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你的爱与痛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些不得不说的话,不得不表达的爱,不得不经受的告别。
  父母生病,日渐衰老,他们饱受各种病痛的折磨,但他们内心最为牵挂的,还是子女的将来;孩子重病,妈妈、哥哥等至亲,也会倾其所有,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从死神手中拽回来……
  人类的医疗科技,现在还不能治疗好所有的病,就在今天,就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一些朋友,正在经历着绝症的残酷折磨。他们渴望生,但不得不面对死。
  2017年3月,新书《云上》出版了。这是一个儿子写给母亲最诚挚的“情书”。不良生,本名丁小军。他5岁那年,父母离异,母亲靠着裁缝等手艺,艰难地把他抚养长大。就在他考上大学的前夕,可怕的癌症向母亲袭来。母亲经历了九死一生,自知时日不多,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她对儿子进行了一番深刻的“死亡教育”,让他在攀山渡河的痛苦中自愈……读懂你的爱与痛:
  回到患癌母亲身边
  2004年1月的一天,我拿着全班第一的成绩单,兴冲冲地跑回家,可是家里却没人。我正纳闷时,舅舅来了,他告诉我,母亲患了乳腺癌……
  1987年10月,我出生在江苏的一个小镇上。5岁那年,父亲出轨,父母离异,我跟着母亲生活。母亲叫丁碧云,我改名丁小军。自此,母亲带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我们四处租房,先后搬了16次家。
  母亲做过裁缝,她白天在食堂打工,晚上熬夜给人做衣服。我因为内向,经常被同学欺负,母亲让我学拉二胡,学绘画。
  渐渐地,我开始在学校崭露头角,同学们再也不敢小瞧我了。无数次,望着母亲操劳的背影,我在日记里写道:“以后一定要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读高二时,我的作文获得全市一等奖,还在一次综艺比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母亲逢人便夸:“我家小军可有出息了!”可就在我冲刺高考前夕,母亲倒下了……
  手术后,母亲还没休息两天,又开始像陀螺般地忙碌。我问:“妈,这么大的事,您为什么要瞒着我?”母亲边收拾家务边说:“我已经好了,你又考了第一,这不挺好!”
  2005年6月,我參加了高考。考试一结束,我就陪母亲去医院做化疗。看她静静躺在冰冷的机器中央,触目惊心的伤疤清晰可见,一瞬间,我的眼泪流到脸上。出来后,母亲训我:“男孩子,不要哭!”转而,她又问我:“妈妈现在这样子,是不是很难看?”我强忍着眼泪说:“在我心里,妈妈永远都是最美的。”“真会说话。”母亲笑了。
  那段日子,母亲坚强地面对病魔。4期化疗结束,她就要出院了,医生笑着对我说:“你看你在妈妈身边,她恢复得多快。”母亲看着我笑。
  2005年8月,我接到了南京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报到那天,我匆匆撇下母亲去赶火车。母亲看到我留在家里的棉衣,抱起棉衣,拖着羸弱的身体赶到车站,眼睁睁地看着火车开走,她又落寞地抱着棉衣回家,眼泪洒在上面。
  入学后,我申请了助学金,刻苦学习,第一学期拿到1800元奖学金。我对母亲说:“我拿奖学金了,您不要舍不得钱。”“嗯。”母亲敷衍我。
  母亲换了工作,每天四五点就起床,胡乱吃几口粥,便推着笨重的市民早餐车,去流动摊点卖早点。
  从大二开始,我接了家教,还能挣一些稿费。2009年3月,我即将大学毕业。那时的我,总觉得好男儿应该在外闯荡,于是去了报社做实习记者。一天深夜,我忽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小军,你啥时候有空啊,妈妈也想去南京看看!”我忙着写稿,便说:“妈,我现在太忙了,等过一段时间。”母亲沉默一会儿说:“妈就是随便问问,你忙吧。”
  2010年寒假,我回家了。母亲看起来消瘦不少,头发也白了很多。当天夜里,我睡不着,起身经过母亲床前,听见她嘴里发出痛苦的呻吟声。朦胧月光下,母亲翻来覆去,头上冒着冷汗。我慌忙喊:“妈,您怎么啦?”母亲惊得从床上坐起来:“妈妈做噩梦了。你快去睡。”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不在家的日子里,每一个白天和夜晚,母亲要承受着多少折磨和煎熬。她该是多么思念儿子,所以才会在深夜给我打电话,却什么都不肯说。过完寒假,我放弃了报社工作,对母亲说:“妈,我要回来,守在您身边。”
  母亲的“死亡教育”:
  这堂课来得太早太早
  2009年9月,我成了一名老师。想到母亲夜里的疼痛,我催她去医院做检查,母亲始终不肯。
  12月25日平安夜,我带母亲去上海同济、协和等几家医院复查,在等待检查结果的时候,母亲还带着我去商店买衣服。我故作轻松,心头却像压着一块巨石。
  又一轮化疗开始了,母亲严重脱发,呕吐。我给她捶捏,母亲却从不喊疼,和病友有说有笑。我在医书上得知心情疗法,总找些搞笑的影视剧给母亲看,她边看边笑,还常常夸张地惊呼:“哎呦,笑死了!”我有些恍惚,果真那么好笑吗?后来我才意识到,她是在用笑声告诉我:儿子,别怕,妈妈能挺住!
