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微笑点亮生命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we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生命最黑暗的日子里,斯奈德曾给了我一个真实的微笑,这个微笑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点亮着我的生命。
  内斯塔是以色列一位富商,每年都要去一趟德国,家人问他去做什么,他只说去看一位朋友。
  1981年,内斯塔得了重病,身体不允许他去德国了。于是,他在病床上写了一封信,交待儿子拉斯利把它寄到德国。拉斯利一直感到父亲的德国朋友很神密,也特别想知道其中的事情,便偷偷地拆开信看了起来:“亲爱的默克尔,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照顾好我们的女儿……愿你们幸福!”拉斯利不禁大怒,原来父亲这些年去德国,是在那边还有一个家。拉斯利愤怒地想撕毁这封信,可一想到骨瘦如柴的父亲将不久于人世,又不忍心下手,只好将信重新封好邮了出去。
  一个月后,一个漂亮的德国女孩佩茨来到了内斯塔身边。拉斯利能猜得到,这应该就是父亲的德国女儿。内斯塔把女孩介绍给家人,说这是他德国朋友的女儿,拉斯利苦笑着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一天早晨,内斯塔把佩茨和家人叫到了身边,郑重地说:“我死后,想把我一半财产给佩茨。”拉斯利顿时愤怒了,他大声地对内期塔说:“为什么?她是你女儿,可这么多年没有赡养过你。我是你儿子,这些年跟着你走南闯北,照顾你,为什么财产一半给她?”家人顿时愣住了,怎么突然间佩茨成了内斯塔女儿?
  内斯塔无奈地摇了摇头,知道拉斯利一定看了信,他觉得该把沉封了二十年的秘密说出来了。内斯塔定了定神,说出了二十年前的故事:“二十年前,我被纳粹关在波兰的一个集中营里。纳粹对我们进行非人的折磨,每天进行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动不动就开枪杀人。在暴力和恐怖的阴影中,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都到了崩溃的极点。佩茨的父亲斯奈德也是纳粹,当时就在集中营里。那是一次逃跑事件发生后,纳粹头子丧心病狂地集合所有人,看谁不顺眼就把他拉出来当场枪决。事后,一个纳粹士兵看押着我们抬走同胞的尸体,他就是斯奈德。我们处理完同胞的尸体后,恐惧而茫然地看着斯奈德,真怕斯奈德上前殴打我们,更怕斯奈德一枪杀了我们。可斯奈德走近了我,拍着我的肩膀说:“你们没有错,好好活着!”然后微笑地看着我,平靜地带着我们回去。这是我在集中营两年来看到的最欣慰的笑,那一刻我想哭,因为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可他就是真的!”
  内斯塔眼里含着泪,继续说:“就在盟军攻陷集中营的前一天上午,斯奈德被纳粹头目一枪打在了肚子上,理由是:他坚决不开枪射杀我们。下午,盟军便攻了进来。我带着他们挨个房间寻找幸存的人,在柴房里发现了被丢弃的斯奈德。他正看着一张照片,就是佩茨和她的妈妈。斯奈德微笑着对我说:“前些天邮过来的,她们是我的全部,能替我照顾他们吗?”斯奈德真诚地看着我,然后渐渐地闭上了眼睛。我在斯奈德兜里翻到了信封,并按照上面的地址找到了佩茨和她母亲,我发誓要照顾她们一辈子。”
  孩子们,你们可能认为我不该照顾佩茨和她母亲,因为这是纳粹应得到的惩罚。可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因为,在我生命最黑暗的日子里,斯奈德曾给了我一个真实的微笑,这个微笑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点亮着我的生命。他的微笑也让我发现,这个世界再黑暗还有那么多的美好,也就从那一刻起我发誓,我要好好地活着。
  郭学用摘自《读书文摘·经典版》
其他文献
游子老家的老屋  像是游子梦里  一只老家的麻雀  不计名利的寻常麻雀  栖在岁月的樹枝上  固守着游子  槐花样记忆  天黑的时候  拾回  游子梦中的老屋很老很老  像奶奶的奶奶的奶奶  用过的一架黝黑的纺车  年年岁岁 岁岁年年  为游子纺着故乡的明月  照着远行的游子  平安地走过异地的冷暖  老屋是游子刻骨铭心的怀念  老屋是游子心中的期待  绿色的忧伤和橄榄色的梦话  游子心中装着老屋
期刊
每年冬天,我都和動物们一起过冬。  每次下雪后,动物们就会来到我的住处觅食,因为我常常会放一些豆子、面包、米饭等食物在屋子外面。  后来,四十雀也来了,我知道四十雀需要小米,便提前到集市上买了一些小米。  吃地瓜的时候,我也与动物们一起享用,我吃一口,它们吃一口。  入眠时分,动物们为了寻找水源,会在我的屋外徘徊,因此雪地上常可看到兔子、獐,还有野猪的脚印。  每当太阳快下山时,我会用斧头在冰面上
