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自能读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何谓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獲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
  1、是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
  因此,强调自能读书,首先必须坚持以“书”(课文)为本,而不能以“题”(阅读思考题)为本。
  2、是以“读”为主。
  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自能读书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谴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一味的讲和问,而是引导学生多读书,知道学生读好书,学生不应该是一味地听和答,而是要多读勤思,熟读精思。
  3、是突出“自”。
  自能读书突出学生学习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运用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立地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获取知识并形成技能。
  在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自控意识得到强化。其读书活动虽然也有教师的启发诱导,但主要还是由学生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自问自解、“自求得之”。
  二、为什么要强调自能读书
  1、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钟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多年来一直叫得很响。然而,就大面积而言,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恐怕只是一句时髦的口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还是被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或形式上的“导”与“练”牵着鼻子转,仍然是学习的仆从。
  “自能读书”则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自能读书突出“自”,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的主体,有了阅读的主动权和自主性。
  第二,自能读书体现“能”,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牵引,不是吞食教师送到嘴边的东西,而是依靠自己积极的读、主动的思和大胆的问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第三,自能读书强调以“读”为主,保证了学习的主体活动。
  2、能更好地体现“主导”功能。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主导往往错位于主体,主导变成了不分难易的面面俱“导”。强调自能读书,一方面,主导的重要意义更为突出,学生自能阅读中的“导”比教师控制阅读中的“导”自然更为重要,更有必要。另一方面,主导的功能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在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最需要引导时加以引导,在最需要点拨处进行点拨,在最困惑的问题上解难答疑,像这样服务于阅读主体而又恰到好处的教学指导,才是“主导”的最佳位置和最好体现。
  3、能有效地训练阅读技能。
  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总是装在教师的心中。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教案设计去完成一篇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得到的是教师制作的“现成饭”,一旦离开教师,学生恐怕就得“挨饿了”。
  “自能读书”则是学生在教师是提示和指点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实行阅读理解的自信悟,从而掌握一定的学法,而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最为管用的,切将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4、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在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的反系讲解、没有思考价值的连环设问、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表面上的气氛活跃,造成了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事倍功半。
  三、如何训练自能读书
  自能读书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所应追求的训练目标,其训练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训练自能读书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训练学生自能读书,应该把握以下几个
  要点:
  第一、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的空间。
  训练自能读书,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统得过死,教得过细,求稳怕乱是无法训练到位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学时间。
  一般来讲,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应在1/2-2/3之间。这1/2-2/3的时间(不宜一次性集中)应该完全由学生来自己支配,包括确定读书形式,进行圈点色画、攻克理解难点、向老师和同学质疑等等。
  当然,强调学生自能阅读并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任其自然。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导,如自读前明示读的要求,自读中把握读的动态,自读后检查读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自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掌握及调控,以免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混时间。
  第二,要让学生跳着摘下果子。
  如前所述,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这是训练学生自能读书的核心。教师要在训练学生的“能”(包括学习潜能)上下功夫,花气力。
  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和课文难异程度的不同,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在阅读理解方面总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跳着摘下果子,一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尽量自己弄通弄懂,二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答案,要善于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提示,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跳”得勤一点、高一点,要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顿悟”的喜悦。
  第三,要注重学法指导。
  自能读书强调以自学为主,这样,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学法,主动地把握理解的契同。学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科学注重渗透,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并牢固掌握。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之下,老师能一如既往地很好地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习惯,这将能使孩子们的成长更迅速!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教育素材和资源。本文結合作者近几年中学历史教学的体认,谈谈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一点初浅体会,以求方家赐教。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挫折教育 体会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这是人生的必须经历,挫折能使人们磨练意志,积累经验。青少年不能有效的应付挫折时,不能缓解由此而引发的负面情绪时,这会影响其身心
期刊
“手绘线条图像”区别于摄影、传统线描及运用各种复杂工具材料和多种技术手段呈现的图像,特指以现有的纸笔通过手绘线条呈现的图像及其表现方法。它“对美术具有普遍意义,适应于广大空间、长久时间和众多方面应用价值,并可成为从事各种职业都用得着的工具”。它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并为其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重视基础、面向全体、可以使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早期游戏中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下文中笔者将主要对篮球活动中国的幼儿合作能力培养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篮球活动 幼儿培养 合作能力  篮球作为一种常见的体育运动,可以实现很好的健身效果和目的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合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幼儿来说,身体的发展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所以
期刊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 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  受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 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 主动,提高效率。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
期刊
摘要:新的教材、新的课程理念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育体系,同时对广大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确立崭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新课改的良好契机下,全面提升英语学习能力,成为新课改的最大受益者。  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小学英语学科的基础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正日益凸显,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创新的主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关键词:小学英
期刊
一、评价原则  1.模糊性原则。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
期刊
摘要:问题意识是一种创新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思维能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长期以来并不注重师生课堂互动,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得数学课堂枯燥无味,难以体现小学数学的趣味性,也极易造成班级数学能力两极分化拉大。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动思考意识,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现代数学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本文将从影响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主要因素入手,通过采取
期刊
近年来,数学记忆力的相关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密切关注。那么,到底何是数学记忆能力,数学记忆能力又有何功效呢?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一些基础尚可但数学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缺乏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归纳,不能在大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信号,解决问题的时候无法提出新思路、新见解。可见,数学记忆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记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古人云:“学贵自得”、“学贵有疑”。学习不主动,不反思,就很难获得深入学习的能力和求异、创新的品质。《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回顾我们以往学习数学,几乎都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得出一个标准答案为宗旨,至于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加以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根本谈不上,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健康向前发展。  数学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