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材料的选择与利用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m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它明确写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实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目标,必须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引用材料是我们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新课程教学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引用材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引用材料的新颖性选择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激不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因此,引用材料与课本知识的类比点越少,越精,就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因此,选择的材料首先应具有新颖性。
  时政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品德课理论的延伸和补充。时政材料既能完成这一任务,也是实现引用材料新颖性的突破点之一。教师在平时应通过各种渠道,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搜集整理与学生生活实际及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新闻,通过自己的领会和加工,结合课本观点和原理寻求和学生生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以保证课堂教学能得心应手。新鲜时政材料的运用,既可以使学生受到时政教育,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新颖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也加大了材料的现实说服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本着今天的新闻可能就是明天的上课材料的原则,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写本篇文章之际,新闻联播中报道了北京市面向大学毕业生招用村干部,结果引起了大学生们积极的响应。对此新闻材料我及时的把它用到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立志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人才”一内容中,既新颖,且具有说服力,又完成了一次思想教育。
  二、引用材料的启发性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教师在引用材料时要注意运用启发性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内驱力,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强烈探求欲望。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良好的学习心向是课堂成功的重要条件。
  例如在法律保護公民的财产继承权这一教学内容时,我首先出示了两则材料,材料一:《大家说法》中说到这样一案例,一位老太太死后,她的五个儿女和她的继夫就继承财产闹起了纠纷,若你是法官,应该如何判决?材料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外嫁的女儿能否和在家的儿子同时继承父母的遗产?材料出示后,学生们一定会非常感兴趣,内心必然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再经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的探讨,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思想深处的疑惑,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角度给以释疑解惑,加以引导,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用材料及其启发性设计,完全不同于课本中现有的材料,课本中的材料往往有头有尾,有因有果,平铺直叙,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不会调动学生的思考。可见,引用材料时,教师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一些可能性和假设的情景与问题,给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和探讨的空间。教师不是放弃责任,而是更多地准备背景知识和材料,以便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三、引用材料的正面性引导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很密切,小小的课堂反映着大大的社会。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只讲课本内容,不管实际的变化,也就失去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回避时弊,要敢于触及。但是如果教师把社会上的各种负面影响不加分析地罗列,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夸大其辞,这样不仅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把个别丑恶现象看成普遍现象,把次要方面的东西当成主要方面,引起学生思想的混乱。
  因此,教师在针砭时弊时,应注意材料影响的双面性,重在强调它的正面性。例如在处理抵制不良诱惑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不应大量的罗列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丑恶现象,种种不良的诱惑,而是针对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如“法轮功”仍然存在我们身边的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国家对法轮功处理方面的摘录录像。这样不仅使课堂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社会现实问题,也使学生看到了党和政府及时消除时弊,纠正不正之风的决心和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进一步树立了依法同法轮功等不良诱惑做斗争的思想,既掌握了知识,也辨清了方向。
  四、引用材料的本土化搜索
  在物理学中,共鸣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同样,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了心理共振,就易于产生情感共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因此,在教学中的引用材料最好采用身边熟悉的,就地取材会让知识走近学生,让教学贴近学生,让知识可感可知,最终让学生内化,产生共鸣。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据对部分学生的调查,他们认为思想品德课存在的严重问题仍是脱离生活实际,特别是离学生自己的生活太远。因此,我们在引用材料时应使之本土化,注意搜索一些本土化的材料,以便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在集体经济的作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有位教师引用了本地的一个反面例子——耐火材料厂的衰败。作了如下的导引:耐火材料厂,我们的邻居,全镇人民的血汗建成的集体经济。同学们考虑一下,如果本厂经济效益好的话,我们全镇人民不就一块共同致富了吗?我们国家不就增加了更多的税收吗?我们这儿分配的大学生不就增加了一份就业的希望吗?虽然它现在让我们失望,但我们应该通过这个反面例子看到发展集体经济的希望。通过上面的讲解,知识传授了,责任感明确了,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以上仅对引用材料注意的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长青的”,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我,一定与时俱进,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继续开动脑筋,积累新课改经验,多想办法,让引用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
期刊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错用、滥用惩罚以致不负责任地对学生的肉体和心灵施暴,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就会使惩罚失效,导致最终“管不住学生”;而适当、适时的科学的惩罚却能对学生起警戒作用,促使学生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所以说,惩罚是一门教育艺术,惩罚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使用得当。  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使惩罚的过程成为连续而又必要的整体,从而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概念的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及思想方法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数学方法寓于概念形成和证明之中,如何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关系到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学好职业高中数学的关键。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概念教学 内涵
期刊
摘 要:班级活动是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活动,全班同学共同参加,是目前普遍实施的组织形式,主要完成必修的语文活动课程。  关键词:语文 活动 竞赛  一、语文活动课的类型  语文课堂教学因为受教学目标和教材的严格限制,不能随意安排内容。而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是与语言知识有关的,也可以是与语言能力有关的,还可以是与课文主题、情节、内容有关的活动。只要是有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的,都可以活动形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言美 形象美 意境美    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品味语言,发现美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普及,“研究性学习”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研究性学习”教育模式的核心教育观念就在于“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 研究性学习 创新精神
期刊
青少年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逆反心理就是其中的一种。当代青少年学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丰富,经验的不断积累,思想非常活跃,很容易用批判的甚至否定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也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正确对待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目前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普遍性问题。在青少年时期常见的逆反心理及其行为经过合理的调节和教育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
期刊
摘 要:英语是拼音文字,只有先会说,才能记得牢,才能学得好英语。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读英语,说英语。每次英语晨读时,教师要让学生大声朗读,要旁若无人地大声朗读,为了激励学生大声朗读英语,我经常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朗读。  关键词:英语 习惯 书写    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来,期间接触过众多学生家长,每每谈到英语学习时,家长们说出的几乎是同一句话,“挺聪明的孩子,怎么就学不好英语呢?”看着家
期刊
摘 要:阅读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和需要,对于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所花的时间和所费的精力也往往最多。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然而在传统语文教育观念中,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没有得到相应重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且依据相应因素从学校、教师、家庭等方面相互配合制定具体实施。  关键词:阅读兴趣
期刊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就为我们上高中音乐课指明了力向,高中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苏霍姆林斯基)音乐鉴赏是使学生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感受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