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美术教学中“教”与“学”的平衡点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rr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美术教学活动已经数十载了,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吸纳现代美术教学的精髓,不断地协调"教"与学的关系,摸索出一套鼓励幼儿自由创造、并适当地进行艺术技巧训练的美术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幼儿在作画前的谈话中,滔滔不绝,能用语言大胆勾画一幅想象奇特的画面;而落笔作画时,却由于技巧的缺乏而难以表达想象世界,往往就失去了绘画的热情,陷入绘画发展的低谷。由此看,只有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把创新教育与艺术技巧训练相互有效的结合起来,才是我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该把握的重点。因此,在工作中我依据以上观点,实施了以下的措施和手段。
  一、打破常规活动模式,提供游戏化的技巧训练来满足探索新发现的心理取向。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具有直观性、直接性和形象性,通过这三性提高了幼儿对所画物体形象的吸引力。
  3-4岁地孩子喜欢直观性强的,喜欢模仿,根据孩子的特性,我在设计美术活动时,改变以往的老师教孩子跟画的教学,将美术活动以儿歌、歌曲等各种形式呈现出来,将绘画活动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幼儿更能直观的去感受,幼儿在愉快、积极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让幼儿把美术活动看作自己想做的事。例如:画"可爱的小老鼠"时,我采用了儿歌的形式--远看一座小山坡(画一个半圆形,表示老鼠的身体);山上两个圆圆的蘑菇(画两个圆形,表示老鼠的耳朵);山前长满绿绿的青草(画出几条短线,表示老鼠的胡须);山后一条小河绕山坡(画出一条曲线,表示老鼠的尾巴),逗人的小老鼠跃然纸上,幼儿鼓掌欢笑,绘画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纷纷提笔作画。又如:画"有趣的机器人",给幼儿出示各种各样的他们平时非常喜欢的机器人,让他们选择其中一种,让幼儿通过直接的观察接触进一步了解机器人的构造,然后通过我提供的一些材料,如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启发幼儿可以用这些材料拼装成各种机器人的画。另外也向幼儿出示多幅材料拼装的成画,但是更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意愿去创造更多的形式。这活动中,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运用新的方法,自行探索,大胆发现,各种姿态的机器人跃然纸上。活动满足了幼儿探求新的发现的心理需要。
  二、创设无拘无束的绘画空间,提供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激发独特情感的表达。
  从4岁开始,孩子不在满足于模仿了,而喜欢自己去涂涂抹抹,喜欢标新立异几乎是每个幼儿的行为特征,但他们这样的个性逐渐被"训化"为循规蹈矩,这就出现了幼儿绘画时担心"出差错","你画什么,我也画什么"的求同心态,在教学中往往出现一桌几乎都是同样的画,只要有一个孩子画了娃娃,可能那一桌的孩子几乎都是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无拘无束的绘画空间,可以大胆表现的绘画氛围,提供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来支持幼儿求异的行为,这样才会有别出心裁的表现。这就激励了更多的幼儿产生不愿模仿同伴、大胆表达自身所特有的认识与情感的勇气。因为我一直对美术活动很喜欢也比较喜欢去钻研这方面的动态,在多次的学习中,发现孩子特别喜欢有个自由的空间,无拘无束的在里面创作,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不缺乏老师的引导,这个时候老师的介入,比一笔一划教来的还快一些。有了这个发现,我就开始将班级的美术角彻底的改头换面,在材料上不仅仅是投入了水彩笔,还将油画棒、水粉颜料、棉签、荧光笔、绒线、聚丙烯......等,通通投入到区角材料中,材料的丰富,提高了孩子的兴趣,孩子都喜欢去看看,去试着来画画,从而提高绘画成功率,增强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例如:在一次早阅活动《变色鸟》之后,孩子对色彩的调配变化起了好奇,针对孩子的好奇心,我将水粉颜料红、黄、蓝、绿、黑投入到美工区,让孩子自己去摸索不同的颜色会搭配出什么别的颜色,让幼儿体验多种色彩与单一色彩的不同视觉感受。为了让孩子学会大面积的涂色搭配,我同样的为他们提供水彩颜料、棉签,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大片片的涂色,这样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幼儿感知色块的能力。而学习花纹装饰时,则提供绒线贴画更有利于体会花纹精细的变化;对于结构复杂的物体,就提供该物体的各部位"零件",让幼儿通过拼拼搭搭来感受物体的整体造型。所以,不同的学习技能我会提供孩子不同的材料,让孩子真正的能在玩中学到技能,而不是强行的灌输。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出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幼儿一笔画错了就重新换纸再画,或者对我说:"我不会画",或者干脆不画了。
  首先我想到的是:如果这时教师只是责备,而不加引导,那么幼儿将会失去绘画的信心,更无创新可谈了。因此在指导幼儿绘画时不能让教师的指导牵制住幼儿的思维,又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科学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一次绘画活动中,温浩宇小朋友自我觉得画得不好,就想换一张纸。这时我没有立即阻止,而是站在他旁边很仔细的观察他的那幅画,边看边说:"你画的是什么?想想可以变成什么?"他听了我的话,开始仔细的看自己的画,终于,由困惑到顿悟,兴奋地投入作画,将那个图案画成了一朵漂亮的云彩。虽然他的作品并不十分精彩,但最后评讲时我特别表扬了他,能够面对困难努力去战胜它,最终完成作品,这种勇气和毅力是十分可贵的。
  其次,考虑到每个幼儿的能力差异,我对幼儿提出了适合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如练习画直线时,同样是画格子手帕的内容,我要求能力弱的幼儿将分布较密集的点连成直线;能力中等的幼儿点的分布则较疏些;能力强的幼儿只用两点连成直线。这满足了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练习画直线再也不枯燥--就在"和点点手拉手"的有趣游戏中线条不知不觉画直了,幼儿的勾线的技能也得到了练习。每个幼儿的能力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从活动中获得了满足感。
