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张宏杰写的历史这么好看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2005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宏杰的笔总是能如此轻松地割开时间帏幕,让那些本来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历史人物的气息甚至体温扑面而来:
  “吴三桂真正过人之处在于他的处事能力。他情商极高,善于感觉别人的情绪变化。不论什么场合,他都能镇定自若。在战场上,他表现出的勇气和沉着使他能赢得所有军人的尊重。
  而在社交场合,他的沉稳风度使他能够永远成为人群的中心……虽然年纪轻轻,又是名门之后,可他身上见不到一点儿纨绔之气,和任何人交往都是一派和颜悦色,彬彬有礼。”
  ——《千年悖论》
  写歷史人物就像写自己身边一个极熟悉的朋友,这种笔法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或者说,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张宏杰的作品之所以呈现出一些特别之处,原因就在这里。
  张宏杰不是从政治、道德或者学术的角度,而仅仅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接近古人。他不批判也不仰视,他只是抱着悲悯之心,替他笔下的人物设身处地,悲欢与共。
  也仅仅因为此,那些在历代史书中伟大或者邪恶得光怪陆离的历史人物被他还原成了可以信赖的人,与以往的描述面貌迥然不同。
  比如说,在我们心目中汉奸的代名词“吴三桂”三个字,经过他的笔墨滋润,一变而成了一个“外表兼具北雄南秀”的美男子,一个在战场上冷静、坚决,无与伦比的战士,一个曾经视荣誉如生命的忠臣孝子,一个在历史夹缝中被挤压被扭曲的痛苦灵魂。
  再比如,那个历来被认为凶险、狡诈、处心积虑的大太监魏忠贤,在剥去历代史家的层层曲解之后,在他的笔下剩下的是一个憨厚粗朴、待人真诚的“傻子”。这个“傻子”原本胸无大志,素来在太监中被欺负被嘲弄,直到五十二岁了还仅仅满足于做一个“伙食管理员”。谁承想机缘巧合命运捉弄,他居然被颠簸到大明王朝权力结构的最高点,进行了一番手忙脚乱漏洞百出的表演。
  这些结论真是触目惊心,但过程却是层层深入的。
  张宏杰不是刻意地翻哪个人的案,他只是把这些历史名人所做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伟大或者邪恶的事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用人情伦理的平常心去推理,结果却是顺理成章,让我们感觉到如果我们生在那个时代,也许我们也不得不如吴三桂那样无情。
  这些大伟人或者大恶人,其实都是命运之流中苦苦挣扎的可怜人,和你我一样。在阅读中,你不得不和他们一起痛苦、战栗和呻吟。
  在河北保定的军营中,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图书管理员,培养起了对历史书籍的阅读兴趣,但是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很少读到什么历史读物能像张宏杰的这些作品一样给我带来这样大的阅读快感。
  他对这些古人的性格和命运的兴趣里,无疑包含了对自己的兴趣。张宏杰解读古人就如同解读自己,既小心翼翼又深入彻骨。
  他说过:“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
  我相信,张宏杰对人性的复杂一定有着科学家般的浓厚兴趣。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不会有太多的大风大浪,不会有太多的悲欢离合,体验到的和经历过的事毕竟有限。
  即使是最杰出的小说家,想象力也只能在经验的边界里飞翔。因此,人性的侧面在现实中表现得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在历史这个壮观的剧场里,人性却有机会表现它平庸生活中难得展示的一面。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各种各样出人意料的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了:改朝换代、家破人亡、非同寻常的诱惑与考验、传奇般的危机和奇遇。
  在张宏杰的书里,好像上帝为了分析出人性的每一种成分,进行了千奇百怪的实验:
  他把吴三桂放到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看着他的人格结构在历史重压下如何抵抗、伸缩、变形、扭曲、断裂;他把魏忠贤这样天资平庸的人推向社会制高点,看他在这个让人眩晕的高度上如何忘乎所以、丑态百出。
  任何一个小说家极尽想象力,也写不出这样精彩的剧本。这些剧目对七十年代生人的张宏杰来说是如此具有吸引力,所以他循着对自己性格和命运的关心闻声而来,来到了这里,做了这冷清剧场内的一个有心的看客。
  张宏杰是个观察和记录的高手。他冷静细致的笔法,把人性的复杂、深奥、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表达得淋离尽致,原本熟悉的历史事实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新鲜而又迷人。让我们这些历史书页背后的观赏者触目惊心、目眩神迷、欲言又止。
  当历史扑面而来,我们只好在造物者的深刻面前一再确认自己的浅薄。
  责编:王晓静
  实习编辑:曾小鸥
其他文献
书名:《人类的终极问题》  作者:袁越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提出了“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哲学命题。自此,忙碌的人类会时不时地停下脚步,在内心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本书中,作者运用脑科学、生命科学、基因和生物学知识,书写地球的编年史,解密人类的起源和创造力的源泉,借以回应先哲的追问。作品视角独特,见解独到,是一本开阔视野,
