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但往往会因为学生缺乏相关的文化知识储备,以致无法挖掘文本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品质。对此,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可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模式。
  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对长文的细部进行深入分析,把握文章的内涵核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容理解能力和信息关联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里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课前优化学案,突破“长文短教瓶颈”


  课前优化学案,是开展深度阅读的重要前提。越是全面且充足的准备,越是能快速准确地走进作品的文化内核。课前优化学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优化学案的知识链接内容,一方面是优化学案的问题设置。
  1.优化学案知识链接
  深度阅读,要求师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这一知识储备不仅来自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所设计的学案中的知识链接内容。在讲授《棋王》前,教师可让学生搜集资料,包括小说《棋王》的创作背景、整部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同时,教师应补充有效的知识储备。
  在《棋王》第一次学案设计中,我所补充的知识链接包括:作者简介、《棋王》的写作背景、《棋王》的整篇内容概括、“盲棋”、“寻根文学”与《棋王》。
  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一知识补充,对学生理解文本并没有产生作用。学生从文本分析出发,并不能将《棋王》和“寻根文学”两者联系在一起思考。因此,我将内容作了修改,将这一知识补充修改为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
  作品中,老者对王一生有精准的评价:“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在这一高度的赞誉中,不僅表达出老者对王一生出神入化棋技的肯定,也表明王一生棋道融道禅儒之长,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生命的血液里,从而成为棋世界里自我精神王国的主宰。
  因此,我进一步将优化学案中的这一知识进行补充,精简道家思想知识内容的同时,将佛家禅宗思想相关内容也放进学案的知识链接中。其中关于佛教中“入定”的知识补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突破知识储备瓶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第16段王一生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身心跟整个宇宙化为一体时的“入定”,此时,王一生已经达到王者、圣人的境界,物我两忘,棋人合一。
  2.优化学案问题设置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就应立足“长文短教”的思想。“短教”意味着不必面面俱到,一篇长文教学,以三道主问题设计为佳。在《棋王》第一次学案设计中,我设计的问题如下:
  第一问:本文是中篇小说《棋王》的第四章,但还是有完整的情节结构,请你疏理一下本文的情节,并用四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第二问:文中有几处描写能说明王一生称得上“棋王”,并概括人物相应的性格特征。
  第三问:王一生的精神呐喊:“妈,儿今天明白事儿了。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妈——”“我”的内心独白:“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你是如何理解以上两段话的?谈谈你的看法。
  我思考后发现,问题1的设计是多余的,应大胆删去。问题2的设计,会让学生思考落脚点在人物性格特征分析上,而忽略思考王一生之为棋王的原因。同时,棋王特质分析点比较多,最佳设计方案是找到具体的文本阅读抓手,将人物变化最集中的表现找出来,进而快速地分析出棋王不同于其他棋手的文化特质。
  因此,我作了如下修改:
  第一问:文中作者在车轮大战中对于王一生眼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你来说说,王一生的眼睛都告诉了我们,他处在怎样的精神状态?
  第二问: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说明王一生称得上“棋王”?[思路点拨:可从王一生的棋艺、棋德(即棋王特质)等角度进行思考。]
  对于主题挖掘题的学案设计,教师通常会采用对比阅读和观照现实两个方式突破作品主题的挖掘难点。对比阅读方式,强调将文本与相近或相反主题作品进行对比思考;观照现实指的是引入时评类短视频或一个现实生活现象,对文本主题进行拓展思考。我发现这两个突破方式并不适合《棋王》的学案问题设置。
  基于深度阅读的思考,我引导学生结合关于道禅儒三方面的知识链接内容,深入思考文章主旨,以达到纵深性地挖掘文本文化内涵。我将第三问修改如下:
  评论家李劼说:“同是知青,阿城悟人生,史铁生悟命运”。《棋王》当属阿城的成名之作,也是开启悟道人生的里程碑之作。请问,王一生从棋呆子到棋王的称王历程中明白了什么人生哲理?文中的“我”从王一生身上又感悟到怎样的人生?也谈谈你的收获。
  修改后的主题挖掘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探寻王一生的心路历程:历经盲棋大战,从不明白人间世事到顿悟人应有精神追求,才叫活着。哪怕在文革动乱时代,我们也不能被时代裹挟,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活着,而应在平凡的日子找到存在的人生价值。
  同时,这道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我”的深刻感悟:普通人应享受生活,在平凡的生活节奏里,积极乐观,坚定执着,刻苦奋斗,淡泊超脱,生活自有乐趣,实现真我的生存价值。哪怕历史正在经历浩劫,哪怕被遗弃、被边缘化,我们也应平和对待,因为这也是真人生的一部分。如果囿于现实生存上,我们终究不太像人。阿城告诉我们,只有拥有精神上的追求,才能完成“人”的建构。

