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观课、议课”活动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要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来促进广大学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通过对“生活垃圾的调查与处理”(五年级)一课的案例研究,探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该如何开展。结论指出:活动课题的选择要具有生活性,目标定位要注意实践性,汇报过程要提倡合作性,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新课标提倡的评价理念适用于任何课堂。
  关键词: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观课;议课
  学期初,全区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研讨会如期举行。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定位上经过反复的商议和精心的准备,确定了“向生活回归”的活动主题。就是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来促进广大学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次活动重点展示了“生活垃圾的调查与处理”(五年级)一课,通过对这节课的研究,参与者在理念上进一步加深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认识。
  一、活动课题的选择要具有生活“味”
  “向生活回归”是我们开展本次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活动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提起研究,人们好像总习惯把它与艰深、有学问等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些教师在看小学生选择的课题时,往往会觉得幼稚可笑,但我们不要轻易加以否定。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学生生活的经验、贴近他们的兴趣和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生活垃圾的调查与处理”一课,就是在观察现实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一开始听试讲,备课小组的感受是:课的内容欠充实,环节也不够扎实,每一个环节都有点“水过地皮湿”的感觉。特别是“生活垃圾给人们带来危害”这一环节,更是肤浅,学生并没有把垃圾的危害说清楚、说具体。讲课的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也发现确实如此。通过观课、议课,在第二次试讲的时候,教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把弄清楚垃圾的危害当作了教学的重点。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课上,学生汇报得很充分,结果光汇报危害这一环节,就花费了将近25分钟的时间。课后教研员的一席话,让执教的教师茅塞顿开,他说:“本课让学生汇报的这些有关生活垃圾的危害,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并且垃圾中含有什么有毒的元素,如何给人类带来危害的,不是小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那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范畴。况且,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是人人皆知的,我们上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教学内容还是应该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于是,我们马上设计了一份《生活垃圾的种类与处理调查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调查,弄清楚垃圾的种类和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不良做法并填表。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一做法既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了起来,又为下一环节的垃圾分类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定位要注意实践性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既然是实践活动,就要重视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活动方式,重视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在开始试讲的时候,执教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实践的过程,只是让其搜集了一些书面资料。在课上,也只是让学生汇报资料,这样既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体现不了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又没有真正体现本节课的目的:让学生掌握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所以,本节课的目标应该定位在:让学生从本节课中学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也就是如何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我们再一次改进了教学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机会。课前,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亲自去调查垃圾中的成分都有哪些;访问垃圾处理场的工人,了解每天的垃圾数量;亲自观察垃圾污染带来的危害,并拍下照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课上再汇报生活垃圾带来的危害的时候,才是发自内心的。课中,我们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练习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实践活动,然后让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把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我们关注了学生的实践,关注了学生的经历,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也锻炼了能力。例如:在对开心果壳这类厨余垃圾进行分类的时候,有一位学生认为应该放在可回收垃圾里面,但另一位学生认为应该放在不可回收垃圾里面,这两位学生争得面红耳赤;对于单独处理的垃圾,应该放在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垃圾筐内也有争议。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有了明确的认识。
  本节课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体现了实践活动的实践性。
  三、汇报过程要提倡合作性