期刊
1888年,穷困潦倒的荷兰失意画家文森特·梵高来到法国普罗旺斯小城阿尔勒,开始在弟弟提奥的资助下,没日没夜地画画。然而,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感情生活的不顺,让梵高到了崩溃的边缘,一天晚上,他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伤被医治好后,梵高又投入到疯狂的绘画中去。  梵高的惊世骇俗之举,吓坏了阿尔勒的居民,他们觉得梵高是一个疯子,一个危险分子,随时会干出让他们始料不及的事,于是,不断地奚落和嘲笑他,希望他能早点
期刊
有一对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双胞胎兄弟,他们的父亲沉溺于酒精和毒品并时常虐待妻儿。这对双胞胎三十多岁时,心理学家对他们分别进行了采访。  他们其中一个人成了靠救济金度日的瘾君子,他的妻子无法忍受他多年的虐待,离开了他。有一次在他清醒的状态下,心理学家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和家人?”他回答:“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成长的那种环境,我还能怎么样?”  这位心理学家接着又采访了双胞胎中的另一个人。他是一位很
期刊
他告诉我,这是发生在12年前的一件事,然而,它却像一注浓墨藏在他的心底,并一点一点地洇成一道道魅影,让他无法摆脱。  他说:“当时上高二,我的同桌阿能是一个结巴,正因为说话不利索,所以他极少与同学交流,我与他同桌一年多,他基本上没主动与我说过话。唉,只是想捉弄他,想看看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是如何为自己辩解。我偷偷地将一个同学的MP3拿来,悄悄地放进他的书包里。这事非同小可,班主任神情严肃,说一定要查
期刊
那一天,在小小餐馆的一角,我和父亲终于跨越了二十多年来积怨的鸿沟,两颗心紧紧贴在了一起。  远去的日子承载了太多的记忆,时光终将带走一切,人生的恩恩怨怨孰是孰非,一言难尽!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我是那样委屈,又是那样歉意。是的,我曾经如此憎恨父亲,但此时,我已在心里原谅了他。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铺纸拈笔,挥毫泼墨时总洋溢着说不出的豪气。他还拉得一把好二胡,在很多个明月高悬的夜晚,父亲沉醉地拉他喜爱的
期刊
公共汽车开出去的一瞬间,你的傻弟弟突然歇斯底里地大喊着“姐你别走,别走,我再也不跟你抢东西了,什么我都让着你啊”,我知道你肯定没听见,不然你一定不会走的。  一  那一年,你六岁,我三岁,你说,男孩子不仅不准哭,还要保护女孩子,知道吗?  我哇哇大哭,“不知道。”  你打了我一下,“真是一个没出息的。”  “你有出息,你抢一个三岁小孩的棒棒糖,我要回去告诉我妈,不,你妈,不……我们的妈。”  你说
期刊
他在苦苦思索着,56年前与眼前这个女人擦肩而过,半个世纪后竟又重逢,各自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关键的特征是眉宇间的黑痣和头顶上奇怪的发旋。  终于见到您了!  昭子满怀眷恋地定睛看着眼前那人的脸。这一找就是50多年啊。  当时才20岁出头的棒小伙子,现在已成了个年近80的垂垂老者。  那也没什么奇怪,当年才5岁的我,现在不也是个年逾60的老太婆了吗?  为参加亡母13周年忌辰祭拜,昭子坐上
期刊
这时,我发现他3岁的小儿子正用惊愕的眼神看着我。望着孩子可怜的眼神,我那已经摸着手铐的手,又收回来了。  大年初一,辖区呈现出一片热闹祥和的节日气氛。正在值班的我们,突然接到分局指挥中心下达的警情指令:在埠口港渔港码头有一艘大马力渔船着火,要求派出所前往处置。  我们提着灭火器和水桶赶到火场。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扑救,火势被遏制住了。  在与船主王某了解情况时得知,失火的这艘船,自9月份以来,就没有出
期刊
相对于很多成年的儿子目送父亲的背影远去,他却相反,缓慢的时间深处,父亲一步一步向他走来,直至清晰可感……  花季女子,怀有身孕,送夫上战场——这样的场景,在烽火连天、家国遭难的当年,并不鲜见。  孩子出世了,男人却从此没有回来。这样的结局,也并不意外。  花容凋零,信念不败。她相信夫君仍然在世,一日一日地熬,要等到重逢。可是她的等待落了空,她的夫君,年轻的鱼雷潜艇艇长,早已沉没在冰冷的江底。  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