期刊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名单公布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开展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表彰活动。经严格评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3种图书获荣誉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60种图书获图书奖,《中共党史研究》等20种期刊获期刊奖,《我们走在大路上》等20种作品获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典图册》等10种作品获印刷复制奖,《嘉卉——百
期刊
2021南国书香节成功举办  2021南国书香节于8月20-30日成功举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本届南国书香节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全省各级联动、分散同期办展”的形式开展,全省范围内设立的321个分会场同频共振,联袂唱响阅读协奏曲——超20万种参展图书线上线下同步展示,200多名文化名家或踏足南粤,或做客云端,464场次文化活动润泽岭南,一场大众化、多元化、立体化的文化盛宴在八月盛夏掀起满城书香。书
期刊
Last weekend, on Saturday, I had lessons from morning to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 I played computer games. I watched TV too. On Sunday morning, I did homework, and I felt very tired. In the afternoo
期刊
一早起床打开几个微信群,第一条无一例外的都是——“今天是2021年8月18日。1850年,著名的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逝世,享年50岁。”可见巴尔扎克的影响有多大。一生写了91部小说,作品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样一位多产且地位崇高的大作家怎么只活了50岁?换句话说,一个如此短命的作家怎么能写出那么多天才小说?  我想起了几天前看到的一本书《有怪癖的作家们》。它记录了84位著名作家的各种
期刊
“张爷爷,我们来借书了。”在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元山镇通木村村委会的农家书屋,今年74岁的张廷广被刚放学的孩子们簇拥着,在这间小小书屋里,他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爷爷。从2012年起,张廷广便义务协助农家书屋的管理,一干就是9年。  74岁退休教师爱读书  协助农家书屋管理  张廷广今年74岁,是一名退休教师,如今儿女们在外务工,他和老伴儿居住在村里。  张廷广很喜欢读书看报,自从通木村有了农家书屋后,
期刊
人文学科研究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读书。据统计,我国大学文科研究生的读书量,大大低于国外大学研究生的读书量。现在,我们有些毕业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比过去有所降低,读书少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希望诸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三年中,要加大自己的读书量,要用更多的时间来读书。  一  我当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向我们强调要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现在我也要向你们强调这一点。我想,这也许可以
期刊
花洲书院是我国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古城东南隅,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所创建。其为世人所熟知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即创作于此。花洲书院也因此而千古流芳。  (一)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生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唐代宰相范履冰之后,其父范墉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从吴越王钱俶归宋。范仲淹两岁而孤,生母谢氏改嫁朱文翰,从宦湖南安乡、淄州、
期刊
在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第一节,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母亲喊他出门上班,公司来人要他赶快到岗,可是一打开门,父亲就充满厌恶地把他推回了房间。他倒在地板上,血流如注,门砰地关上了,屋里一片寂静。  不久前,四十五岁的加拿大小说家斯蒂芬·马什拿出《变形记》的这一节,输入了人工智能写作程序Sudowrite,后者随即为他续写了下面的文字:  格里高尔独自一人时
期刊
一、什么是“读懂”  读书,特别是对于孩子的读书,应该聚焦于“读懂”。很多时候,我们强调要从兴趣入手,总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却往往会忽略了一点——当你读不懂、学不会、做不对的时候,很难产生兴趣。读懂一本书,才有可能爱上这本书。读懂遇见的书,才有可能遇见阅读、爱上阅读,才能产生真正的阅读兴趣。  “懂”字有它的本质的意思,就是心里要了解情况、掌握情况,是从内心的里面来知道、来了解。“懂”肯定不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