  确定主题之后,学生自主组成合作小组,自主开展实践研究,真正成了生活的主角,对课题研究的兴趣油然而生,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伙伴。学生很主动地通过查阅文献、上网、访问、实验、问卷调查等手段去获取知识。以上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和课前合作的过程。在学生初步探究的基础上,他们搜集到了许多生活垃圾污染的资料,调查了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但是这一过程知识性比较强,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还得让他们亲自合作实践。本节课中,在学生了解了生活垃圾的危害之后,学生相互合作,分别对多媒体给出的生活垃圾和课前吃零食產生的垃圾进行分类。这时,学生都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中,思维火花得到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并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新的问题,这是个人研究所不能代替的。果不其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塑料这一种类的生活垃圾不知如何分类,但是在小组间的争论之后,他们就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四、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要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学生在网上查询资料时,先要教给他们网上“搜索”的方法;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有关垃圾污染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又无从入手,又要教他们如何从危害最严重的垃圾中筛选资料,如从垃圾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空气、传播疾病等几个方面去寻找资料,并将资料分类填写在调查表中。同时,在汇报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本节课中,当学生在弄不清塑料袋、冰糕棍、喝饮料的塑料管如何分类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讲清不可回收垃圾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毒的垃圾,一类是不必回收、在自然界中能够自然降解而且对人类没有危害的垃圾。这时,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将塑料袋、冰糕棍、喝饮料的塑料管放在相应的垃圾筐中。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五、新课标提倡的评价理念适用于任何课堂
  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要求不高,能够“参与研究过程”,“渗透探究意识”,“体验探究过程”足矣。所以,教师不能过高地苛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适时的评价激励,让学生真正体验实践活动的快乐。在本课题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本课中学生、小组之间相互评价的环节,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学生亲自实践垃圾分类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评价汇报的学生,结果评价的学生都能用欣赏的眼光来做出评价。朱琳同学说:“我们组的同学分得很对,这主要是集体的智慧。”薛鸣同学说:“我们组的同学不但分得正确,汇报的声音洪亮,建议用热烈的掌声来鼓励一下。”同时,教师也适时进行有效的评价,如“你真是个善于学习的好学生”“你真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等。相信这些评价肯定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当然,在教学中,教师有时为了寻找准确的答案,对学生的肯定不够。如当学生对冰糕棍不知如何分类时,教师说:“它应该放在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垃圾筐呢?”有一位学生说:“应该放在可回收的垃圾筐中。”这时,教师又说:“你看到生活中有收木棍的吗?”这时,学生都笑了,那位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很不好意思。这时如果教师及时肯定他的回答,说:“你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很好,不过,结合我们生活中收费品的人,他们都是收的哪一种废品呀?”这位学生肯定会说出可以回收的垃圾是塑料、废纸、玻璃、废铁等。相信下一次他会更积极地回答问题的。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与探索任重而道远,希望在观课、议课活动的开展中,随着时间和活动过程的逐歩深入,将来会有更深刻的课呈现给大家。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说:“由语言文字而深明其内容,且有利于思想之提高,品德之修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既不能脱离文本只进行思想教育,架空分析,也不能只是一味的分析文本而不进行思想教育,呆读课文;而要依凭课文中的字、词、旬、段,寻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通过朗读、理解、感受等方法,使学生的心灵与文章的思想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就此,笔者浅谈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在导语中渗透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多的学习和工作任务,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交际能力的协调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尤其需要教师的关注。  一、合作小组的组建  1.合理分组、优势互补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在认知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也是如此,有的同学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唐诗宋词中脍炙人口的诗句,历史散文中的佳词锦句、成语,通过反复吟诵,学生的词汇量得到了丰富,情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乃至全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社会教育职能、环境优势决定了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
茶与书法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流传长久。自古以来,茶与书法备受中国文人重视。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将茶文化与书法艺术中的独特内涵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将茶文化思想融入到生活中去
人们常把图书馆比喻为知识的宝库,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当我们步入图书馆的时候,就会感到它是那样的博大精深,那样的深邃神奇,那样的富有魅力。  在学校,图书室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地。它为学生提供了精神文化大餐,丰富了校园文化环境,它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予学生文化的熏陶,发挥对学生的教育功
空间艺术是我国艺术领域中一个常用的词,其中包含了艺术展示的空间概念,对不展示空间的留白区域更是有着深刻的艺术定义,总之是一项重大的艺术门类。茶产品涉及的设计艺术门
“语法隐形,功能为纲”是新英语课程的一大特点。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这也是一个普片感到头痛的问题。而且教师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疑问:英语新课程教材到底还要不要教语法?笔者认为,回答是肯定的。问题是如何教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既能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又能使语法知识“内化”成正确应用语言的能力。以下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取得的一点经验。  一、精讲多练,促成内化  淡化对语法概念、定义的讲解和记忆,给
在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是指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高于具体数学内容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方法,它对学生的数学素质起到持久而稳定的影响,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懂得数学价值,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它能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联系起来。中学数学教材渗透了数形结合的内容。正是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才保证了代数和几何的统一性、共同性和实用性。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向学生渗透哪些数学思想呢?    一、数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