  一天,母亲买了梨子,切片装盘,要跟我分着吃。我连忙推开:“妈,亲人不能分梨子,分梨就是分离。”母亲笑:“儿啊,天下哪有母子不分离的啊?”
  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化疗,母亲如饱经风霜的花朵,迅速枯萎下来。这一次化疗做了3期,母亲就不愿意再做了。
  我开始珍惜母子相处的时间。我带她出去吃饭,在漂亮的餐饮店里,母亲不安地说:“哪有老太太来吃的呀?”我带她去看电影,她不好意思:“哪有老太太来看电影的呀?”
  在我珍惜时光的同时,母亲也在为我谋划未来。2014年6月,母亲提出买一套房子,拉着我四处看房源。10月,母亲拿出近30万元积蓄,付了一套120平方米二手房的首付。
  终于结束租房时代,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母亲的眉头舒展了。在新家,我提出做饭,母亲手把手地教我,我的厨艺越来越好了。
  2014年寒假,母亲陪我去买羽绒服。我看中一款式样新潮的黑亮羽绒服,母亲又给我选了一套样式老套、颜色暗沉的款。母亲说:“等你三四十岁就能穿了。”她竟然把我10年后的衣服都买了。   母亲唠叨多了,我就不耐烦:“您以前脾气那么好,现在动不动就吼我!”我不愿面对母亲的“苛刻”,更不敢想象没有她的生活。母亲喃喃,像在自责。我又拉着她的手说:“吼两声没什么。”
  母亲像即将燃尽的油灯,一天24小时,没有一刻不是疼痛、挣扎和煎熬。2015年除夕,她硬撑着给我做了年夜饭,她却没吃多少。初一早上,我煮好汤圆端给母亲:“妈妈吃吧,新的一年,祝您身体健康!”母亲艰难咽着汤圆,泪花滴进碗里。
  很快,母亲因为疼痛,已经无法进食。一天晚上,我在帮母亲搓澡后,给她剪了手指甲、脚趾甲。母亲断断续续地交代我:“等我走的那天,在我还没断气的时候,你要赶紧给我擦拭好身子,穿好寿衣。”“我有一条橘黄色的丝巾,到时候给我系上……”
  我怎么能听母亲说这些话?我生气道:“说这些干啥!”母亲说:“儿子,你总得要面对的……”
  生离死别——母亲早早地给我上了这一课,这种“死亡教育”看似冷酷,却是我必须面对的现实。
  写给云上的母亲:
  这是我攀山渡河的自愈
  2015年3月5日,在我寒假过完的前一天,母亲叮咛我去煮些鸡蛋。我端着煮好的鸡蛋,准备剥给她吃,母亲却说:“你每天早晨上班之前,都要记得吃一个蛋。”我转过身,泪如雨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还在对我进行生活教育。
  3月11日,母亲口吐鲜血,我和亲戚把她送到医院急诊室。我俯身浅浅地抱着母亲,小心翼翼地问:“妈,我可以亲亲你吗?”
