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hexxjl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组成员及介绍:李竹平,男,2003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职于山西省大同市同煤一中。参加工作十多年来,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所带三届高三毕业班都取得优异成绩,在教学之余,他还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山西省教育学会、和《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发表多篇教学论文。
  张敏,女,200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系,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在同煤一中工作九年中,满怀工作热情,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有独特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也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山西省教育学会、和《高中数理化》发表多篇教学论文,2013年荣获山西省数学教学能手称号,并在第九届晋阳杯比赛中获山西省一等奖。
  刘伟华,男,200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系。在从教的十余年生涯中,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不断的进取,不断的完善自己,获得广大师生的好评和喜爱。教学风格多变,严肃中有活泼,严谨中不失风趣。在山西省教育学会、和《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发表多篇教学论文,现任高二数学组备课组长,获得荣誉无数,曾获大同市教学能手称号,在学校的讲课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
  马金梅,女,2002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现任职于山西省大同市同煤一中,中学一级教师。从参加工作十多年来,始终奋战在教学前线,所带的班级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教学之余,她还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在山西省教育学会、和《高中数理化》发表多篇教学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应用上,国外已经开始从整体上重构和设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及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上能将信息技术自主、流畅地渗透到学科教学整个过程中。美国的《数学课程标准》认为信息技术是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要素,它影响所教的数学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技术(计算器与计算机)应该广泛合理地使用,以达到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里都可以使用技术来增强他的数学学习。技术是教数学、学数学与做数学的必要工具。技术能使数学思想形象化,有助于组织与分析数据,有效而又精确地进行计算。其他各国在学科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计算器和计算机。
  (二)国内研究现状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但是,信息技术给教学方式带来什么样的变革?信息技术是否会影响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技术该在什么时候用,用到什么程度(这也就是信息技术使用时的必要性和平衡性问题)?在高中课程整合中,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如何整合?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探索。
  (三)发展趋势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信息技术以它强大的功能实现着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得数学教学从单一的黑板静态模式到动态演示模式,从教师讲、学生听到“师生互动式”教学,从“学数学”转向“做数学”。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手段的先进、效率的提高,它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定与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它拓展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空间,更打开了学习思维的闸门,它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接触电脑网络的机会,更使学生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今天,掌握了一种学习的工具,增强了学习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
  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变革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的学习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真实的、体现数学的发明与证明过程的环境中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进行实验、研究和发现。数学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最终目标正是要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在这样的目标下,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数学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学生应当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是数学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数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数学思维的促进者;教材等学习资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建构数学意义的对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媒体是师生用来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习材料,帮助数学思维、进行合作交流的认知工具。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目标
  1、研究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研究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软硬件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3、研究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4、如何科学对待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的关系。
  5、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真正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我挖掘潜能,自我培养能力的教学模式。
  6、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一个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使高中数学课程中一些受条件限制不能演示的数学演示实验和不能直观观察的轨迹问题等直观化,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7、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一个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今后全面推广网络教学奠定基础
  (二)课题实验研究的现实意义
  1、通过有效的整合建构出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从而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大批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带动学校中青年教师增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意识,为中青年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的氛围。
  3、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对数学课程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既能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又能强化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
  4、通过本课题的实验,将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套方法和模式,可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的兴趣。
  5、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明显的提高。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更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7、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技能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8、构建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基本内容
  1、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探索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②探索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③探索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④探索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模式,⑤探索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评价模式。
  2、课程整合实践中提高教师整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研究,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对教师的基本要求,②提高教师整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③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的评价。
  3、利用资源库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如何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通过这些资源自主地掌握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过程当中如何使用素材库和积件库。
  5、充实和完善教学资源库,它包括:①通过整合实践积累教学资源并充实资源库,②整合资源,构建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数学教学专题网站。
  (二)研究重点和难点
  研究重点:围绕“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模式”的创建这一中心来整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通过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
  研究难点:信息技术应用和传统教学手段如何有效结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育中应用的尺度以及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如何更好地构建多元联系的、灵活可变的、蕴含重要数学内容、过程和结果的、有交互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源泉,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自主探索,同时也为数学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协作和交流提供空间。
  五、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我完成学习任务,为了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有一个明确的搜索的目标,教师必须做好"导航"员作用,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搜索目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师的导航,自我搜索,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实行以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为主体,以多媒体示范课,公开课等教学活动为配合,把学生引入到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之中,形成一个教学模式开放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学习环境优越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请专家和立足于本校的培训,对教师实施四个层面的培训: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我们采取把技术、教材、教法、学法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教学案例研究结合起来,采用技术人员、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互教互学,研究互动的方式,进行综合培训。采用教材培训与技术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教学案例研讨和培训相结合,师师互动交流的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将课题组教师分组,明确每位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定位和各自的研究任务,做到分工明确。每两周课题组教师都用一个固定时间进行交流,对各自实验的方法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反思,以利于改进实验方法。根据研究步骤在一定时候进行课题阶段小结,展示阶段研究成果,并明确下一阶段的研究实验该如何进行。最后阶段时对研究实验的各种成果进行汇总,请专家给与指正,形成最终成果。
  2、文献法: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佳方法,阅读相关著作、论文、期刊,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反思。
  3、定量和定性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的模式、方法既注意点等。   4、调查法、访谈法:通过调查访谈等办法了解教师及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在3年时间内完成,具体实践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课题调研,制订总体实施方案;(2)落实课题任务;(3)组织开题;(4)组织课题研究专题考察;(5)组织课题培训.
