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习作中“模仿”的妙用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321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是学生对语言组织能力的练习--学“习”“作”文,练“习”“作”文。对于习作而言,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许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莫衷一是,但都有其理。现在通行的理念是提倡快乐作文,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然后创设引导学生习作的乐趣。从兴趣入手,是有效地避免学生无病呻吟,做到有话可说,不畏惧习作的一种方式。然而,只提倡快乐作文的观点又有失之偏颇,这种观点认为,必须从孩子的快乐角度出发,不让孩子畏惧作文。模仿的作文势必会扼杀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机械的模仿对学生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观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任何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学习的对象、模仿的对象作为地基,不可能凭空造屋瓴,没有借鉴,没有模仿,就没有一个高度的提升,也不会托起构建快乐的脊梁。
其他文献
1959年,新安江大坝建成时,建德人一定没想到,从大坝下流出的水,将来可以做出上百亿元的水产业。从70多米深的大坝底部流入新安江的水,清澈见底,水温常年保持在17℃左右。这方
皮肤瘙痒让人“抓狂”,而抓挠往往会让它变得更糟.有关医学资料总结了十种不可挠的痒.rn1.皮肤干皮肤角质层干裂会产生瘙痒,抓挠虽然能暂时解痒,却会对已经受损的表层造成更
期刊
在接受并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时,我们惊喜的发现,把艺术手段融入课堂,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鲜起来、亮起来!  因为艺术能给人享受,回味,所以艺术手段当然就能抓住人的心灵,眼睛,激发人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把语文与艺术相融合,达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来激活课堂”的效果。    一、把插图作为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语文课本前的插图,是教学中的丰富资源。从教学的环节上看,预习、上课、练习、辩论
摘 要 关于整体国际发展形势下的网络舆情研究内容比较宽泛,但实际涉及的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工作则比较浅,必要的结论普遍性意义不够深刻,同时缺乏必要的系统模式支持。针对不同网络论坛的公开效果以及相关的信息搜集,保证论坛主体的明确态度,需要进行必要的舆情研究中心,对于高校德育工作的细节进行细致的分析,确保必要的预测效果的提升,保证整体的教育工作质量上升到一定的水准。  关键词 微时代 高校德育工作 网络
对创新的理解我也有许多疑惑的地方。最近我看了一本美国人写的《民主新论》一书 ,提到了创新的不易。他说 ,每一个人都想为他这一代人创造一些东西 ,对前一代人作某些否定 ,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城市的交通建设工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其掌握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出行也越来越多,从而对交通质量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有
宋伟,笔名宋一苇,男,出生于1957年,文学硕士,哲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理事、《中国图书评论》常务编委、辽宁
期刊
宇宙是如何生成的?这是世界各文明古国以创世神话形式探讨的共同问题。从《老子》的“朴”(葫芦)到古希腊神话的“卡俄斯”再到印度神话的“金蛋”,都不谋而合指向“混沌”也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