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吐哈盆地的最靓地标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吐哈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这个远离海洋、海拔最低、炎热干旱、总面积不过65万平方公里的内陆盆地,有着我国陆上最低的洼地——低于海平面155米的艾丁湖;世间独一无二,总长度5000多公里的坎儿井;我国最早的葡萄酒产地和目前最大的葡萄、哈密瓜生产基地;同时,更是我国少数民族融合集居最多的一个盆地,生活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28个民族。
  如此多的中国之最,令人怦然心动。20世纪末,在此崛起的一名后起之秀,不仅为这些“之最”注入了强大活力,而且给整个盆地平添了耀眼的色彩。它,就是吐哈油田。
  火焰山:最靓的地标
  20世纪50年代开始,石油人吹响了在吐哈盆地寻找大油田的号角。而横亘在盆地的一条长约90公里、高800米的赭色山脉,因其沟壑密布、跌宕起伏,在炎炎烈日下地表最高温度可达80摄氏度以上,远远望去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火焰山,这里也是石油人发现大油田的主战场。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有不畏险途的石油人。带着这个信念,踏着炽热砂岩,顶着滚滚热浪,靠人拉肩扛,1958年,石油人将钻机竖在了地表温度达六七十摄氏度的火焰山顶。
  1989年1月5日,吐哈盆地第一口科学探索井“台参一井”喜喷工业油流,成为当年中国石油工业西部第一枝“报春花”。1991年2月25日,吐哈石油会战打响,来自全国近两万名石油大军云集吐鲁番。1991年11月,首列原油外运。1995年,年产达到300万吨石油的吐哈油田在火焰山下迅速崛起,当年8月,一座现代化石油基地在哈密拔地而起。1996年9月,吐哈油田鄯善—乌鲁木齐输气管道投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的百姓用上了安全、洁净的天然气。2008年,鲁克沁超深稠油探明了7个区块石油地质储量8487万吨,揭示出一个高丰度、多类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火焰山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2013年中秋,火焰山下。“今晚的月亮好美啊!”按照惯例,每到零时左右,周财年和他的伙伴都会来到休息室,简单吃点东西,补充一下体能。
  “今天是中秋节,咋能不带呢!”周俊杰打开塑料袋,拿出月饼,猛咬了一大口。他的举动把大家一下逗乐了。“吃那么猛,香吗?”大伙儿问。“当然了,这是俺对象给带的。”周俊杰嘿嘿笑着说。
  周财年和周俊杰是吐哈油田井下作业公司试油2队的员工,正赶上一口井压裂完,急待试油作业。平时夜宵,为速战速决,大家一般啃几口馒头或饼子完事,今天赶上中秋节,就改善下伙食——换成月饼。
  “挺好的,天涯共此时,能在这里过中秋,也算有幸。毕竟这里是吐哈油田建设‘新疆大庆’的主战场。”试油2队队长焦万虎感慨地说。
  经过“超深”“超稠”这一世界性开采难题获得一系列技术攻破后,闻名遐迩的火焰山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大景观”:几十部钻机、修井机昼夜轰鸣,各种作业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仿佛这里在举行一场盛大而隆重的集会。特别是在夜幕下,灯火闪耀中,看上去,就像一座活力四射的城市。这里,就是吐哈油田公司建设“新疆大庆”、实现400万吨油气当量产量的希望宝地——鲁克沁玉北开发作业区。
  “走吧,干活去。”周财年抓起手套准备起身。周俊杰赶忙对着镜子用棉纱擦擦脸上的“油花”,风趣地说:“一会干活,俺可不想在镜头里少了帅气。”
  皓月当空,在这个“大景观”里,周财年和他的伙伴用短短几分钟时间结束中秋夜宵,大步走向月光下的修井作业机,用行动讲述这座“城市”的别样中秋。
  当年年底,生产稠油58.31万吨,火焰山成了吐哈目前产量最高、开发效益最好、希望最大的油田。
  吐哈盆地的“戈壁明珠”
  谁能想到,这条在吴承恩《西游记》笔下名气大振的火焰山,底下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令人惊叹的是,在短短20年来,它不仅成就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吐哈油田,同时,吐哈石油人让这条盆地最靓地标变得格外迷人。
  20年来,“扎根一方、带动一方、造福一方”的吐哈油田,共开发油气田21个,遍布盆地东西、天山南北。由此,带给地方税费上百亿元。同时,吐哈油田投入扶贫资金累计3426万元;投入地方水力、基础建设等资金数亿元,让这个多姿多彩的盆地变得更加活力四射。
  20年来,多个县、镇、乡、村相继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跨入自治区、当地富县前列。
  20年来,成千上万的少数民族同胞告别了吃涝坝水的历史,喝上了纯净甘甜的自来水,用上了“火焰山”品牌的液化气。
  20年来,哈萨克牧民结束了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搬进了坚固、漂亮的“石油牧民新村”。
  20年来,成百上千名辍学、失学的当地少数民族孩子,走进了“石油希望小学”。
  20年来,伴着吐哈油田的腾飞, 地方经济突飞猛进,生态环境迅速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友谊树”“石油路”“幸福渠”“同心桥”等“地标”,成为连接民族情谊的纽带。
  20年来,吐哈石油人用汗水和智慧,将崛起于戈壁滩上的哈密石油基地,变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如今,哈密石油基地已成为吐哈盆地一颗璀璨的“戈壁明珠”。
