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数学课堂“说”的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vio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今天,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今天,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说数学”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性,理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说数学”的机会,提供“说数学”的时间,引导和激发学生“说数学”。但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说数学”变相成了教师提问,学生缺少问题探索过程,缺少创新精神,习惯于教师的知识灌输,缺少合理猜想。在小组合作讨论时,缺少对讨论主题深入的认识。“题海战术”挤占了学生积极讨论、分析的思维过程,导致学生不敢说,感觉说很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重视学生说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着力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肯说、想说、能说,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激励常“说”
  即多给机会,及时评价,正面鼓励,让其肯说。我们班在平时数学课上,发言积极、声音响亮的只有那么几个同学,有的人虽然会说、想说,却不敢说。那些不敢说的同学,思想压力太大,有的怕说错了别的同学笑话,有的是基础差不懂自然就怕说。为此,我就为那些不敢说话的学生创造机会,遇到比较简单、容易说的题,多鼓励这些学生站起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同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在每一次小小的尝试中感受“说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如在讲解这样一道题:彬彬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2分。第三次测验后,计算三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5分,他第三次测验得了多少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这一题比较简单,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我请一位平时很少回答问题的周思嘉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她回答说:“先求彬彬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数学测验的总分,82×2=164(分);再求三次测验的总分,85×3=255(分);最后三次测验的总分-彬彬第一次和第二次数学测验的总分=第三次测验的分数,即255-164=91(分)。”回答结束后,我的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你说得真有条理,非常好),深深地打动了她。自从这次之后,我发现她在数学课上自信了,愿意站起来说了,“说数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帮助那些想说而不敢说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消除了学生说话时的紧张心理,激发了学生敢说的勇气。
  二、讨论诱“说”
  讨论诱“说”即组织讨论、相互启发、形成氛围、让其想说。在这里强调的是要有序地讨论,小学生要逐步培养他们的讨论规范,刚开始时可一步一步地安排,先是同桌讨论,然后是四人小组讨论。可以采取轮流当组长、小组发言人,或是给学生编号,按着号码依次发言。这样可以让更多学生的说的能力得到提高。其实可以讨论的内容很多,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计算比例。
  3∶6=4∶8 0.4∶0.8=1.2∶2.4 18∶30=3∶5
  5/8∶1/4=7.5∶3 13.5∶3=9∶2 3/5∶6=1/4∶5/2
  ……
  小组讨论交流: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点或规律呢?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通过在小组活动中反复说,从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样,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讨论也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注入活力。
  三、直观引“说”
  直观引“说”即演示操作、提供事实、引导观察,让其有说。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大声或者小声地说着自己的想法,还非常乐意与同学交换意见。老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充分地说,在交流中提高“说数学”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比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然后动手操作,小组内共同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如果叫学生看着书上的三角形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学生就不会说。但让学生在小组里先合作折一折或撕下三个角拼一拼,一边折一边说,或者一边拼一边说,个个都能说。因此,善于挖掘教材,充分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形成直观的数学形象,让学生在操作中发表观点,形成争论,在情境体验中学会交流。
  四、开放练“说”
  开放练“说”即内容开放、面向全体、合理引导、让其能说。我们可设计一些难度适中具有可研究的开放性练习,实施教学内容开放,是发展学生“说数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例如,设计“无问题”练习,即只有已知条件,而无结论。或者设计添加其中一个已知条件,然后根据自己添加的条件解答。
  如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补充条件,列算式。果园里有苹果树200棵,?摇 ?摇 ?摇?摇20%,梨树有多少棵?学生从已有条件和问题考虑,然后自己添加条件,最后根据自己添加的条件解答。又如学了分数的意义后,设计这样一题:鸡有36只,鸡的只数比鸭多18只,比鹅的只数少72只,?摇?摇 ?摇?摇?要提出问题,必须搞清鸡、鸭、鹅各有多少只,然后再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如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鹅的几分之几,等等。通过开放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无论程度如何,学生都会说出一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快乐,不至于学生无从说起,从而发展学生“说”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说”的能力,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说数学”这根“主线”,引导学生多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那么,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必定会思维缜密,兴趣盎然,在交流与体会中获得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数学差异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一节好课的评判标准,以及教研组如何为教师搭建有效的教研平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差异化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一、数学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数学教学之初,是从学习和模仿一定的教学模式开始的,但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忘记模式,是无模式化。这里提到了“教学策略”,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教学理念”,这两个概念与“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是:“
摘 要: 文章立足于课程理念,深入浅出地分析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建构和完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模型 学习场景 操作体验 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深化数学体验,自主地
“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从教具的发展历史看,教具起源于自制教具,“自制教具”的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具发展的始终。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它比一般教具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而更具使用价值。省级课题“小学数学自制教具的研究和探讨”正是基于此申报立项的。课题组要求只要是能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我们就应该制作教具。经常这样的
[目的]优化石蜡切片制作前期处理——固定和脱水条件.[方法]对比Bouin固定液与4%多聚甲醛两种不同固定液在4℃和室温不同时长下的固定效果;对比6 h和18 h时长的脱水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眩晕病症患者致病因素.方式: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眩晕患者50例,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疾病危险因素,检查患者神经系统以及身体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原有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数学的相关知识,并学会对其进行灵活运用。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暴发,作为首都南大门,保定迅速掀起了一场可歌可泣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保定日报》肩负党媒责任,用一手的新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可见,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各个年级阶段,教材就有意识地安排了估算内容。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估算教学的看法。  一、充分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估算的好习惯,应该在一定的具体情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日常
摘 要: 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等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凸显数学课堂的文化属性,研究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 文化属性 学习能力 内在潜能 自学能力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