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君还“活着”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bb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87-01
  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其思想内涵往往大于作品本身,他笔下的许多人物形象,如“阿Q”、“狂人”、“闰土”、“涓生”、“子君”……,已深深地烙在国人的脑海中,成为“他们”的代表,时时惊醒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记得十二岁那年看过一部电影叫《伤逝》。也许看不大懂,至今的印象只记得有个男子, 在烈火面前紧握双拳在呐喊。上师范时,学习《伤逝》,只觉得鲁迅先生突破了其它作家写婚恋问题的窠臼,没有让年轻恋人因为封建制度而“鸳”、“鸯”单飞,让人遗憾、愤怒,而是直接从“已婚”状态入笔。后来,经过二十年的社会、家庭生活体验,尤其是一场失败的婚姻,使我对鲁迅先生的《伤逝》有了新的思考,我感悟到他的文章要用生活实践去解读。有了相当的生活经历,再读他的作品,他的文章的穿透力将会直达我们灵魂深处,给我们以启迪与指引。
  我手头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文集》,其中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全部文稿。《彷徨》一册中对《伤逝》一文作如下解读:《伤逝》于1925年10月20日作,这篇作品以描写涓生与子君从恋爱、结合到离弃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的生活为内容,恋爱阶段并非小说的重心,在他们身上分明带着“五四”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显著特点,他们在时代潮流里勇敢地接受了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爱情自由等新思想,为了争取获得个人幸福,他们勇敢地向封建势力展开了挑战,家庭的束缚、社会的非议全被他们置于脑后,但是子君在结婚之后,便一头沉入小家庭的琐事之中,慢慢地走上了一条旧社会为妇女安排的老路上去了。而涓生则在为生活的奔忙中挣扎——失望——颓唐。当子君走后,没有人再“捶”他的衣角,他有出路了吗?仍然没有,无非离开玄北胡同又回到先前借住过的会馆里去罢了。
  鲁迅通过小说的艺术形象告诫青年们,不能将自由婚姻作为自己奋斗的终极目标,在获得个人的爱情幸福之后,必须向更高的理想境界奋斗,如果不解除旧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压迫,个人的幸福是没有保障的,涓生和子君的爱情苦果正包含着这样的人生哲理。
  《鲁迅文集》此段关于《伤逝》的导读解析,是大多数导读解析文章的代表,笔者在此并不否定以上观点,只是试图用现代人的视角来分析“涓生与子君”婚姻悲剧的症结。这些解析与说明,较多地强调了“封建制度”、“旧的礼教”、“黑暗社会”、“民众的麻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等社会因素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当然,这些解读是的确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因为文学本身是反映社会现实的。然而,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若能弱化当时的社会背景,以更纯粹的眼光更鲜明地感觉“形象”,去重新审视故事中的人物(及其生活),似乎更易产生共鸣,能更分明地感觉到这些人物还鲜活地生活在我们之中。下面是笔者试图以当代社会作背景,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解析《伤逝》里主人公的爱情所得,请专家指正。
  一、纯洁的爱情意味着彼此为对方牺牲与担当。涓生没有做到,当生活中柴米油盐真出了问题的时候,他没有去想更好的办法来挣钱养家糊口,而是在“节俭”上下功夫,亏他能想到少一个活物便少一份开销,先是放掉了阿随,接着又用那知识分子固有的藏掖不住内心的苦瓜表情与知识分子的推理与叙述逼走了子君。而子君呢?她的奋斗目标似乎就是幸福的婚姻与生活,资产阶级贵妇人的习气被模仿的真像,养庞物小狗、小鸡,且什么事也不做,只会空谈爱情与个性解放,自尊与敏感导致自卑,当涓生放走了阿随,她被刺疼了,加之涓生的颓唐表情和词不达义的叙说,使她的希望幻灭,便知趣地离开了涓生,离开了曾给她带来欢乐与不幸的家。从这个角度看来,他们没有谁会为对方着想,没有谁会为对方担当。如此,爱便是苍白的,最终必然走向毁灭。
  二、家庭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似乎与第一个观点相似,但本质有所不同,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往往与其“经济收入”与“家庭贡献”成正比。尤其反映到夫妻二人的地位上,谁的经济收入多,谁的地位就高,说话就有底气,否则,只能低三下四看人眼色行事。涓生被子君累赘,子君依附于涓生的原因 ,就是因为涓生在报馆里做翻译,多少能挣几个钱,如若是子君在报馆当翻译,涓生在家当家庭主男,那又怎样呢?我想,其结果无非是悲剧角色的互换,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带有浪漫色彩的爱情。
  三、物质的贫困必然导致精神的贫困,精神的贫困必然会腐蚀婚姻的基础。早先,涓生和子君在争取爱情幸福的时候,他们的眼中只有“自由与爱”,当进入“婚姻状态”,社会的黑暗与他们自身的弱点把他们逼到只有“半株白菜”的时候,爱是那么的苍白,“个性自由”是那么的空洞乏味,他们不再说雪莱,不再谈《诺拉》、《海的女儿》,他们只能不得不“筹钱吃饭,吃完饭筹钱”。物质的贫困改变了他们的思考方向——必须想吃饭问题,当吃饭真成了问题的时候,他们的神情——只有沉默,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他们的精神状态——就如蜻蜓在恶作剧的坏孩子手里一般,被系着细线,尽情玩弄、虐待……这一切,不就是物质的贫困导致的精神颓废,接下来“子君离开”,也许就是他们唯一且最好的选择。
  简而言之,爱情需要付出,爱情需要基础,爱情更需要培育。离开了这些,爱情只能是虚幻的,即使有了,也是昙花一现。这可能是人性的必然。