  2、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4年5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选择好实验样本(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验班);(2)组织和实施好高中数学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工作;(3)开展多媒体公开课、示范课等观摩教学活动;(4)做好实验过程中过程性资料搜集,整理工作;(5)组织召开两次课题实验阶段性工作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 调整方案,确保课题顺利实践.
  3、总结阶段(2014年6月-9月)本阶段的工作主要有:
  (1)进行实验课题的总结工作;(2)撰写课题论文;(3)着手实验课题结题工作,申请结题。
  六、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一)课题组成员水平。
  (二)硬件支持
  (三)统筹规划,做好课题研究启动的准备
  为保证实验研究正常顺利开展,在2012年开始,学校就为课题实验研究的启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1、加强舆论宣传,积极营造氛围,形成全校共识,课题实验研究工作不仅仅是实验小组的事,而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大事,没有全校各个部门和全体教师的的支持,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是难以推进的。精心选派立志改革,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教学组织能力的老师担任实验班的教学工作。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做好实验教师思想发动工作。所有这一切,让我们实验教师感到了压力,有一种不做不行的感觉,为9月份学校的课题实验研究正式启动和顺利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2、迅速成立课题实验小组。搞课题实验研究要人、要钱、要条件,没有领导保证,将一事无成。本次课题实验研究是由领导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我校在此基础上,按照课题实验研究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师资、教学设备、学生等的实际情况迅速成立了以数学教研组长为负责人的课题实验小组,负责对本课题实验研究布置和管理以及课题设计和论证。同时明确学校各部门管理职责:教务处负责课题组的具体管理、实施,制定各种管理措施;电教组负责课题相关的信息及技术指导;总务处负责后勤保障。
  3、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了根本保证。从实验课题的申报、实验领导小组的组建、实验工作的开展等方面,学校领导层层把关。校长十分重视本次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并作出指示“要把这项课题实验研究作为全校数学教改的突破口去抓”的要求。
  4、编制学校课题实验研究的工作方案。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商讨下,制定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该方案对学校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流程作了统一规划。9月份开学后课题组成员又对此方案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一方面让教师了解实验研究,对实验研究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对教师也是一个进一步发动和统一思想的过程。
  七、研究成果
  1.形成了较为高效的教师培训模式:一是我们对教师实施四个层面的培训: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我们采取了把技术、教材、教法、学法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教学案例研究结合起来,采用技术人员、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互教互学,研究互动的方式,进行综合培训。采用教材培训与技术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教学案例研讨和培训相结合,师师互动交流的形式,提高培训效果。二是开展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或课堂实录的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分析他人整合成功的经验,发现他人在整合中的不足或值得思考的地方,深入探讨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机、环节以及教师的作用。2.对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构建了信息环境下的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大量实践研究,我们提出以下三种有效的课程整合模式:
  (1). “演示—讲授”模式
  该模式本质上说还是属于传统模式, 其教学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只是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 利用计算机的屏幕展示优势来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该模式主要用于数学中概念、原理的学习。
  活动程序: 演示讲解—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检查反馈。
  这种模式在整合的初级阶段被广泛地采用,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图、文、声、动画的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使知识的再发现过程符合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2). “发现—探究”模式
  该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只是学习情境的创建者,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隐”导者, 经常用在一些数学思维价值较高的课例上。信息技术是帮助学生探究、发现规律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这时, 课堂教学由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活动的场所, 整个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变化。
  活动程序: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隐”导、学生操作—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归纳规律—反思验证—教师总结。该模式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进行数学实验,亲身体验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数学软件“几何画板”和“Z+Z教育平台”的深人开发和广泛使用,使这种课型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3). “合作—研究”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针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问题, 是基于Internet 的学习模式。它是一种多学科、多纬度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将知识、计算、规律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等目标综合在一起。应用这种模式的教学一般不能在一节课中完成,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确定所需的时间。该模式就是为实现使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问题, 从而培养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而设计的。数学新教材改变了旧教材那种不注重把数学知识和生活问题联系起来的弊端,
  活动程序: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方向—小组分工、查找信息—组间讨论、计算数据—组际交流、解决问题—成果汇报、讨论评价—反思。这种模式随着是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它体现教师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教师运用网络课件和专题网站等资源进行情境创设和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的优势和网络的交互特性,进行以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学习环境,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工具和研发探究工具。教师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利用资源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这样既集中利用了网络所提供的学习环境的资源优势,又有效规避了学生在网络资源的海洋里胡冲乱撞,避免课堂失控和低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网络型课例特别适合进行专题学习和专题复习以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七、产生的效果与影响
