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人的文明程度之谜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q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文明以后,斯坦因接着他的脚步到达了这里,史学界、考古学界因此掀起经久不息的楼兰热,这种种并不仅仅是因为楼兰古城是在沙漠当中发掘出来的,它更引人瞩目的是它那无法解释,甚至不合情理的高度发达的文明。
  在斯坦因到达楼兰城以后,他曾经惊呼,这里的人似乎人人都是语言学博士,汉文、佉卢文、波斯文、梵文……,数十种文字的出土,使得他不可置信,而且每间房子下边都有文字,甚至是马厩当中也有不少木简、竹简甚而纸的残片。这使得他对于楼兰这块地方上的居民产生了疑惑:他们到底有多博学,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驾驭如此众多的文字?!
  有人说了,这些文字的出土并不是同一时期,很可能因为楼兰特殊的地理位置,南来北往的丝路商人带来了这些文字并将其遗留在这里,仅仅只有这么一个证据证明不了楼兰人的高素质。那么好吧,下边我们再来看看别的证据。
  爱学习的楼兰人
  在我国对佉卢文字的翻译工作中,林梅村先生应该是走在前列的,他破译的尼雅出土的第514号文书中,这位楼兰人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大地不曾负我,须弥山和群山亦不曾负我,负我者乃忘恩负义之小人。我渴望追求文学、音乐以及天地间一切知识,天文学,诗歌创作,舞蹈和绘画。世界有赖于这些知识。”这个时期大概是什么时候呢?应该在中原的两汉时期,最晚到东汉末年。中原虽有灿烂的文化,却只有世家子弟才能够接受如此全面的高等教育。而欧洲此时东罗马帝国还存在。法兰西直到公元800年才进入文明社会,英格兰?那群猴子当时在干什么呢?不知道!
  那么,这么爱学习的楼兰人是不是个例呢?显然不是,至少说楼兰贵族们都有很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在楼兰和尼雅出土过中国史书《左传·昭公》《战国策·燕策》、字书《急就章》、算书《九九章》、儒家著作《孝经》。什么?这些有可能是在楼兰屯田的中原士卒留下的?这倒也有可能。但是,在楼兰发现的楼兰人从敦煌写给住在楼兰的家人的汉语书信又是怎么回事?在楼兰出土了一封佉卢文书信,背面却用汉字写有“敦煌具书畔毗再拜”字样。再比如,有一位神秘的汉族女子名叫春君的,当时也不知被谁封为了“且末夫人”,在汉文史书上找不到一丝痕迹,可是尼雅出土的汉文木简使得这位神秘女性露出了一丝端倪:“(楼兰)太子美夫妇叩头,谨以琅玕致问夫人春君”,“奉谨以琅玕致问春君幸勿相忘”,“君华谨以琅玕致问且末夫人”……
  很明显,这些信件都是从楼兰发往且末的,至于怎么会流落到尼雅,已经不得而知,或许那位且末夫人当时就居住在尼雅?好吧,题外话少提,这些信件第一是汉文,第二是楼兰人写的,这两点无可争议。这至少说明,楼兰国的高层,比如太子夫妇,不仅能熟练掌握官方用语佉卢文,还能熟练使用汉文,可惜资料太少,那位“奉”和“君华”不知是何等样人。除此之外,佉卢文虽然是这个时期楼兰承认的官方文字,有一段时期楼兰也曾使用汉文作为官方文字一样,它却并不是楼兰人的本民族文字。如今公认,佉卢文是大月氏人在贵霜王朝覆灭后东逃带回来的,在那之前楼兰人有使用汉文,却也有别的文字。而且,他们似乎更容易接受犍陀罗语文字和梵语文字。
  楼兰人在音乐、文学和天文历算上的成就
  楼兰音乐史称鄯善摩尼,冯承钧曾解释说,鄯善摩尼曲名意为“鄯善珠”,与“疏勒盐”相对。我理解为这是一种曲牌名。至于这种曲子到底是什么调子,如今已经不可考。斯坦因剥离走的米兰壁画中就有一幅画表现了一位手持曼陀林演奏的楼兰姑娘。斯坦因还在尼雅遗址发现了鄯善古乐器曼陀林。
