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00-01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歇。”我的理解是:生活永远不会停息,好的文章会不停地涌现。可是,学生怕写作、老师苦习作指导却是不争的事实。从教十几年来,我积极参加语文课程改革,致力于习作教学,细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近日再读《语文课程标准》,一句“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惊醒梦中人!我们一切教学工作不正是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吗?——只要让学生真正地热爱生活,他们就一定会爱上作文。
一、因为爱生活,所以爱表达
课余时间,校内校外,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充满欢声笑语。见到老师敬礼问好,看到垃圾弯腰捡起,做值日尽心尽职,前面的小弟弟摔倒了过去扶起……这一切是那么的温馨,这一切又何尝不是习作的优秀素材呢?有很多孩子会把生活中的片断说出来,可是让他写那就是“茶壶里倒饺子”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架设说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会表达。怎样让学生把说的写下来,让他们学会表达呢?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文辞兼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教材,以读促写。
生活中的素材遍地都是,作文就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欲望一但被激起,会带来无尽的收获,而作文前“说”的热身,“表达”的训练,无疑给作文丰富的天地打开了一道大门。
二、因为爱生活,所以爱积累
学生的生活都比较丰富,可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家与学校两点一线,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实在没什么好写的。导致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就是积累的欠缺,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要使学生做到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学生脑海里必须有丰富的习作素材积累。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品味生活,累积点滴。鼓励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写日记就是一项很好的生活积累。比如在双休日,不布置抄写等机械作业,要求学生跟大社会,大自然广泛接触,课外生活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要求学生注意留心各种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材料,自己做的,看到的,听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电视上的,书报上的;家里的,学校的,社会上的;正面的,反面的……都可以。用上一个小本子,记下该事情的梗概,每人每周至少记下一个材料,多的更好。这样学生就收集了许多真实的材料,也在记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教师再利用晨会十分钟展示他们记下的观察日记,点评部分优秀的记录,及时表扬和鼓励部分学生,以此促进学生的记录热情。有了丰厚的生活积累,学生习作将如溪水般自然流畅。
三、因为爱生活,所以爱观察
习作应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然而,要做到这样,就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观察训练。如:教学《课间十分钟》一文时,刚给学生上完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时,我马上让学生观察“从上课铃响到开始上课”这短暂的1分钟时间里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出来。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大多数同学写的形象生动。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课间光想着玩了,上课铃一响,哎呀!还得上厕所呀,怎么办?还得去呀!别无选择,只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厕所冲去,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了下来,差点来了个空中翻,幸免受伤,躲过这一关,又急急忙忙冲向厕所。刚跑到厕所门口又与从里面赶着出来的同学撞上了,顾不得说声对不起,上完厕所,来不及系裤带,只好边跑边系。当喘着粗气跑到教室门口时还是晚了。同学们看到我这狼狈的样子,不禁大笑。”短短的二十分钟后,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跃然纸上,接着请同学们当堂朗读交流讲评。学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上了一节愉快的作文课,没有谁觉得这篇作文很难写,相反还显得意犹未尽,待下课了还拿着自己的习作四处交流。我认为作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经常进行这样的现场观察与写作指导,既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更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是趣味。
四、因为爱生活,所以爱动笔
拥有一个新玩具,得到一本渴望以久的新书,考试取得好成绩,听到同学的一声称赞……这一切都会让一个孩子欢欣鼓舞。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在参观、游戏、游览、各种比赛等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用眼去细看、用耳去聆听、用嘴去询问、用脑去思索。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动笔记录生活,摘录与活动有关的美词佳句,交流欣赏所记载的资料,从中体会乐趣,领悟道理。
五、真正爱生活,就爱上作文
一位四年级教师上作前指导课:我喜欢的 --。他先让每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最喜欢的小玩具,只见课桌上玩具琳琅满目,有五彩塑料花、小娃娃弹琴、黑猫警长、摇控汽车、三色培乐多……学生个个喜形于色。然后教师启发谈话:你拿了什么玩具?为什么喜欢它?接着师生一起命题并提出三点要求:(1)在横线上填一种玩具,如小娃娃、电动马、小汽车……。(2)写出小玩具的特点,围绕喜欢写,写出感情来。(3)注意有层次地叙述,语句通顺。最后教师以黑猫警长为例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有层次地叙述。面对五彩缤纷,精巧玲珑的玩具,学生兴趣盎然,似乎有写不完的话,只写了半节课,草稿已基本完成。教学过程如此顺畅,学生习作热情如此高涨,原因何在?因为教师创设了诱人的情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营造了写作氛围,学生们边观察边写作,增添了情趣,降低了难度。教师从启发谈话开始,面对日夜相伴的玩具,学生的习作动机被激发出来了。有了这种强烈的需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如上下句连接不起来,缺少词语,不会标点等等,都会努力去克服。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我还要更加深入地引领着学生走进生活细微处,让他们品味生活的灿烂,习作乐趣更高涨。
