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脊柱外科.颈椎后纵韧带增殖细胞核抗原定位研究

来源 :颈腰痛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per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颈椎后纵韧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的定位研究来探讨后纵韧带肥厚的发生机制.方法前路减压术分别从2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CDH),脊髓型颈椎病(CSM),颈椎创伤(CVT)患者不同部位的后纵韧带切取部份组织作HE染色及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CDH)患者在运动终板处后纵韧带细胞均有PCNA高表达,在椎间盘及椎体处13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中只有2例出现PCNA高表达,5例颈椎创伤(CVT)中2例出现PCNA高表达.结论后纵韧带肥厚与髓核炎性刺激压迫及创伤后的炎性反应有关.
其他文献
室性早搏(VPB)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是临床常见病症.目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的西药都有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1997-12~1999-10,我们运用逍遥散治疗室性早
LDR能刺激成人、儿童和婴幼儿的细胞转化,对营养不良儿童的刺激反应较低,对脐血则刺激效应较明显。LDR对成人CD4细胞的刺激效应强于CD8细胞,而对同样的刺激效应,NK细胞则需要较大
目的:研究相对性缺血缺氧状态是否促进前列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方法:选取青春前期SD雄性大鼠40只,将实验组大鼠前列腺的主要动脉阻断,复制出大鼠前列腺相对性缺血缺氧状态,对
病毒性脑炎系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一般为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发热可高达40℃以上,重型病例可有抽搐、意
目的 对累及视路的肿瘤,术中应用视觉诱发电位(VEP)监测技术,监测视路的传导功能,为保护术后视觉功能提供实时的电生理传导依据.方法 对16例累及视路的颅内肿瘤及颅骨病变,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特定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成神经细胞,这一生物学特性为缺血性脑损伤的细胞和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展示了美好的前景.文
近年来,中医在鼻咽癌早期防治方面已取得许多成果,体现了中医" 治未病”和 "辨证论治”的优势.黄连对 HNE3 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作用明显[1],益气解毒片能杀伤鼻咽癌 (NPC) 细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9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胃肠道间质瘤中胃60例,小肠15例,结
目的 比较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和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3种代谢综合征(MS)定义在上海地区老年糖
目的 了解慢性HBV携带者的肝脏组织病理与临床的关系,探讨其临床转归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90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持续随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