  中外考察队在楼兰附属国精绝古国遗址——尼雅的考察中,发现了梵语写的印度著名史诗《摩柯婆罗多》残卷;在楼兰迂泥城附近一所寺院,发现了马鸣赞佛派诗人摩特尔吉陀的作品残卷,在米兰一所佛寺,发现了印度名著《工艺论》的残卷。楼兰所出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都属于佛教文学,比如《法集要颂经》《譬喻经》《解脱戒本》和小乘佛教论部著作《阿毗达摩》等。
  在天文学方面,楼兰人的天文历法很明显受到了中原汉文化的影响,但他们有自己的历法:“第一个星宿日称鼠日,这天可以做任何事情,一切顺利;在星宿日牛日,可以洗头,吃喝以后要奏音乐取乐;在星宿日虎日,应作战;在星宿日兔日,如有人逃亡,他会逃走,很难找到;在星宿日龙日,忍耐、事事需忍耐;在星宿日蛇日,事事不宜;在星宿日马日,要向东西方向旅行;在星宿日羊日,要洗头。在星宿日鸡日,应裁剪和缝纫衣服被褥;在星宿日猴日,事事顺利;在星宿日狗日,来去要迅速;在星宿日猪日,适于耕地、播种和翻耕葡萄园,耕作顺利并能增产。”以上是尼雅出土的第565号文书的记载,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楼兰人不仅很早就掌握了种植葡萄的技术,他们还很讲卫生:至少六天要洗一次头,这是我看到的最讲卫生的历法了。
  很显然,十二生肖具备浓厚的汉文化烙印,好学的楼兰人一定是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并吸收成自己的东西。经过东西方文明熏陶的楼兰人独创了属于自己的占星术,很朴实,特别适用于大众!
  楼兰人的口音
  试想一下,楼兰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时候,他们操着什么样的口音与来往的东西方商旅交流?请不要用电视上曾经出现过的那种舌头都抻不直的怪里怪气的中文来带入,那显然是侮辱楼兰人的智商。我们前边提到过傅介子刺杀楼兰王的故事,楼兰王安归的使者可是连傅介子假装的自言自语都能听清楚,并且迅速报告了自己的王,我相信傅介子在决定刺杀安归之前绝对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楼兰语言,那么只有安归的使者精通汉语这一个可能。
  而且,在此之前楼兰与汉朝交恶的最大因素是汉使频繁地往来西域,使得楼兰国作为接待使臣方已经烦不胜烦。为什么楼兰国是汉使必到的地方?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这里可以提供精通西域各国语言的译者。想象一下,你突然来到楼兰城,不小心撞到一位,人家用5种语言跟你说“对不起”!一回头,有人用10种语言向你推销商品,慌不择路之下,一头撞进繁华的市场那就更热闹了,波斯语、汉语齐飞,梵语、拉丁语共鸣,再加上各小国土著语,或许会有十几甚至20种语言向你涌来,问您要不要住店、要不要租用骆驼……这让我们广大的十几年只学一门外语,还常常倒在四、六级关卡上,或者过了四六级也张不开嘴的大众情何以堪!
  楼兰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令人着迷之处不仅仅是它神秘消失后又神秘出现,也不仅仅是它名传世界的“楼兰美女”,无数人犹如飞蛾扑火般沉迷于这片土地的原因更多的是为这片土地上消失的那个曾经高度发达的文明。即便在当时,东有汉,西有古波斯古罗马,楼兰依然可以说有着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文明。这才是它最具吸引力的所在!