二、课前创设情境,激活阅读兴趣


  课前三分钟精彩导入,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有趣情境,可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做好心理和情感准备。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将“思维发展与提升”列为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中亦提出“提升思维品质”。在新一轮以课标为中心的课改中,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备受关注。本课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粗略地分析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宗旨是提供视角与引领,让学生通过视角转换提升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一、确立视角,分析实例  女性主义是本课的立足点,有必要花些时间理解基本概念和体会这种批评
《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苏轼诸多豪放词中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是千百年来一直被文人学者吟赏颂赞、考证探讨的对象。对于本词,有人誉之,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有人讽之,如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
基于物我关系的古诗的意象也好,意境也好,说到底都是虚实互立互藏的产物。虚实结合是古诗的惯常手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对比映衬以丰富意象,或渲染烘托以开拓意境。古诗之妙既在其实,亦在其虚,二者结合,方得意境之高远。下面从三个角度谈谈古诗虚与实的问题。  一、有与无  有字处为实,无字处为虚。李渔在《中国画论·神韵说》中说:“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此语道出诗中三昧。只有能引领读者由实入虚
文言文教学要关涉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一体四面”,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顾此失彼,注重疏通字词往往淡化了文章的魅力,赏析文章常常忽视了文言知识的落实。本文就以《项脊轩志》为例,尝试把字词的理解与文章的体会水乳交融,让文言文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缘词入“章”——由“室”与“轩”感知“悲”与“喜”  找到进入文章的入口,常常会带来柳暗花明的惊喜。《桃花源记》有对这种探索过程
语文这一门学科所囊括的文学作品涉及古今中外,但是从现阶段初中语文教材来看,教材中每一个单元之间的联系相对都比较薄弱,由此可见,在编排初中语文教材的时候主要是以内容为主,将相同内容的课文放在同一个单元内。“合二为一”这一哲学思想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上有所体现,面对单元之间联系并不紧密的语文教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以“合二為一”作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之间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一、“
尊重文本,善于“在把握文脉基础上提炼出能够建构有序的课堂教学内容的主题词”,围绕主题词,精心设置问题链,组成有序而恰当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课文《祝福》课堂教学中,笔者以“谁是悲剧背后的推手?”来建构课文《祝福》的教学内容核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质疑、思考、探究,达到有效阅读的目标。  当代网络资源的丰富,反而让老师对教学钻研不够,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备课存在教学目标模糊庞杂,教学内容
作文教学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在探讨的课题。作文指导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力求务实,要教给学生切实可用的方法,作文教学才能收到实效。笔者认为,中学议论文写作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进行简单的单项训练,再进行复杂的整体训练。  一、简单的单项训练  所谓“简单的单项训练”,就是先就议论文写作的各个侧面进行分点训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新的概念,即“核心素养”不断被人们提及。何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合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见,核心素质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核心素养该如何在每一堂的教学中落地生根,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难题。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载体,落实课堂学习目标”的探究,以期
高考作文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很多高三学生内心的痛。学生往往在高三练习了不少,却收效甚微。其实,高考作文作为考场作文,现阶段又是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主,其中还是有一些方法技巧可言的。笔者试就今年“江南十校”联考作文阅卷中的一点体会,谈谈高考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思考辨析能力  此次“江南十校”联考的作文题如下:  1.我们想对在荆棘丛生的求学路上的学子们说: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充分肯定了柳永在宋代词坛的崇高地位,才华横溢的柳永仕途却历尽坎坷,最终未遂平生大志。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布封曾经提出“风格即人”,他认为“文章风格实质上是作者精神面貌的一种体现”,因此,笔者认为从柳永的词入手,通过文本细读,或许能对其拜谒失败的原因解读一二。  一、文本细读的概念  文本细读这个重要概念最早是由“英美新批评派”提出的,它来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