如果说生活中处处是素材,那是因为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如果说世界上充满温情,那是因为你有一颗勤于体味的心灵。凡人琐事可写得生动形象,只要你将所学技巧活学活用;闲言絮语可逗得人怡然捧腹,只要你不断盘点生活中的语言宝库……学以致用,厚积薄发,世间百态自然可形神俱备,跃然纸上。所以说:“热爱生活,就爱作文,也一定会作文!”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歇。”我的理解是:生活永远不会停息,好的文章会不停地涌现。可是,学生怕写作、老师苦习作指导却是不争的事实。从教十几年来,我积极参加语文课程改革,致力于习作教学,细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近日再读《语文课程标准》,一句“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惊醒梦中人!我们一切教学工作不正是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吗?——只要让学生真正地热爱生活,他们就一定会爱上作文。
一、因为爱生活,所以爱表达
课余时间,校内校外,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充满欢声笑语。见到老师敬礼问好,看到垃圾弯腰捡起,做值日尽心尽职,前面的小弟弟摔倒了过去扶起……这一切是那么的温馨,这一切又何尝不是习作的优秀素材呢?有很多孩子会把生活中的片断说出来,可是让他写那就是“茶壶里倒饺子”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架设说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会表达。怎样让学生把说的写下来,让他们学会表达呢?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文辞兼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教材,以读促写。
生活中的素材遍地都是,作文就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欲望一但被激起,会带来无尽的收获,而作文前“说”的热身,“表达”的训练,无疑给作文丰富的天地打开了一道大门。
二、因为爱生活,所以爱积累
学生的生活都比较丰富,可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家与学校两点一线,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实在没什么好写的。导致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就是积累的欠缺,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要使学生做到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学生脑海里必须有丰富的习作素材积累。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品味生活,累积点滴。鼓励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写日记就是一项很好的生活积累。比如在双休日,不布置抄写等机械作业,要求学生跟大社会,大自然广泛接触,课外生活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要求学生注意留心各种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材料,自己做的,看到的,听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电视上的,书报上的;家里的,学校的,社会上的;正面的,反面的……都可以。用上一个小本子,记下该事情的梗概,每人每周至少记下一个材料,多的更好。这样学生就收集了许多真实的材料,也在记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教师再利用晨会十分钟展示他们记下的观察日记,点评部分优秀的记录,及时表扬和鼓励部分学生,以此促进学生的记录热情。有了丰厚的生活积累,学生习作将如溪水般自然流畅。
三、因为爱生活,所以爱观察
习作应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然而,要做到这样,就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观察训练。如:教学《课间十分钟》一文时,刚给学生上完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时,我马上让学生观察“从上课铃响到开始上课”这短暂的1分钟时间里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出来。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大多数同学写的形象生动。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课间光想着玩了,上课铃一响,哎呀!还得上厕所呀,怎么办?还得去呀!别无选择,只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厕所冲去,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了下来,差点来了个空中翻,幸免受伤,躲过这一关,又急急忙忙冲向厕所。刚跑到厕所门口又与从里面赶着出来的同学撞上了,顾不得说声对不起,上完厕所,来不及系裤带,只好边跑边系。当喘着粗气跑到教室门口时还是晚了。同学们看到我这狼狈的样子,不禁大笑。”短短的二十分钟后,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跃然纸上,接着请同学们当堂朗读交流讲评。学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上了一节愉快的作文课,没有谁觉得这篇作文很难写,相反还显得意犹未尽,待下课了还拿着自己的习作四处交流。我认为作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经常进行这样的现场观察与写作指导,既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更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是趣味。
四、因为爱生活,所以爱动笔
拥有一个新玩具,得到一本渴望以久的新书,考试取得好成绩,听到同学的一声称赞……这一切都会让一个孩子欢欣鼓舞。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在参观、游戏、游览、各种比赛等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用眼去细看、用耳去聆听、用嘴去询问、用脑去思索。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动笔记录生活,摘录与活动有关的美词佳句,交流欣赏所记载的资料,从中体会乐趣,领悟道理。
五、真正爱生活,就爱上作文
一位四年级教师上作前指导课:我喜欢的 --。他先让每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最喜欢的小玩具,只见课桌上玩具琳琅满目,有五彩塑料花、小娃娃弹琴、黑猫警长、摇控汽车、三色培乐多……学生个个喜形于色。然后教师启发谈话:你拿了什么玩具?为什么喜欢它?接着师生一起命题并提出三点要求:(1)在横线上填一种玩具,如小娃娃、电动马、小汽车……。(2)写出小玩具的特点,围绕喜欢写,写出感情来。(3)注意有层次地叙述,语句通顺。最后教师以黑猫警长为例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有层次地叙述。面对五彩缤纷,精巧玲珑的玩具,学生兴趣盎然,似乎有写不完的话,只写了半节课,草稿已基本完成。教学过程如此顺畅,学生习作热情如此高涨,原因何在?因为教师创设了诱人的情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营造了写作氛围,学生们边观察边写作,增添了情趣,降低了难度。教师从启发谈话开始,面对日夜相伴的玩具,学生的习作动机被激发出来了。有了这种强烈的需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如上下句连接不起来,缺少词语,不会标点等等,都会努力去克服。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我还要更加深入地引领着学生走进生活细微处,让他们品味生活的灿烂,习作乐趣更高涨。
如果说生活中处处是素材,那是因为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如果说世界上充满温情,那是因为你有一颗勤于体味的心灵。凡人琐事可写得生动形象,只要你将所学技巧活学活用;闲言絮语可逗得人怡然捧腹,只要你不断盘点生活中的语言宝库……学以致用,厚积薄发,世间百态自然可形神俱备,跃然纸上。所以说:“热爱生活,就爱作文,也一定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