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规划的思考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ins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小城镇制定现代化建设规划的原则。小城镇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它的规划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还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其他文献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而宏观调控也在不断深入,进入2005年以来,先是在1月31日,央行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再次进行了总体部署,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在于建立起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定价机制。然后在2005年3月5日温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一、建立企业信用指数评级的必要性。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统计学家威尔士(Hertry Wells)就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信用申请者的还款能力,他设计了一种用分值表示信用水平的统计评分标准,用于判断信用申请者的信用状况。到了1941年统计学者大卫一迪德(David Did)为了进一步衡量消费者的信用风险,运用差异分析的方法评估了授信决策的风险,
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让国有商业银行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按照公司的方式进行经营,这样,要想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公司法人财产来源具有团体性。法人的财产来自于其成员,如果成员只有一个,成员的财产便很难独立起来,也难以形成有别于成员财产所有权的另外一个虚拟的团体法人的所有权。
鼓励和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却不尽人意。改革开放初期的“六五”、“七五”期间,我国服务业是以15.2%和9.4%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发展,分别快于整个国民经济4.5与1.5个百分点,但“八五”以来,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没有出现预期的普遍高于第一、二产业的情况,而是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低1.3个百分点,比工业增长速度低5个百分点。
在我国,“民营银行”这个名词频繁出现在各种经济类文章中,当国内热烈讨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时候,创建民营银行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国内学者对于“民营银行”一词有着各自不同的解释,往往都只偏重组织模式、功能或公司治理结构等某方面。刘红忠、马晓青(2003)指出了民营银行的基本特征:第一,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其服务对象可以是各类企业和居民;
信息和知识是驱动新经济的主要原则,解释智力资本的显著增长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学者共同研究的课题。Homery(1999)认为,由于当前所扩展智力资本的内容是全新的,因此也就缺少一致性。智力资本,暗含在经济、管理、技术和社会发展方面,以先前我们并不知道和很大程度难以预见的方式存在。我们强调智力资本的重要性基于以下原因:信息技术的革命和信息社会;
人均GDP是衡量一国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导致国家富裕与贫穷的原因,可以为增进国家福利提供可能的手段。在同一个星球上,为什么有的国家穷,有的国家富?这是经济学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古典经济学家Adam Smith的《国富论》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
银行存款产品是一种契约型产品,但至今为止,国内外专门研究存款契约设计的文献极少,相关理论与观点散见于部分论文中。相比之下,企业融资契约与证券设计的研究成果较多。然而,这些研究以及银行实务部门基本上把存款契约作为给定的条件没有论及。
在我国,公平与效率被很多学者视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关系(以下简称为“矛盾论”),“矛盾论”决定了实践中的政策选择只能有两种: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或“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后,我们对“收入均等化”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利益激励机制和效率提高等问题则被相对忽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并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然而,现阶段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又促使我国理论界对公平-效率关系展开了讨论。其中,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