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阅读——交流——感悟”教学模式探究与研究反思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交流——感悟”教学模式探究课题是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自2007年9月开题研究,历经三年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顺利通过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专家鉴定。研究使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要敢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与感悟、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互动的“阅读——交流——感悟”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独创性与思变性。让学生真正进入历史,探索历史,感悟历史,构建历史,从中获取基本的历史知识,形成学习历史的能力。
  一、在“阅读——交流——感悟”教学模式下创设情景问题
  创设历史教学情境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感情共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例如,讲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这节课前,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营造“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沦亡,东北人民无家可归,只能流浪的悲惨情境氛围;同时,大屏幕则显示铭刻“九一八事变”的巨大日历浮雕,让这块国耻碑,课前就溶入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脑中形成印象,产生疑问,这就使学生直观感知到本课将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这一课前准备设计有效的让学生心随情动,思随歌飞,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再如讲“九一八事变”这一历史事件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九一八事变”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亲眼目睹事变经过,直观感知历史真实,形成理性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阴谋。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侵华行动的开始,这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抹在中国人脸上的耻辱,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愫。同时,大屏幕显示当前日本极右势力的反动言论:把侵略中国说成是进入中国、说成是解放中国,以此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教育学生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让学自己感悟出“居安思危,忽忘国耻”。
  二、在“阅读——交流——感悟”教学模式下合作探究疑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每个学生的探究疑难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作为教师就可以驾熟就轻地将学生引领到知识疑难的国度,给学生插上合作的翅膀,让学生共同指点疑难话题,激扬文字,放飞奇思妙想。
  例如讲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及危害是什么?我让学生自己组织加工知识信息。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后,展示成果时,出现了不同的结论:(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危害——“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族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全国大批工矿交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2)既答出了“文化大革命” 的性质及危害,又答出了下面一部分内容:即对于“文化大革命”,邓小平说:“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文革十年”,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的弊端在哪里。它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反面的教训。这样课堂气氛顿时就激活了,全班同学立即陷入了大讨论之中。最终经过同学们讨论通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为这个同学的话设计一个问题?这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设计真是各有不同:(1)我们怎样看待“文化大革命”?(2)“文化大革命”的评价。(3)“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等等。同学们在自己组织加工知识信息中合作探究疑难,在合作探究解疑中又提出疑难,学生再接着继续合作探究疑难。这让学生在自己组织加工知识信息合作探究疑难中,出现了一个滚动的、流动的、生成的过程。这就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在充满激情的课堂活动中,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教学情趣。学生达到了变学会为会学的目的。
  三、在“阅读——交流——感悟”教学模式下相互交流促进
  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从学生的智力发展上讲,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恰恰是一种宝贵的交流促进的智力资源——学生思维彼此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活动中运用“阅读——交流——感悟”教学模式,在生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使学生的观点与学生的观点发生碰撞、交织,在交流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
  例如,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一课,在讲“女皇武则天”时,有学生由于受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影响,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政治野心家、权谋者或幸运的漂亮女人,为当上皇帝心狠手辣而不择手段;有的认为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治清明、任人唯贤、国运昌盛,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历史功绩不容抹杀。我及时抓住这一最佳切入点,于是我迅速采用“阅读——交流——感悟”教学模式,针对我设计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武则天?组织学生进行编制知识信息→发现收集知识信息→组织加工知识信息→吸收储存知识信息。让不同意见的学生互相争辩,在学生相互交流后,学生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武则天从皇后到皇帝及皇位的巩固,是一个不断斗争的过程,这其中与武则天的个人能力有关系,也是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武则天在打击旧官僚大贵族的政策中,虽然也有滥杀无辜之实,统治后期也有不妥之处等,但总体来说,武则天不失为唐代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她执政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起到了桥梁作用,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紧接着,我继续进行检测提取知识信息环节: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同学们在经历了刚才的争辩交流后,学生的思维就比较流畅的达到共识: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要看他是否推进了历史的发展进步,是否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阅读——交流——感悟”教学模式在无形中起到了引领作用,使问题迎刃而解,水到渠成,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彼此促进,课堂活动自然而然的变成了动态的、生成的过程。
  四、在“阅读——交流——感悟”教学模式下综合归纳拓展
  有关元认知与自我调节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发展性成长和学习经验上的改进发生在有效反思之中。“阅读——交流——感悟”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归纳,有利于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达成共识,教师只对知识疑点难点作必要的说明、补充、或纠正,学生就能愉快形成知识拓展,自然完成该教学法的最后一环:检测提取知识信息。
  例如,讲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这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本課后,你有什么感悟?生:正视历史;勿忘历史;居安思危;落后就要挨打;好好学习决不让历史重演等等。这是学生探究历史过程后的知识拓展深化过程,让学生试着去想、去说、去写,探寻历史背后的历史,用心去感悟潜藏在史实背后的真谛。让学生由观望历史,变为感触历史,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去追溯历史、再现历史、反省历史、感悟历史,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中国近代苦难历史的悲情意识。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和需要,对于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所花的时间和所费的精力也往往最多。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然而在传统语文教育观念中,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没有得到相应重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且依据相应因素从学校、教师、家庭等方面相互配合制定具体实施。  关键词:阅读兴趣
期刊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就为我们上高中音乐课指明了力向,高中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苏霍姆林斯基)音乐鉴赏是使学生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感受美
期刊
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它明确写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实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目标,必须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引用材料是我们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新课程教学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引用材料应注意以下
期刊
兴趣使个人的潜在智商得以充分开发与展现,张衡、陈景润、钱学森、牛顿、爱因斯坦等正是从小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好,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浓厚的兴趣爱好对于求知者来讲,有着非凡的意义。兴趣爱好是推动人类寻找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我们的学生,不是缺少智商,而是缺少积极兴趣爱好的引导与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
期刊
摘 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  关键词:数学 启发 结合    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启发"主要是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对于这一点,《学记》给予了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
期刊
现代教学艺术理论与实践本身就告诉我们既要努力學习理论又要努力去实践,不能只讲空头理论,也不能一味地埋头苦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正如我们学游泳,不能只讲理论,不下水实践。也不能只管闷头游泳,不让人指导。两只手都要硬,缺哪一项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做到事倍功半。我们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就生产力”。世界冠军为什么都有教练呢?那不是因为他们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
期刊
摘 要: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体育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中学体 育目的和任务”一章中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育 理论课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体育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
期刊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  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据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
期刊
记得那一年,我刚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特别上进,教学特别认真,指导学生阅读现代文和写作文,都得心应手,而在文言文教学上,却出现了难堪。  我讲《十则》时采用串讲式,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讲来,不仅讲词义、句意,还有所发挥,讲解哪条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哪条又是关于修身做人的,自我陶醉,而学生却听得恹恹欲睡。看此情景,一时间,本人面对学生火冒三丈,你们连两千年前的孔圣人也无动于衷?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