其他文献
楼兰王是汉人?  楼兰王是汉人的说法源于北魏时期一位盗墓贼留下的“后遗症”:公元512年,北魏境内发现一块石刻,是一个叫鄯乾的楼兰人的墓志铭,上面刻着最后的楼兰王的世系:“君讳乾,司州河南洛阳洛滨里人也,侍中镇西将军鄯善王宠之孙,平西将军清平凉三州刺史、鄯善王临泽怀侯视之长子,考以真君六年归国。自祖以上,世君西夏”。真君六年为公元445年。比龙为“侍中镇西将军鄯善王宠”,“视”为真达。  很显然,
期刊
巴仑台黄庙位于和静县巴仑台镇老巴仑台沟内,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喇嘛寺院。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宗教法名“夏尔布达尔杰楞”,意为“黄教圣地”,为1887年满汗王的父亲布彦蒙库在位时的建筑,是新疆喇嘛教四大庙宇之一。  2013年,经过国务院核定并公布1943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疆共有55处上榜,其中就有巴仑台黄庙古建筑群。  金秋时节,我们一行人驱车前往新疆最大的黄教圣地——新疆巴音郭楞蒙
期刊
小吃,往往是最能体现一个地域的风情,生活情感,甚至历史的印记。新疆的传统小吃中愈来愈少见的当属面肺子和米肠子。  面肺子与米肠子  面肺子和米肠子是维吾尔族最传统古老的美食,维吾尔语叫“欧普盖”与“叶斯普”,指用牛羊的肺脏和大肠做出的珍馐。根据其用料和烹制特点,前者汉译为“灌面肺”,后者意为“灌米肠”。把羊肺和羊肠买回家之后,首先是用清水灌洗。直到粉红色的肺叶血净发白,油肠壁冲洗得一干二净。其次是
期刊
博物馆的起因  2014年6月23日,新疆户外运动与旅行博物馆正式开馆了,这是国内第一个以“户外运动与特种旅游”为主题的博物馆。开馆当天,我们邀请了为博物馆提供展品的近百位户外旅行界的嘉宾,共同见证这一时刻。这一天,也是新疆民间登山家杨春风牺牲一周年的纪念日,我们用这种方式,共同缅怀那些离我们而去的探险英雄!我们也期望通过博物馆中的展品,承载我们“户外人”对户外文化、精神以及理念的寄托,让更多“山
期刊
美国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曾说过:“当我没有戴上丝巾的时候,我从没有明确地感受到我是一个女人,美丽的女人。”当刻板的老板叫手下的白领女职员穿上黑色的工装时,如果脖颈上系一条色彩斑斓的丝巾,再严肃的的面孔也会变得温润起来,风吹过,一天的好心情便随那翩翩起舞的丝巾开始。  丝巾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何时,考证起来比较困难。古文献资料表明,至少在2300多年前的秦代出现在中原地区,我国古代称之为披帛,也叫
期刊
新疆民俗专家楼望皓曾在《新疆美食》一书中这样描述新疆的饮食文化:新疆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其中沙漠和戈壁占新疆总面积的40%以上。这里干旱少雨,温差大,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在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蔬菜的品种少,数量少的现象,所以新疆形成了以牛,羊肉以及面食为主的饮食文化。  馕  新疆人的主食最经典的是新疆三剑客,馕、拌面、汤饭。馕是用吐努尔(馕坑)烤制而成,品种很多,根据加料不同,有油馕、肉馕、奶
期刊
总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被人们称作“死亡之海”,然而一种神秘而古老的荒漠鸟类却顽强地生活在大沙漠边缘,它们只要离开塔克拉玛干沙漠,就会莫名其妙地死亡。于是,人们就把它们叫做塔里木神鸟。它们的命运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紧紧相连,那么,神鸟的真正面目究竟如何?  探寻塔里木神鸟  为了寻找塔里木神鸟,在沙漠里5月已经十分酷热,我们前往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了艰难的探寻之旅。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沙
期刊
乌鲁木齐水磨沟区推出冰雪旅游大餐  2014年12月20日,在水磨沟区“水墨天山”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该区第五届徒步旅游节启动仪式暨职工徒步比赛举行。在此之后,冰雪游园、民俗社火、小年夜灯会等冰雪旅游项目将陆续启动。  今年农历小年夜和大年三十到水磨沟公园的市民,除去清泉寺进香还愿、游园赏雪,还可在公园看到雾气升腾的“小仙境”里灯火辉煌的景象,届时这里将举办灯会。在春节前后,水磨沟区各个街道也将推
期刊
三道岭人用他们默默的奉献铸就三道岭跨世纪的恢弘乐章,三道岭人用他们的坚守让“忠诚”二字显得具象,谨以此组照片和文字表达我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忠于职守接力奉献的三道岭人的仰望。  年轻的时候,我曾有机会去三道岭采访,那时交通极不方便,依稀记得坐了几乎一整天的火车抵达哈密,又换乘汽车颠簸,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一座热火朝天的煤矿,一群远离都市按部就班忙碌的人,一个略显简陋确又繁忙的小站,一列列满载煤炭的蒸汽
期刊
和田地毯与艾德莱斯绸、和田玉并称为“和田三宝”。一直以来在国内外闻名遐迩。现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仍收藏有和田手工地毯《石榴花》《卡其曼》等多幅。以至于有这样一句民间谚语:“昆仑山有多少玉石,和田的夜空有多少星辰;天上有多少云片,和田有多少花毯。”  古兰姆地毯的传说  刚到和田,迎面而来的朋友、和田市宣传部副部长魏永龙就急不可耐地告诉我关于和田地毯的故事,这使我在数次目睹和田地毯制作后一直想知道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