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特点及运用方法分析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教科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载体,因此,怎样进行有效地挖掘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以及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便成为了目前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小学教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科书随之也进行了调整。现阶段,在教科书中加入了大量的习题,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结合,本文从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方面出发,对其特点和运用方法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能更丰富音乐的表现力,运用信息技术在音乐中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使音乐的内涵扩展度得到不同程度的表现,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信息量、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加深师生高效便捷的沟通。  关键词:信息技术 音乐 体会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244-01  随着
许多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仁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困惑:语文课安排的课时不少,力气也没少花,可为什么就是效果不高呢?多年的教学研究告诉我,其主要原因是教者忽略了因材施教。即我们许多教者,不管什么课文,都采用一成不变的固定教学方式——审题、朗读、分段、讲解、总结等,没有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改变这一做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 思想性强的课文采用朗读教学法
针对某型号内燃机车柴油发电机振动超标问题,通过振动测试对比发电机固有特性和振动特性,发现发电机固有频率与工作频率倍频接近是导致某些转速下的振动超标主要原因。通过模
情境教学强调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教育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并参考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利用师生交流、认知客体转移等手段,进行情感氛围的重新创设,以产生更加适宜的学习认知环境,让学生有更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认知指导模式。  一、从历史还原角度创设情境  从本质上讲,语文教学与案例教学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教师帮助学生研读经典名篇,增强学生的文字驾驭及语言应用能力。为了将经典
<正>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作为拥有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