  经过不同措施的培养与训练,我发现孩子们谈话时兴趣盎然、作画时愁眉苦脸的现象消退了,孩子们能够愉快地作画,异想天开地勾画自己眼里的世界,乐此不彼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黑夜里的天空"、"美人鱼"、"豆豆和叶茎"等......因此,实践证明:技巧训练与自由创造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教师要善于把握好两者的关系,达到"教与学"的平衡!
其他文献
【摘要】讲述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理想。理想和信念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只要树立了理想,坚定了信念,就会产生无尽的力量,而为之而奋斗。奋斗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会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直至取得成功。从而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有益的贡献,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人生的价值理想与信念信仰物质与精神财富人文理念  理想,是指人们的美好愿望。它,往往和信念联系在一起。所谓信念,就是追求
【摘要】小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和已掌握的知识去启发 、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 、理解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体会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窄,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而数学概念又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
【摘要】本文主要对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探讨。创造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创造型人才也是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必要基础条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初中物理作为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初中物理课堂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培养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
【摘要】《土木工程—力学基础》是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为一体的建筑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结构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也是土木工程类学生从事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监理员以及钢筋工、材料试验工等岗位工作,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所必修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它不仅是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而且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建筑力学》教学的成功与否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下面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谈几点
【摘要】中学计算机课是一项融知识性和技能性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较它的教学理念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思想都远还没有定型,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最初对计算机都充满着好奇,都非常想学,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减
【摘要】现代足球运动正朝着激烈、快速的方向发展,无球技术作为足球技术中的一部分被世人所关注。跑位是无球技术的主要环节之一,所以,提高跑位能力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根据这一特点,在这里侧重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无球技术、无球运动员跑动有特点、以及青少年的跑位意识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无球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足球青少年无球意识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能不能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初中思想品德课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和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对学生宣传“假、大、空”的套话,进行机械式地灌输,教育效果不理想。在当代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尝试着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运用到音乐教学过程中,让高中音乐“舞”起来。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既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  【关键词】高中音乐新课标运用  工作以来,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得到了如下的体会:  一、创设温馨音乐空间,激发探索音乐动机,提高学习音乐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
一、案例背景:   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有效进行,要求我们在达成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整合课程资源,提炼出一个统领全局、直指课程目标的关键点。。《异域的憧憬》这一课处于鉴赏教材尾部,课堂考虑的已经不是基础知识点如何解决的问题,而是对审美形而上的思考。这样我们将面临更高要求的知识深度与更大知识容量的挑 战,但同时我们课堂设计的自由空间也得到了拓宽。  二、描述与随感:  环节一:   以提问的形式作为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