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9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胃肠道间质瘤中胃60例,小肠15例,结直肠12例,食管2例,网膜和肠系膜9例,肿瘤最大直径为2.8~15.0 cm.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117阳性率为100%,CD34阳性率为88%,S-100阳性率为29%,α-SMA阳性率为45%.2年生存率为87%.结论 CD117、CD34等免疫标志物是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最有价值的指标.外科手术和术后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化学治疗是有效的胃肠道间质瘤综合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构建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与其受个旧矿粉体外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之间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方法 以BEAS-2B为对照组,以采自个旧井下作业面的矿粉为染毒物在
目的 :研究蛇床子水提取液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通过S180 肉瘤移植建立荷瘤小鼠模型 ,然后对S180 荷瘤小鼠给予 4种剂量蛇床子水提取液后观察瘤重、小鼠生存天数及血清涎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三大慢性合并症之一,目前发病率高达60%~90%[1],在有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者可达100%,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
室性早搏(VPB)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是临床常见病症.目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的西药都有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1997-12~1999-10,我们运用逍遥散治疗室性早
LDR能刺激成人、儿童和婴幼儿的细胞转化,对营养不良儿童的刺激反应较低,对脐血则刺激效应较明显。LDR对成人CD4细胞的刺激效应强于CD8细胞,而对同样的刺激效应,NK细胞则需要较大
目的:研究相对性缺血缺氧状态是否促进前列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方法:选取青春前期SD雄性大鼠40只,将实验组大鼠前列腺的主要动脉阻断,复制出大鼠前列腺相对性缺血缺氧状态,对
病毒性脑炎系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一般为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发热可高达40℃以上,重型病例可有抽搐、意
目的 对累及视路的肿瘤,术中应用视觉诱发电位(VEP)监测技术,监测视路的传导功能,为保护术后视觉功能提供实时的电生理传导依据.方法 对16例累及视路的颅内肿瘤及颅骨病变,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特定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成神经细胞,这一生物学特性为缺血性脑损伤的细胞和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展示了美好的前景.文
近年来,中医在鼻咽癌早期防治方面已取得许多成果,体现了中医" 治未病”和 "辨证论治”的优势.黄连对 HNE3 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作用明显[1],益气解毒片能杀伤鼻咽癌 (NPC) 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