  1.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交互性学习环境中,实验、探究、发现、数学应用交流成为必要的学习方式。网络探究、专题网站学习,交互型课件等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性突破。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特别倡导信息技术下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发现性学习,为此我们通过适当的操作、实验、交流、归纳、概括等活动,在教材中展示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使自主探索、实践操作、交流互动等学习方式得到具体体现。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能够主支参与、协作交流学习的多了;能够善于质疑、析疑、解疑的方法 多了;学习效率、课外学习、实践能力明显加强了。实验后期,我们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在观察理解、探索研究、合作交流、主动发现等方面进得了综合评价,概括统计数字显示,实验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优于对比班,这说明信息技术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具,最终达到了改善学习学习数学的目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2.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以科研促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参与不断深入,他们从课堂单一的传授者,逐步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和学开始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教师不再只是习题的“研究者”和考试的“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教师人人有自己的研究小课题,人人写教学论文,有十多人次的论文在刊物上公开发表或获奖,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明显提高,利用网络资源充实课堂,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为全体师生所接受、所运用。
  3.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教师现代教学理念能够较好地通过教学体现出来。能够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并科学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与学的过程中,使课堂教学资源丰富、学习活动有效、小组交流深入,教学效果良好;教师基本信息技术操作熟练,计算机软硬件使用与维护知识以及网络的应用知识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地展示,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教学时配合授课内容与教学策略所需,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自然和谐地融合起来。
  4.改变了教学结构
  (1).改变了教学结构:教师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2).有效帮助学习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技能。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能让学生转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3).随着典型课例的不断推出和研究课次数的增多,在争论中对课型缺点的逐渐改正,操作软件的日新月异,操作设计的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软硬件技术的日益提高,教师反对和非议的人数逐渐减少,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以及老中青的小组合已开始了满怀热情的尝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面临新任务、新要求,促使老师们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注重创新,水平提高很快。时至今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并能在具体工作中予以体现,有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独特教育风格,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4).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易于接受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提高课堂效率,发挥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作用。
其他文献
<正>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实验操作进行全面优化设计,以提升实验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应在实验准备、实验操作、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充满乐趣,很容易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巧妙设疑,趣味导入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一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较差。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巧设疑问,同时做到语言生动、有趣,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教学内容深深地吸引。例如,教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重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课堂教学中,学生原有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一、尊重情感差异,打造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有效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
1、新设计  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两小结内容,时间多花在第一小节内容上,主要是自主学习、引导,讨论花时间较多,等到第二小节,学生已经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再加上前一部分讨论加讲解梳理,对相关内容了解较多,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用时较少,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史,特别是掌
<正>高中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产生一种零碎的感觉,复习时感觉像是在学"文科",那么高中生物学应如何有效复习呢?1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的重构在生物学知识复习的过程中
【摘 要】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中有关问题的研究,首先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进行概述,然后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的三个阶段进行说明,并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应该不断努力去完善。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质量控制 问题 研究  引言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近些年来实现了跨越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水利
【摘 要】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计算往往被教师所忽视,认为计算易教,不太重视教法的研讨,主要表现在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导致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往往不高,同时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方法技巧、计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计算中,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从而导致一些计算题出错,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很重要的。  【关键字】小
2017年11月30日,笔者参加了深圳市南山区高中生物组“百花奖”课堂教学大赛决赛。决赛前一天上午8点公布赛课内容:生物学科模型的构建专题,听课的是高二年级学生。
子宫内膜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7%[1]。自2008年以来,全球发病率上升了21%,死亡率增长至原来的2倍[2]。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现已居北京和上海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
笔者经过实践探索,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发酵情况”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设计并制作了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不仅可以演示酵母菌的发酵现象,让学生观察酵母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