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为例,阐述问题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探究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增进认知,促进能力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问题探究 生物教学 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问题探究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习得知识,学会方法,发展能力,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也是新课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在生物课程学习的具体体现。其操作流程体现为:研究课标与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情景,组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适时引导,及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进一步思考与拓展,提出新问题。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学习过程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杜威的教育理念中,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学习者解决问题情景活动所结出的果实。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念中,强调学习的过程,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所起的作用不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开展独立探究的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应用于生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建构概念,形成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1 研究课标教材,以问题引领学生学习
  教师在充分对学生和教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景。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以及小组的计划,自主进行问题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指导。
  以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的学习,教师需要设置切合的学习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并且要设计引发一定的知识迁移效果的问题串。比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学习时,教师先根据教材中科学发现史小资料提出问题:斯帕兰札尼这样设计实验是为了探讨什么问题?肉块消失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指导学生分析课本“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资料,提出问题:巴斯德的研究结论是什么?李比希的观点和巴斯德有什么不同?毕希纳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学生对酶的特性将有一个粗略的认识。
  接着,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比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理解酶的催化作用与高效性,强化对酶的认识。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方案,引导学生对设计实验的科学性进行探讨。教师提出问题:应设置几组实验比较合理?怎样才能保证设置的反应条件得以实现?通过什么现象,判断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图,锻炼学生的表达与分析能力,同时,也保证下一阶段的实验探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生可以比较和反思自己提出的学习问题与教师所展示的问题之间的差别,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交流,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和交流的情况,保证学习的有序进行。
  2 体现自主探究,在活动中深化学科知识
  学生通过文本渠道对概念的认知,往往无法达到较深入的掌握,因此,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化抽象为直观,丰富概念内涵的历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远远超越于教材文本的体验与收获。在这一阶段,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同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总结与反思,教师提出问题:在本次探究活动中,什么是实验自变量?什么是实验因变量?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大家都采用哪些方法来呈现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得到什么收获?实验中存在哪些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对研究的问题有哪些新的认识?在共同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梳理思路,总结得失。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对知识的认知,更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得到能力的全面发展。
  3 借助活动指导,训练学习科学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未来学生进行社会决策时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也是中学生物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探究活动是学习科学方法的最佳载体,可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的科学精神,也能使学生从中获得逻辑思辨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用已学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真正使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获得理性的学科思维方法,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要能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明确探索方向,适时插入讲解时机,以提高探究教学品质与效益。
  在探究活动完成后,教师提出问题:“等量原则”是探究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请问你们组设计的实验有体现吗?单一变量原则是探究实验的另一个重要原则,你们组是如何控制单一变量的呢?对照原则又是探究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你们哪里体现了对照原则呢?请学生再次反思自己的设计方案,便于学生针对实验操作中的不当或失误,进行及时引导总结与思考,进一步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深化思考。
  4 激发学生思维,延伸拓展对问题的思考
  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中提出新的问题,问题解决并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新知识学习的新起点,把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至一个更高的层次,鼓励学生将学习拓展出课堂,学习查阅资料,收集处理信息,进行下一步探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得到培养,教学才有了更大意义上的价值。比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查阅资料,了解酶在生活中的应用,举出具体实例,并且可以进一步思考还有哪些时候人们可以利用酶的特性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进行分享与交流。或者,学生还有兴趣对酶进一步探究,可以尝试在总结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再次设计实验方案,并找一个时机,互相讨论点评同学的方案,以扩大视野,拓展思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科学方法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济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98-100.
  [2]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5.
其他文献
“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课改以来在各种所谓的“示范课”、“竞赛课”、“优质课”的观摩与评比上,总是要弄一些新“形式”。当然,这本身无可非议,也是必要的,问题是这种“形式”是否是“有意味”(对学生学习、理解对应课本内容有意义)的呢?即是否真对学习、理解本节课内容是有必要、有意义的呢?在此仅以特级教师夏茂林的一堂示范课为例浅谈如何创建
摘要 采用苹履虫替代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设计的改进,降低实验难度,增强可操作性。  关键词 种群数量变化 实验改进 实验材料 酵母菌 草履虫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科书中设置了实验“探究种群数量变化”,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连续7d的观察,探究变化规律,进而统计数据,构建数学模型
摘要:故事教学法有着众多超越传统教学的优势,课堂教学互动性更强,收效更明显,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堂。高职院校学生對思政课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反映教学效果差。依托故事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贯穿于故事中,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试以“基础”课中《中国精神》一章为例,阐述如何将故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思政课中,以期为思政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 思政课 中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
初中生物学竞赛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途径。它为一些学有余力且对生物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施展能力、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平台。在数年初中生物学竞赛辅导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竞赛辅导要出好成绩,应做好挑才、选材和育才三部曲。  1 第一曲——挑才    “谋事在天,成事在人。”挑选好优秀的参赛选手,是竞赛辅导成功的一半。初中生物学竞赛一般是在八年级举
1 教材分析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气体交换是人体呼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理解静脉血和动脉血之间转变原因的前提,并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的能量供给奠定基础。由于七年级学生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所以教师在介绍气体分子扩散原理时,应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阐明原理。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概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概述组织里
摘要:当前《临床护理英语实践》教学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探讨在《临床护理英语实践》课程测量生命体征技术中应用混合式教学,并与传统教学相对比。结果显示,采用混合式教学的班级,该项成绩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应用传统教学法班级。说明混合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了其护理英语实践操作技能与实际英语交流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护理英语 混合式教学 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
中学生物课本里的“图表”是浓缩的科学结晶,是相对“稳定”的研究结果及由此而构成的知识体系,更是一个“动态”的教材组成部分,体现的是科学家们在探索自然奥秘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是科学家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它具有形象、直观、资源丰富、信息量大且富含“营养”等特点,很像教材内容的“压缩饼干”。在生物教学中充分挖掘图表资源,有利于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进而实现新课程目标。
1 引言  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生命现象极富奥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在细胞中寻求答案。细胞属于微观世界,肉眼无法观察,对于初中生来说与此相关知识难度很大,如何微观世界巧妙的直观展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探究精神?采用什么方法将微观世界与探究学习关联?如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其领悟生物学科思想与生物学核心知识?这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细胞模型制作”可以是很好的实现途径。  2 活动的整体设计
摘要:“经济决定论”将经济视为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恩格斯晚年对其进行了严厉批判,阐述了经济因素归根到底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并不是唯一、直接的决定性因素,上层建筑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历史的发展表现为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是各种意志和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考察恩格斯晚年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有益于澄清误解、还原唯物史观本来面目,摒弃“经济绝对至上”的错误思想。  关键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学生的提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下面以“免疫”一节为例,探索对学生这三个方面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1 提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探究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