盾,坚信这是对幼儿进行认知、道德、社会性教育的良好契机。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幼儿间发生的常见矛盾,通过实例剖析如何抓住“幼儿间矛盾”这一教育契机进行智慧指导,以求在教育过程中能合理地进行自己的角色定位,让幼儿在矛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低年级学生缺乏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与知识,本文笔者提出教师要通过采取措施使研学问题形象化、趣味化,改进低年级数学研学后教课堂,回归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研学后教;体验;探究性学习  “研学后教”是番禺区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它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摘 要:识字是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语文教师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花费了较多时间,但课堂的识字效率并不高。统编教材的生字主要分布在识字板块、课文板块和语文园地板块中,教师可以借助统编教材在不同的板块中识字的编写特点,针对性地设计识字策略,引导学生科学、巧妙、趣味盎然地识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更好地为阅
【摘 要】随着学生自杀事件、校园欺凌事件的不断涌现,学生心理状况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大中小学也不断引入心理老师,以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每天都要处理学生的大小事务。近年来,笔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慢慢掌握了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并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实践探索,终于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心理学;科学管理;班级管理  一、无条件接纳每一位孩子  在每一个自然班里,我们都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电子书包进入课堂已是必然趋势。电子书包的应运而生,丰富了教学资源,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作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电子书包;想象思维;创作思维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新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电子书包”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应运而生,为小学学
【摘 要】笔者以《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为例,阐述了践行小学语文“后教”策略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师生共创情境,在协同勾画中互动;二是启发合作探究,在小组学习中共生;三是引导寻找规律,在知识重构中自主;四是适时拓展内容,在学习迁移中自致。  【关键词】小学语文;后教;策略  在“研学后教”的理念下,如何理解“后教”,“后教”的策略有哪些,如何在课堂上实施“后教”等问题都是区内教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有着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特点,但是很多学校组织的活动没有走进学生,有走过场的倾向。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该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精选适切性的学生活动;从学科的角度出发,进行整合式的教学设计;从学理的角度出发,开展浸润式的实践活动;从体验的角度出发,支持过程性的全面发展。从而让活动中的学生从浅层体验走向主动实践。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教学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注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