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新教育”的见解点滴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5126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史上的确有过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文明古国的称号,但是那已是昨日黄花;在中国的近代、现代以至当代,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方面,都无法跻身于世界第一流的行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在于中国没有培养出大量的创造性人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人已经立下志向,要在下个世纪50年代达到中等国家的发展水平。
  如此艰巨而漫长的历史重任,没有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成千上万的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创造性人才,是难以实现的。有人羡慕美国的发达,其实美国不过是创造性人才多一些而已。据有关资料统计报告,近几年来,西方世界一些最主要科技成果的60%是由美国首先研制成功的。
  而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思维方式根深蒂固,虽然早在20年代,陶行之先生就曾提出并实施过创新教育,但直到今天,我国的创新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西方创新教育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为西方文明建设造就了无数创造性人才。面对此现状,我们只有奋起直追!
  目前,我国各地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孰不知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素质教育的最佳突破口!创新教育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
  有人曾给它这样下定义:“通前人未通之理,言前人未言之言,悟前人未悟之悟”这就是创新,我觉得这很有道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悟”字,将不可言传的知识转化为可言传的知识,这就是“悟”。“悟”包括领悟、渐悟、顿悟、觉悟等等,其中“顿悟”就是“灵感”,这是研究创新性思维的重要课题,可以这样说,没有“悟”,就没有创新,有了“悟”才可能有创新。
  按照创造的过程进行教学,就是创新教育,具体地说创新教育是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思维,从而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课堂教学乃是主渠道,要充分发挥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大家知道:医学科学研究证实,一个人的大脑,其左半脑和右半脑有明显分工,左半脑是抽象思维中枢,右半脑是形象思维中枢。左半脑思维材料侧重语言、数学、逻辑推理等,右半脑思维材料侧重形象、想象、空间位置等。右脑思维是非语言的,记忆容量大,才思敏捷度高。创新能力主要来自右半脑。教师的责任就是如何在课堂上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语言的东西非语言化,从而促进右脑思维。
  以我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地图、使用地图和绘制地图的技能为例,我是这样做的:先启发学生把每一分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居民、经济发展情况等这些抽象的、可以言传的知识统统都反映在地图上,做到形象化、直观化、使语言文学的逻辑记忆变为空间位置形象记忆,效果很好。
  一个单元学完后,几个分区变为几张图纸,使学生一看地图(自己画的)就会把一连串的知识浮现于脑际,真是“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再比如: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时,真正做一做实验:把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面,拿手电筒比作太阳,地球仪比作地球,把地球公转示意图演示给学生,更可引发学生的“直觉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非语言和直觉的习性,相比单纯的“说”教,学生好理解得多!
  总之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知识进行还原,是指形象化,有利于右脑创新思维的形成。
  究竟创新教育的模式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认为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感性体验。让学生获得表象的、意会的、经验的、不可言传的知识,简言之,就是要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第二:问题思索。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提问,使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课堂上,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向学生依次呈现各类问题,创设一个问题情景,把学生带入良好的探究氛围中,使学生在求知欲与好奇心的支配下,积极思考,自由交流。这其中要求教师应给学生适时、适度的启发,因为启发与创新是密切相关的。
  第三、理性讲授。让学生获得理性认识,是否掌握了这一理性认识,尚需要让学生加以具体应用,教师给与反馈评价,使学生知道正确与否,从而深化理性认识。
  将以上几点有机的组合起来,就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过程。众所周知,长期应试教育的模式,使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和“一言堂”,学生擅长于知识的被动接受和模仿,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必须澄清这样一个观念: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激励启发和引导,指导学生“学”,提倡以学生自由发现为主的科学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推陈出新,开辟新的道路。
  目前,我国升高中、升大学的考核重在知识的记忆,忽略了大部分创新教育的考核。既片面又狭隘,国家也在进行升学制度的改革,但进展好像不大。要想全面推行创新教育,必须建立一套新的评价体系来考核学生。因此,中考和高考制度的形式和内容都须尽快变革,否则落实“创新教育”将只是一句空话。
  总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今天的学生将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去学习和研究他们现在还想象不到的问题和新事物。因此,我国的教育应实施并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怀疑、探索、创新等创造性思维品质。为他们成为未知世界的开发者,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打好坚实的基础。
  (河北正定县弘文中学高中部)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在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根据品德教学的几个特点开展教学   1.使学生能够自己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2.能够针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即参与学,又参与教。   4.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正确的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
期刊
生理心理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境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认知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二十世纪末,布朗等人进一步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所以,在课堂中创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   一、虚拟情境设计   有时,有些物理知识从正面理解较为抽象,若以虚拟法从
期刊
当班主任已有七个年头了。可是我带班,基本上算是随性而为,没有什么系统的理论,自认为文采不行,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题目就叫随笔吧。今年作为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压力大、辛苦是预想当中的事情,然而一年下来,回想这段历程,收获却很大。学生们成长成熟了,高考也顺利地完成预期的目标。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的几点:  一.给他们所需的——班干部的选拔  刚上高三,班级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班干部的选拔。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课堂交流在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英语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它不仅是课堂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语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能否恰当地运用提问直接影响着课堂交流的效果。本文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大纲和指导思想,从课堂提问的艺术进行探索,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提问;艺术
期刊
摘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 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一、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对语感材料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便难以养成丰富的语感
期刊
高中学生较之于小学初中学生更具有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与老师之间更能进行语言、思想、情感的沟通。更需要课堂的活跃性和幽默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学生的激情、激情比方法更重要。所以改变古板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呢?我在教学的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供同仁借鉴。   一、精讲解、多联想  将难以理
期刊
心理学认为: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及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在化学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化学活动时具有能力的差异,同一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化学活动中表现的能力也有差异。  适度的焦虑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焦虑势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适度焦虑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符合学生的学
期刊
一、问题   随着学校体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学校体育将面临着众多的问题要去探讨、研究解决。实行中考体育加试十多年来,在多年的初中教学实践中,发现50米跑途中跑的教学训练方法:采用实心球设置的“竹间式”途中跑的教学法,以完整教学为主,启发式教学与个别对待相结合的模式比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要好。   现有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每学年都有50米短跑,也是中考和体育达标的测试项目。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体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
期刊
自我效能感是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的,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为能力的信念。它涉及的不是工作和行为技能本身,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或行为的自信程度。  例如,老师知道:认真教学,会提高数学教学成绩。在这里,“提高数学成绩”是“认真教学”这一行为的结果期望,而老师对自己认真教学(以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成绩的结果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