  母亲点点头。我低头亲吻她瘦削的脸颊,母亲将嘴唇撅起,满含爱意地回吻了我。我吻着她布满皱纹、干涩的嘴唇,泪水肆意。母亲用虚弱的力气一字一顿地说:“我爱你。”我说:“我也爱您。”她又说:“儿子,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人是你。”我说:“我不会像爱您一样,再去爱别的人了。”我抱着母亲,母亲将枯槁的双手放进我的口袋。
  3月12日,母亲溘然去世。事先,我还是给她买了一处陵园的墓地。3天后,当母亲的肉身被缓缓推送入火化炉时,我大喊:“妈妈,快些跑啊,快些跑。”我亲手把母亲的骨灰葬进墓地。
  当我独自回到家时,觉得自己像一具行尸走肉。我打开冰箱,看到母亲留给我的东坡肉;我去卫生间,看到每把刷子背后写着大大的字:“鞋”“衣服”;我在箱子里找到母亲第一次化疗前我收拾起来的黑发……我终于彻悟:妈妈走了。这四个字,才是人世间最彻骨的痛。
  10天后,我摊开纸笔,开始将对母亲的思念诉诸笔端:“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些不得不说的话,不得不表达的爱,不得不经受的告别。”我用力回忆母子之间所有的小事,翻到手机里母亲的3段视频、9节录音,我深沉地写道:“当我重温这些鲜活的影音存档,就像一个人站在深夜的大漠上,抬头望见皎洁温柔、慈悲残酷的月亮。”
  我用母亲一一归类的刷子刷鞋;用母亲教给我的办法煮粥做饭……我渐渐平静下来。我庆幸母亲提早开始的“死亡教育”,她不仅提前安排好了我的衣食住行,教会了我独立生活,没有让我活在长久的悲痛和无助里,而是活在丰厚的爱的记忆里。
  我无数次回忆起我们最后的告别:“我庆幸在母亲心脏还依然跳动的最后一天,此生有那样一场亲情的吻别。这一吻,让我的人生少了一些残缺,多了一些慰藉。”
  我无数次想到对母亲最后的承诺:好好活着。于是,我努力吃饭,努力工作,在想哭的时候仰起头,让泪水回流。“我要让母亲放心。人世风尘哪怕再恶,她都能一个人把我养大,给予我此生珍贵的人生。我也會像她一样,即使道路崎岖却坚韧地、孤独却勇敢地,好好活着。”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当我放下笔,才发现时间走到了2016年夏天,我已经完成近20万字的书稿。10月,我带着一套打印出来的书稿,来到母亲的墓前,将写给她的话一一烧掉。我对母亲说:“我知道你去了更美的地方,不再有眼泪,也不再有悲伤。当我想你,我会抬头看天上,当你也想我,就到我梦里逛逛……”耳边有轻风,似是母亲的回应。
  2017年3月,我的新书《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出版了。在书中,我记下对母亲的绵长回忆。如被我收藏在储物间纸箱里的母亲的黑发:“这是此生你的血肉发肤留在这世间的依然鲜活的一件证物,也是如今我唯一能拥有的,来自你本体的肉身的维系。就如同我曾脱胎于你孕育十月的母体。我将这袋头发捧在手里轻轻握紧。我会珍藏它们,一直陪我终老……”
  在自撰的序言里,我对母亲的“死亡教育”进行了总结:“我只是这世间一个普通的儿子,这本书就当是一个儿子写给他母亲的最后一封情书,倾诉着他对她的思念、愧疚、感化与爱……它是我的一场自愈。如同攀山,最后入山;如同渡河,最后眠河;如同离岸,最后靠岸。”
  在书的结尾,我向云上的母亲表达爱与感谢:“妈妈,谢谢你,让我活在你留给我的丰厚的爱的记忆里。我会继续在人间好好活着,去战斗,去绽放,并且在路上永远思念着云上的你。”
  万小满摘自《恋爱婚姻家庭》
其他文献
这时,我发现他3岁的小儿子正用惊愕的眼神看着我。望着孩子可怜的眼神,我那已经摸着手铐的手,又收回来了。  大年初一,辖区呈现出一片热闹祥和的节日气氛。正在值班的我们,突然接到分局指挥中心下达的警情指令:在埠口港渔港码头有一艘大马力渔船着火,要求派出所前往处置。  我们提着灭火器和水桶赶到火场。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扑救,火势被遏制住了。  在与船主王某了解情况时得知,失火的这艘船,自9月份以来,就没有出
期刊
相对于很多成年的儿子目送父亲的背影远去,他却相反,缓慢的时间深处,父亲一步一步向他走来,直至清晰可感……  花季女子,怀有身孕,送夫上战场——这样的场景,在烽火连天、家国遭难的当年,并不鲜见。  孩子出世了,男人却从此没有回来。这样的结局,也并不意外。  花容凋零,信念不败。她相信夫君仍然在世,一日一日地熬,要等到重逢。可是她的等待落了空,她的夫君,年轻的鱼雷潜艇艇长,早已沉没在冰冷的江底。  作
期刊
