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很伟大,也很不堪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jo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早起床打开几个微信群,第一条无一例外的都是——“今天是2021年8月18日。1850年,著名的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逝世,享年50岁。”可见巴尔扎克的影响有多大。一生写了91部小说,作品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样一位多产且地位崇高的大作家怎么只活了50岁?换句话说,一个如此短命的作家怎么能写出那么多天才小说?
  我想起了几天前看到的一本书《有怪癖的作家们》。它记录了84位著名作家的各种不可理喻的癖好,巴尔扎克的“怪癖”与“污点”格外惹眼,绝不是雨果在那篇著名的悼词里说的“人格完美”。诚然,天才的作家都有近乎病态的癖好。有人早起写作,有人彻夜不眠;有人闭门不出,有人空腹写作,有人需要烟、酒、咖啡或者药物的催化……席勒闻着臭苹果的气味才有灵感,阿加莎·克里斯蒂坐在浴缸里写作(这个女人!),叶芝在街上一边疯跑一边写诗,卡波特要赖在床上才能写作,侦探女作家海史密斯写作时不仅要坐在床上,而且周遭须摆满香烟、烟灰缸、火柴、咖啡、甜甜圈和一碟碟糖,动笔前还要喝上一大杯烈酒。我国明朝的张岱甚至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只是别人的癖好不伤大雅,巴尔扎克的恶习却致命。
  巴尔扎克是一个财迷,终生想着发大财,做任何事首先想到的都是牟利。为了跻身上流社会,他居然假造贵族身份,结果被人戳穿。无奈之下,他选择勾引贵妇人上床,而且不在乎对方的美丑年龄。有人在他去世后做过研究,他能同时拥有十几个情妇,总数居然等同于他的作品数!但这只是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却没通过她们捞到钱。
  于是他不顾父母反对毅然从律师事务所辞职,想用写作早日扬名。巴尔扎克开始写的是当时流行的三流小說,赚不了什么钱。为了能尽快掘到第一桶金,他决定跟一商人搞出版——把过去好卖的书精简结集。他先是给这个书商投了2000法郎,书商说生意遇到了困难,要追加投资,分成翻倍。财迷心窍的巴尔扎克信了,拿出了所有积蓄9000法郎,又借了14000法郎,结果血本无归。他一分析,问题出在印刷成本上。他干脆一次性借款六万法郎买下了一个印刷厂。在他29岁那年印刷厂破产,他背负了5万法郎的巨额债务。债主天天上门,警察的通缉令也随之而来。他只好偷偷跑路,隐姓埋名,躲在一个脏乱差的贫民窟里。为了能尽快赚到钱还债,他不得不写作。三年之后,巴尔扎克便出版了《驴皮记》《私生活舞台》等作品,一时间居然成了欧洲最有名望的作家之一。一旦有了钱,巴尔扎克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开始无节制地挥霍起来,致使他再次陷入窘境;于是,他又发疯似的写作,如此循环往复,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人间喜剧》。
  正是为了还债和与女人鬼混,他才没日没夜的写作,咖啡一杯接一杯。他写出了伟大的作品,但也损害了健康,最终因慢性咖啡中毒而死,年仅50岁。不然,我们一定会看到比《高老头》更精彩的故事。
  责编:阅文
其他文献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创作的《理智与情感》,以英国当时的乡间体面人家的婚姻大事为题材。她最关心的是女主人公——往往是体面人家的没有丰裕陪嫁的淑女——的婚事。  这是个相当狭小的题材领域,但却是奥斯汀终身逗留其间的天地,她对之了解得最为透彻,因而有条件创作出公认的第一批英國现代小说。  在《理智与情感》中,奥斯汀对当时的妇女问题进行了高度现实主义的探讨。她把笔下的那些女主人公放在当时的父权制社会中来考
期刊
2014年,翻开还散发着墨香的《何以中国》第一版,我才发现居然忘了写几句“后记”之类的文字作为收束。至少書中引用了那么多的照片线图,尽管注明了出处,还是要对制作和提供者表示由衷的谢忱。还有三联书店优秀的编辑团队的付出,都是我不能忘怀的。所以再版时,除了向相关诸位表达感恩之情,也想对这本小书的“出笼”乃至我的公众考古足迹有所交代。  这是我第二本面向公众的小书,第一本是《最早的中国》(科学出版社,2
期刊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经说过:“如果你遇到一个有才华的人,应当问他读的是什么书。”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过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么,读屏时代的大学生在读什么书?经过时间之尺丈量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是否还能在当下得到“天之骄子”们的垂青?  01 何为经典  时间是位批评家。它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淘洗出精品,经受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去审视、诠释和理解。   我国的史书典籍
期刊
阅读,不仅是一项生活内容,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知识构成、价值判断、审美习惯,多来自于阅读。我是20世纪60年代末生人,我的青春期没有互联网,我是在读书中长大的。读书帮我完成了和历史上那些优秀人的交往。有了书,你就不孤独,即有了全世界的旅行,即可领略全人类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  在这个电子媒介时代,我尤其推崇纸质阅读。抚摸一本好书,目光和手指从纸页上滑过,你内心会静下来,这是个仪式,就像品茗
期刊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将向何处去?通过进化论,人类了解了自身演化历史,知晓了“我们从何处来”。通过遗传科学,人类弄清楚了自己的基因密码,明白了“我们是谁”。然而,“我们将向何处去”还没有很好的答案。我撰写《下一站火星》一书,就是试着从火星探测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  作为一本航天类科普读物,“为什么要探索宇宙”是绕不开的话题。自人类祖先从茹毛饮血、而衣皮苇的荒蛮时代走进文明时代,头上的天空便
期刊
中国历史上的各朝各代,都有不少名人轶事在朝野流传。记录这些轶事,若是成天搬弄是非、多嘴饶舌,便成了“八卦”;若是考稽旧史,兼有趣味,才能称为“掌故”。李肇所撰《唐国史补》,就可视作唐朝人写唐朝事的一部“掌故”之书。  李肇:写不了“国史”,  便写“国史补”  《唐国史补》原名叫做《国史补》,因是唐人所作,又涉及唐代之事,后人便加了一个“唐”字。书名的意思,其實就是“补唐朝的国史”。在唐代,撰修史
期刊
书名:《人类的终极问题》  作者:袁越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提出了“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哲学命题。自此,忙碌的人类会时不时地停下脚步,在内心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本书中,作者运用脑科学、生命科学、基因和生物学知识,书写地球的编年史,解密人类的起源和创造力的源泉,借以回应先哲的追问。作品视角独特,见解独到,是一本开阔视野,
期刊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名单公布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开展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表彰活动。经严格评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3种图书获荣誉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60种图书获图书奖,《中共党史研究》等20种期刊获期刊奖,《我们走在大路上》等20种作品获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典图册》等10种作品获印刷复制奖,《嘉卉——百
期刊
2021南国书香节成功举办  2021南国书香节于8月20-30日成功举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本届南国书香节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全省各级联动、分散同期办展”的形式开展,全省范围内设立的321个分会场同频共振,联袂唱响阅读协奏曲——超20万种参展图书线上线下同步展示,200多名文化名家或踏足南粤,或做客云端,464场次文化活动润泽岭南,一场大众化、多元化、立体化的文化盛宴在八月盛夏掀起满城书香。书
期刊
Last weekend, on Saturday, I had lessons from morning to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 I played computer games. I watched TV too. On Sunday morning, I did homework, and I felt very tired. In the afterno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