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儿童立场的规则意识培育策略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k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1-2年级)法治教育内容包括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等。因此,规则意识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点内容。而低年级儿童法治观念的培育重点自当是在正确儿童观观照下的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1]就此,笔者以“校园里的号令”(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一课为例作一探讨。
  “校园里的号令”是第二单元第6课,承接第一单元,依然是入学适应教育。本课以学校生活的规则意识建立为重点,旨在促进学生了解和熟悉学校生活的制度化象征——号令,并能依据号令作出相应的行动。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进而喜欢学校生活。此时,学生已入学一段时间,通过参加开学典礼、每日活动、晨会班会活动等,初步熟悉了校园的各类铃声,对不同号令包含的意义也有一定认知。因此,本课重点是帮助学生整理生活,在已有的碎片化生活经验基础上,系统地感知“号令”,按照要求作出正确回应,规范自身行为,学会自觉遵守校园生活规则。基于此,笔者尝试激活校园生活资源,设计了丰富的学习活动。
  一、发现榜样,激发遵守规则的动力
  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教育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因为儿童的能力与习惯往往是从模仿中习得的。在教学中,笔者重视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模仿中对规则产生积极的情感。当学生认识到规则协调了自己与同伴的关系,使生活更有序,活动更快乐,他们就会产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动力。
  课前,笔者剪辑了学校广播操比赛的录像,并拍摄了日常校园生活中,自觉、及时听从铃声指挥的学生照片和视频(包括本班学生)。课堂上展示这些资源,让孩子们说一说这些同学做得怎样,并当堂模仿。
  例如,播放高年级广播操比赛视频片段后,笔者请孩子们说一说:“看了以后你想说什么?你觉得大哥哥大姐姐有哪些地方做得特别棒?”“你也想做得这么好吗?你知道怎样才能做得好吗?”熟悉的课间操场景激活了孩子們的讨论热情,经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学生总结了诸多要点:体育课上必须认真听老师讲、跟老师做;早操时跟着领操的大姐姐大哥哥做,课后还可以找大哥哥大姐姐教……只要我们想学,肯学,就一定能做好早操!
  此时,笔者出示本班“小榜样”的照片:“我们班也有小朋友在早操时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看看他们排队时是怎么站的?”之后,请这些“小榜样”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有了高年级学生的示范,更有身边榜样的激励,孩子们学得非常认真。活动完成后,笔者对孩子不吝赞美,进一步让孩子们感受遵守规则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更加重要。“校园里的号令”要求学生听从铃声指挥。上课铃响必须马上进教室,不能磨蹭,教师则要提前几分钟走向教室;升旗仪式上要求学生不讲话、不乱动,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孩子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榜样资源,更好地激励学生产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动力。
  二、习得方法,促进规则意识践行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讲,规则意识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可能还会反复。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知道了铃声就是号令,懂得必须听号令指挥,按规则做事,但他们时常还会出现不当行为。有时,学生并非故意拖拉,而是由于收拾、整理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因此,要让学生建立并践行规则意识,教师还要和学生一起“找”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遵守规则的技能。
  在教学中,笔者设置了“课堂模拟”和“实战训练”环节,将校园活动请进课堂,更走出课堂,让孩子们通过体验与实践,掌握规则,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活动1:听一听,辨一辨:铃声告诉我
  教师播放下课铃声,提问:听到这个铃声后先要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总结:先整理好桌椅,做好下节课准备再离开教室,不然上课时会忙乱无序。
  之后,练一练(边念儿歌边做):一看桌面,二看地面,桌子排齐,凳子摆好。教师从旁检查,奖励“大拇指”给做得好的小组。
  教师播放早操集合号,提问:听到这个音乐后应怎么做?进而播放早操集合号响后的本班视频:有些同学拖拖拉拉不肯出教室;行进路上,由于出场晚了,跟楼上下来的高年级学生堵在一起……
  学生谈感受,找方法: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好?
