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香:价值观教育应谋求自在生命与自为生命和谐发展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x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金香在《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3期《我国价值观教育的错位与改进策略》一文中指出,价值观具有主体性、超知识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当前价值观教育存在把价值观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要求价值观整齐划一、学校教育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相冲突等问题,造成价值观的知识性教育与价值观养成、教育价值取向与人的自在生命、社会价值取向与人的自为生命、人的自在生命和自为生命等之间的张力,这是当前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
  想要解决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不强,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改变价值观教育的知识传授方式,使价值观内化到学生的品性中。即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进行价值判断、推理,自己得出善恶对错的结论,教师给予恰当引导和点拨以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内化吸收。同时,改革价值观教育的检验方式为听其言而观其行。第二,坦率承认多元价值,锻炼学生的鉴别力和坚守自我价值观的能力。一方面要包容多元价值,不强制性统一,另一方面创造多元价值环境,把学生放在已有价值环境和真实场景的价值冲突中,让他们通过比较、鉴别作出价值选择。第三,消除教育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冲突,谋求自在生命与自为生命和谐发展。其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点是,调整教育价值观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即承认人的利己心。承认利己心就是承认具有自在生命的人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倡导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美丽中国校园之旅”大型德育文化嘉年华活动,以《我的家在中国》系列读本阅读为基础,不断创设阅读活动方式,引领师生和家长借助游园活动设计,表达文化理解和爱国热情,并在游园活动中触摸中华文化,感受中华魅力,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德育读本;文化理解;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0)01-00-03  2016年末
摘 要 小学校有特殊的资源限制,在立德兴校中有诸多困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建设校史馆进行红色传承教育,通过故事游艺感受长征精神,通过博物馆参观培养家国情怀,在小学校里做德育“大文章”。  关 键 词 学校德育;立德树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3-00-02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第五小学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校,学生总人
近日,广东印发《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行动计划》(简称《计划》),推出33条具体举措,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计划》要求开齐开足體育课,培养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要求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同时,要立足本省实际,突出岭南文化特点,将广府
摘 要 统合课程是以客观世界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依据,按一定的关系将分门别类的课程要素有机组合,形成多维联系的结构性课程,可以强化道德教育内容的聚焦与联结,凸显道德教育方式的优化与创新,注重道德教育品质的提升与发展,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 键 词 课程育人;学校课程建设;核心素养;统合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0)07-00-
摘要 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研究为项目,发挥教研员的引领作用,从而组建网状学习型组织;通过调研拟定学科关键问题清单,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试点研究,以任务驱动教师自觉成长。由此,建设新型教师专业发展合作共同体,提升教师的课程、教学与教科研能力,实现了教研工作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 教研工作机制;学科教学关键问题;项目研究;教师合作共同体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和
摘 要 家校合作己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家校合作的效果将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分离是最大浪费。基于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视角,分析当下家校合作陷入低效化困境的原因,运用同构思想,构建行动目标和行动路径为内容的家校合作机制,以此来提升家校教育合力。  关 键 词 家校同构;家校合力;教育治理;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1-2年级)法治教育内容包括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等。因此,规则意识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点内容。而低年级儿童法治观念的培育重点自当是在正确儿童观观照下的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1]就此,笔者以“校园里的号令”(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一课为例作一探讨。  “校园里的号令”是第二单元第6课,承接第一单元
当前,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人人都追求幸福的时代。幸福,成了各行各业都力求实现的愿景。教育自不例外。为了实现幸福,学校德育可谓任重道远。如何才能在道德教育中体现幸福,在幸福中提升道德呢?这成为了学校德育工作着力探索的方向。2007年,罗村实验小学办学伊始,就努力践行“幸福教育”理念,开展了“拓展德育幸福之维——愉快德育的行动研究”。学校通过探索愉快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寓德育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之中,让
【第一次班会】  任四(4)班班主任不久,我便在一次班会课上,表扬了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进步较快的学生。被表扬的同学都很兴奋,爱发言的曼如和后进学生国团更是喜形于色,陶醉其中。按事先设计,接下来要给他们颁发奖品。  于是,我从袋子里取出一叠本子,说:“先请学习进步快的同学上台领取小奖品……”我满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开心而热烈的场面。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我十分意外。只见国团慢悠悠地走上讲台,低着头,
伴随信息时代与知识社会的转型,课程改革的最新转向是着眼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与适应新异情境的能力与品格。其中,合作(Collaboration)、沟通(Communication)、创造性(Creativity)与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几种通用核心素养。[1]而审视当下,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普遍采用课上教师讲授新知、课后学生作业的模式。此类教学,往往片面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