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称为“启发”或“启发式”。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主要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 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 1=6;有的想9 ( )=15,因为9 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的解答中。这样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了学思结合。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在复习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出示下列图形:
  接着提问:
  (1)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3)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会怎样?
  (4)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和割补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上启发点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理解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自然轻松地掌握了新知识,实现了自主学习。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的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后,教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教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3/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吗?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设计启发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自主探究。所以,我顺势抛出问题:如果让你安排比赛人数,你打算让多少人参加比赛?让学生明白选择五人二足游戏安排人数是应该是5的倍数;两人三足游戏人数应该是2的倍数。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利用已有知识的正迁移发现并归纳出2、5的倍数特征。启发性的问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启发性问题的难度系数应该适当,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过浅,学生张口就答,不假思索;过深,学生无法思考,更无从回答。在遇到难题时我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思考。
  五、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下面试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进行说明。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之前,必须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图形、分类,三角形的底及对应的高。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就要引导以学生自己探索为主,贯彻启发式教学。
  1.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的?得出要把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转化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2.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3.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与三角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任意三角形面积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从中可以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加上教师的有机讲解、铺垫,学生轻松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启发思维,训练能力。只有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有用之才。我坚信,坚持启发式教学,一定会给素质教育带来勃勃生机。
其他文献
二灵软胶囊处方来源于二灵散,由当归、白芷两味药物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风搏于肺,传于大肠,导致津液干枯,大肠失于润泽,排便不畅所致的“风秘”。“风秘”属于“燥”性便秘,而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发病率极高,治疗药物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本课题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现代临床用药特点,对二灵散重新进行提取与制剂方面的研究,开发成为能够改善胃肠道功能、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二灵软胶囊,可以增加临床用药的选择
摘 要: 自主学习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入角色,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成功,获得自信,增强
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培养为立足点,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优化教学策略,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促进数学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增强效果,扩大效益。  关键词: 以生为本 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和学习方式多样化。有
摘 要: 怎样才能做到“减负增效”?关键在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以教材为基础,重视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联系实际;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讲解,巧选例题,一题多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小结,教师补充、纠正。  关键词: “五严”规定 减负增效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我省“五严”规定的出台与执行,全省的中小学教育掀起了不小的波动,很多教师感觉少了讲授的时间,学生在享受课后轻松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113页有这样一道例题:  通过这一道例题的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它们的切线方程是统一的,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通过例题的再思考开阔我们的视野,训练我们的思维,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灵活运用这部分的知识点,对我们以后进一步探索这部分知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只有这样多思多想,才能获得常人不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要摆脱传统教学中模仿与记忆的套路,要依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动手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当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尚不成熟,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
目的:探讨对慢性肾病患者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纳入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肾病患者6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4例.对参照组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发挥重要的作用,其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探究式学习 教学运用  数学是一门较抽象的科目,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数学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数学问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强化剂。主动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会使他们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途径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