  无论是高昌古城边、交河故城外、库木塔克沙漠深处、雅丹地貌群中,还是玛瑙滩上、葡萄藤下、哈密瓜田里,都能找到轰鸣的钻机、点头的采油树和穿行的“红工服”。这幅古老与现代、自然和谐的图景,成了摄影师镜头里的点睛要素、游客们喜欢的背景。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曾说过:“当我没有戴上丝巾的时候,我从没有明确地感受到我是一个女人,美丽的女人。”当刻板的老板叫手下的白领女职员穿上黑色的工装时,如果脖颈上系一条色彩斑斓的丝巾,再严肃的的面孔也会变得温润起来,风吹过,一天的好心情便随那翩翩起舞的丝巾开始。  丝巾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何时,考证起来比较困难。古文献资料表明,至少在2300多年前的秦代出现在中原地区,我国古代称之为披帛,也叫
期刊
新疆民俗专家楼望皓曾在《新疆美食》一书中这样描述新疆的饮食文化:新疆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其中沙漠和戈壁占新疆总面积的40%以上。这里干旱少雨,温差大,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在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蔬菜的品种少,数量少的现象,所以新疆形成了以牛,羊肉以及面食为主的饮食文化。  馕  新疆人的主食最经典的是新疆三剑客,馕、拌面、汤饭。馕是用吐努尔(馕坑)烤制而成,品种很多,根据加料不同,有油馕、肉馕、奶
期刊
总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被人们称作“死亡之海”,然而一种神秘而古老的荒漠鸟类却顽强地生活在大沙漠边缘,它们只要离开塔克拉玛干沙漠,就会莫名其妙地死亡。于是,人们就把它们叫做塔里木神鸟。它们的命运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紧紧相连,那么,神鸟的真正面目究竟如何?  探寻塔里木神鸟  为了寻找塔里木神鸟,在沙漠里5月已经十分酷热,我们前往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了艰难的探寻之旅。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沙
期刊
乌鲁木齐水磨沟区推出冰雪旅游大餐  2014年12月20日,在水磨沟区“水墨天山”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该区第五届徒步旅游节启动仪式暨职工徒步比赛举行。在此之后,冰雪游园、民俗社火、小年夜灯会等冰雪旅游项目将陆续启动。  今年农历小年夜和大年三十到水磨沟公园的市民,除去清泉寺进香还愿、游园赏雪,还可在公园看到雾气升腾的“小仙境”里灯火辉煌的景象,届时这里将举办灯会。在春节前后,水磨沟区各个街道也将推
期刊
三道岭人用他们默默的奉献铸就三道岭跨世纪的恢弘乐章,三道岭人用他们的坚守让“忠诚”二字显得具象,谨以此组照片和文字表达我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忠于职守接力奉献的三道岭人的仰望。  年轻的时候,我曾有机会去三道岭采访,那时交通极不方便,依稀记得坐了几乎一整天的火车抵达哈密,又换乘汽车颠簸,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一座热火朝天的煤矿,一群远离都市按部就班忙碌的人,一个略显简陋确又繁忙的小站,一列列满载煤炭的蒸汽
期刊
和田地毯与艾德莱斯绸、和田玉并称为“和田三宝”。一直以来在国内外闻名遐迩。现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仍收藏有和田手工地毯《石榴花》《卡其曼》等多幅。以至于有这样一句民间谚语:“昆仑山有多少玉石,和田的夜空有多少星辰;天上有多少云片,和田有多少花毯。”  古兰姆地毯的传说  刚到和田,迎面而来的朋友、和田市宣传部副部长魏永龙就急不可耐地告诉我关于和田地毯的故事,这使我在数次目睹和田地毯制作后一直想知道的。 
期刊
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文明以后,斯坦因接着他的脚步到达了这里,史学界、考古学界因此掀起经久不息的楼兰热,这种种并不仅仅是因为楼兰古城是在沙漠当中发掘出来的,它更引人瞩目的是它那无法解释,甚至不合情理的高度发达的文明。  在斯坦因到达楼兰城以后,他曾经惊呼,这里的人似乎人人都是语言学博士,汉文、佉卢文、波斯文、梵文……,数十种文字的出土,使得他不可置信,而且每间房子下边都有文字,甚至是马厩当中也有不少
期刊
虽然在塔城呆了20年,早已闻说白杨河的胡杨林,但一直未曾亲眼目睹其尊容。春节过后不久,一日,好友老党打来电话,说要我陪他到白杨河去拍胡杨,大喜。转而一想,不对啊,大冬天的,能拍到什么好片?  “人家拍胡杨都是秋天,落叶盛大,胡杨壮美,你现在去拍什么啊?”我在电话中毫不客气。  老党一听,笑了:“咱拍就拍绝片,立马收拾东西走人!”  白杨河 我们来了  老党是塔城人,这么火急火燎的,估计可能有好景。
期刊
2013年5月,新疆地质工作者经过10年的艰辛努力,在伊犁新源县发现评价了一处特大型金矿——卡特巴阿苏金矿,可提交金资源量53吨,远景金资源量有望上百吨,潜在经济价值近200亿元。这是自1988年新疆地矿局第一区调大队在伊犁地区发现阿希特大型金矿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国人为之鼓舞。  卡特巴阿苏金矿是天山山脉“中亚金腰带”的一部分。“中亚金腰带”是一条世界级成矿带,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几个
期刊
轮台,汉代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城邦之一,故址在今轮台县以东的野云沟附近。唐时置乌垒州于此。元代史籍称之为布吉尔,原音在维吾尔语中为“雕鹰”之意。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改置设县时,重新用轮台一词。  2000多年以来,轮台这个地名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次演变。有人认为“轮台”是古塞人的语言,也有人认为是匈奴语,原音是“乌轮台”,或“乌垒台”;有的认为是突厥语“窝轮木台”。还有人认为“轮台”一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