在我生命最黑暗的日子里,斯奈德曾给了我一个真实的微笑,这个微笑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点亮着我的生命。  内斯塔是以色列一位富商,每年都要去一趟德国,家人问他去做什么,他只说去看一位朋友。  1981年,内斯塔得了重病,身体不允许他去德国了。于是,他在病床上写了一封信,交待儿子拉斯利把它寄到德国。拉斯利一直感到父亲的德国朋友很神密,也特别想知道其中的事情,便偷偷地拆开信看了起来:“亲爱的默克尔,我就要离
期刊
但我还是记住了,彼此走过时,那轻微的摩擦里瞬间传递的一缕温情。这是一份路人的情谊,许多这样的火花,便咝咝地点燃了我们生活的热情。  那年,我刚刚大学毕业,在北方的一个城市,谋得一份做文员的工作。每天清晨我都要花40分钟,从22路车的起点坐到终点。  而颜柯,便这样进入我的视野。我最喜欢坐的是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颜柯亦是。两个人都从起点等车,只不过她自北来,我从南到。偶尔,两个人的视线会在窗户上淡漠
期刊
我想告诉你,孩子,给相爱的人一些空间……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暑假,我回家高兴地告诉我的母亲——我恋爱了!母亲非常为我高兴,但是随后她说:“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  母亲就开始讲那个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谈了三年恋爱,他们非常的相爱,几乎所有人都说他们一定可以白头到老,他们自己对此也深信不疑。后来有一天,他们约好在一家咖啡屋见面,可是男孩迟到了将近半小时,女孩非常生气,就开始大声地指责男孩
期刊
一个晴朗的午后,30个孩子从街道两边的屋子里跑出来,在街上画画、骑车、跳绳……玩得不亦乐乎,笑声回荡在整条街道。  四岁的伊莎贝尔和她的朋友艾米莉坐在路边,阳光下,女孩们穿着漂亮的裙子,肆无忌惮地吃着冰棍,聊着天。另一边,伊莎贝尔的弟弟雨果在婴儿车里恬静地睡着。  旁边的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不是汽车,而是骑着自行车和玩着滑板车的男孩们,他们东躲西闪地避开在路中央玩着跳房子的另一群孩子。  一个工作日
期刊
爷爷奶奶去世以后,父亲说他没有爸爸妈妈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命是一场轮回,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的离别,而我们也终将生离死别。  1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令我唏嘘不已:2017年12月21日,南京市某小区,一位81岁的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两个多月后被发现,发现时老人的身边还有一封遗书。  遗书上写道:我于昨晚(农历八月十五)走了,走时心如止水……  原来两个多月前,在举家团圆的中秋节,这个孤
期刊
话筒里的声音还在继续,一如往昔从父亲背后传来的嗡嗡回声,童年的我趴在他背上,听着那仿佛从岁月另一头传来的声响,却有着说不出的五味杂陈的感受。  童年,在昏黄街灯下,我和父亲的脚步停下了,他的手里提着一塑料袋的啤酒,随着步伐的摇晃泛着白色泡沫,而我的手中拎着一热水瓶的盐汽水,另一只手偷偷捏了下裙袋里的巧克力糖,糖果有些融化了,沾到了手指上,我悄悄舔了一下手指,回想着这种属于周末的美味。  父亲和熟人
期刊
当初的日子如此真实,它们曾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去的生命里,无论生命在岁月的粉尘与轰鸣声里如何陷落,它们都不会轻易被磨灭。  1  第二节课结束后,就到了课间操时间,程暖独自下楼准备去操场。  苏泽在后面拽了一下她的马尾辫,程暖转过头看到是他,摆了摆手,算是打招呼。从教室到操场是长长的一段路。从紫藤花架下走过的时候。程暖看到有细小的紫色花瓣从空中飘落在衣服上。  苏泽说:“昨晚的数学作业,12道数学选择
期刊
相恋在未名湖,相爱在珞珈山,相守在莫高窟。他们共同走过了人生的58年,不仅成就了一段旷世奇恋,还用生命守护住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敦煌。  他们在北大一见钟情,但是因为工作,不得不相距两千多公里分离了整整23年。然而,他们却从来没有一天想过要分开。23年后,丈夫放弃自己的事业,和妻子相守在大漠敦煌,就在那里,他们用高科技为中国守住了千年的文化遗产。  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初相识  1959年,在北大图书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