  师生讨论后总结:号令响,马上到走廊集合排队,快速站到自己的位置上,立正,保持安静。
  之后,请孩子们一起按铃声指挥做一遍,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做得好的小组奖给“大拇指”。出现拖拉、不整齐情况的小组,再尝试学习。)
  如此,不仅引导学生明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还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尝试直至规范。这样的训练,调动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有利于记忆的加深和对规则意识的深入感悟。
  活动2:实战训练
  要形成规则意识,仅靠一节课的讲授是不可能的,学生必须在真实生活中反复实践。因此,规则意识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还须延伸至课外。
  本课学习后第二天,笔者留意观察:上课预备铃响后,学生能做到马上回教室。但是,教室秩序依然比较混乱。于是,笔者及时提醒:预备铃声响,我们应该怎么坐呀?孩子们警醒,立刻坐端正了。周一升旗仪式前,笔者不忘提醒:还记得集合号响后、升旗仪式上该怎么做吗?孩子们纷纷表示记住了。笔者趁势鼓励:那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做得最好。这次整队,孩子们基本做到了“静齐快”,升旗仪式上也没有孩子乱动。可以说,学生每天的校园活动,都是在践行“校园号令”,内化“规则”。
  规则意识的建立离不开儿童自身的生活体验与实践。在习得规则的过程中,学生会体验到自身生活经验与书本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2],进而与规则产生共鸣,才能使规则逐渐内化为自身的成长需要。
  三、正面评价,促进规则意识内化
  正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的,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提升。评价本身就是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笔者将评价带进儿童的日常校园生活,通过正面激励,不断强化其遵守规则的行为,促进规则意识内化。
  在本课结束时,笔者设计了课外小竞赛——“校园号令我会听”。竞赛为期一周,由学生自己、小组长、班长和老师担任评委,比一比哪个小组收获的大拇指最多。以此鼓励孩子们系统关注日常校园生活中的各种铃声,听从号令,自觉规范行为。于是,接下来的一周,校园出现了如下场景:
  预备铃刚响起,多数小朋友马上将小手平放桌上,腰板挺直,目视前方。老师及时表扬了她们,其他小朋友马上也停下手头的“活计”,端正坐好。
  出操了,伴着集合号,小朋友们快速来到走廊排队。班上平时表现一般的两个孩子昂首挺胸,站得笔直,明显是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立刻点名表扬了他们。很快,两行队伍变得整齐、笔直,讲话声也停止了。老师不断点名表扬孩子们,被点到名的小朋友面露笑意,走路时手臂摆得特别有力,脚步声也整齐了。
  ……
  班级评比墙上,孩子们的星星越来越多,遵守号令的规则意识自然越来越强。笔者用相机记录下他们在课前准备、升旗仪式等瞬间的身影,和他们一起欣赏、交流,互相鼓励做得更好。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规则意识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观照儿童的生活经验,整合与提升多种法治教育资源,从而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才能让学生将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需要,真正形成规则意识。由此,让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
  参考文献:
  [1]雷劲.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7(1):11.
  [2]孙彩平.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92.
  (作者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江苏苏州 2152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摘 要  失范行为作为一种对社会规范、规则的破坏和不遵从,可以被视为道德教育的失效。对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是学生失范行为的重要诱因之一。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诊治,可以阻止失范行为的发生,从而达成德育目的,释放德育的功能。  关 键 词  德育功能;失范行为;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7-00-03  一、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如何与时俱进,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成为城乡结合部地区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立足区域教育实际,找到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的德育理念,以此引领学校开展有效的顶层设计,依托德育活动课程化,创生德育课程的校本实践创新,是一条区域德育创新发展的成功路径。  關 键 词区域德育;城乡结合部教育;顶层设计;校本德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
爱需要说出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即使是古时君子, 在重“行”的同时,也是很讲究“言”的。这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沟通造就理解,理解化解矛盾,缔造和谐。教师该如何适时、适当地表达自己的爱呢?  一、“言”在犯错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调皮捣蛋的小学生!“爱之深,责之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应及时表明心迹,以避免师生间出现误会。  班上一名学生的10元钱不翼而飞了。调查发现,钱是
目前,全国多数省、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考都采取了开卷形式,考试同时具有毕业暨升学的双重功能,作为毕业考试,中考试题必须重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作为升学考试,试题又必须凸显一定的能力立意。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复习实效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永恒的课题。笔者通过抓好“三点一线”,有效提高了复习实效。下面,笔者以苏人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一课的复习为例,谈谈具体策略。  一、
摘要:“美丽中国校园之旅”大型德育文化嘉年华活动,以《我的家在中国》系列读本阅读为基础,不断创设阅读活动方式,引领师生和家长借助游园活动设计,表达文化理解和爱国热情,并在游园活动中触摸中华文化,感受中华魅力,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德育读本;文化理解;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0)01-00-03  2016年末
摘 要 小学校有特殊的资源限制,在立德兴校中有诸多困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建设校史馆进行红色传承教育,通过故事游艺感受长征精神,通过博物馆参观培养家国情怀,在小学校里做德育“大文章”。  关 键 词 学校德育;立德树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3-00-02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第五小学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校,学生总人
近日,广东印发《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行动计划》(简称《计划》),推出33条具体举措,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计划》要求开齐开足體育课,培养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要求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同时,要立足本省实际,突出岭南文化特点,将广府
摘 要 统合课程是以客观世界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依据,按一定的关系将分门别类的课程要素有机组合,形成多维联系的结构性课程,可以强化道德教育内容的聚焦与联结,凸显道德教育方式的优化与创新,注重道德教育品质的提升与发展,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 键 词 课程育人;学校课程建设;核心素养;统合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0)07-00-
摘要 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研究为项目,发挥教研员的引领作用,从而组建网状学习型组织;通过调研拟定学科关键问题清单,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试点研究,以任务驱动教师自觉成长。由此,建设新型教师专业发展合作共同体,提升教师的课程、教学与教科研能力,实现了教研工作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 教研工作机制;学科教学关键问题;项目研究;教师合作共同体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和
摘 要 家校合作己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家校合作的效果将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分离是最大浪费。基于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视角,分析当下家校合作陷入低效化困境的原因,运用同构思想,构建行动目标和行动路径为内容的家校合作机制,以此来提升家校教育合力。  关 键 词 家校同构;家校合力;教育治理;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