  以上便是笔者以《伤逝》为例感悟鲁迅文章给人的思考,可能会贻笑大方。但是,反观现代人对鲁迅文章的理解与把握,仍大多停留在文学性、艺术性、社会性等方面,其它关于人性的剖析,由于害怕误读或引发争议,而一直在人云亦云。其实,文学作品中作者主观意图或许就是前几段文字解析,然而,客观结果给予人们的思考却远不止于此——不是深度,而是宽度。许多读者很容易用文学作品中人物对照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人,大家看到悲苦女人,便想起祥林嫂;大家看到自欺欺人,能自解自嘲的弱者,便想起了阿Q;多年在外不回家,回到老家见到儿是的玩伴,便想到了“闰土”;遇到做事没有原则的人,就想起了方玄绰的“差不多”、 “都一样”;遇到读死书教死书的老师便想起“孔乙己”……
  鲁迅的伟大,正是因为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在更多国人心中活着,虽然阅读者的文化层次、生活经历、个人体验参差各异,但在更长的时间里被人讲述着,在更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被人对比着,念叨着,能使迷惘者找到曙光,清醒者愈加清醒。
  “子君”还活着,子君、涓生、阿Q……他(她)们身上的人性光芒,让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抬头凝望着、对照着、反思着、前行着。
  在此,笔者认为赏析鲁迅先生等古今中外优秀作家作品时,可以尝试用以下的解析方式:弱化原作的社会背景,渗透现代意识、背景,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去揣摸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状态、规划他们的生活轨迹,我们便能从除却“社会因素、时代因素”的人物命运中找到人性本身的诸多问题。“他们”身上的风采与污垢在我们的身上或多或少的残存着,有些甚至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我们同样可以被“他们”牵引着,以对比的方式来审视我们自己,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参考文献:
  张红. 王爽.《鲁迅文集》导读本.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7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界的基本共识是,小班教学模式不仅意味着班级学生人数的减少,还代表了一种与原有大班授课教学模式相对的、精细化的全新模式。采取小班教学是一个系统化工程,目前亟需改善对此的滞后认识。本文撷取对学生的个体品能培养的角度,试图浅析小班化教学的优势、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之道,并试图提出更新与小班化教学模式相应的教育理念的命题。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个体品能 理念更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期刊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运用母语,指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形成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而言,即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领悟语言、形成语感,进而形成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言实践活动 存在问题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等待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一种良好品质,我们必须要学会等待。而在语文教学中,不愿等待、不能等待、不想等待的现象比比皆是。上课时,老师和学生还没有做好准备、进入状态,我们需要学会等待。问题提出之后,学生还没有进行充分的阅读、思考、研究和交流,还有一些反应慢、接受慢、同时也正在努力思考的学生,我们需要学会等待。出现了节外之枝,我们需要学会等待,需要耐下心来,花点功夫,准确把握,机智处理。当学生有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59-01  公开课是教学实践与最新教育理念的结合, 它应具有展示性与导向性。通过本次公开课的展示,让我收获很大,我收获了很多,明确了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的教学不足。  一、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1.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上好公开课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在教学中,也经常使用多媒体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68-02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课难教”已是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心声。我们都知道,因为小学毕业复习的目的是对整个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的知识做系统的、综合的、全面的梳理,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但它又起着重要的作用,上好复习课,能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较完整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48-02  编者把一套语文教科书编成、出版,其“产品”是静止的;一旦把这套教科书投入使用,使之成为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同使用的读物,它便处于运动状态。静态的教科书,它所应发挥的功能暂时还处于“潜伏”期,换言之,这些功能还只是一种“潜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功能,必须要让教科书从静态转化为动态。在这
期刊
【摘要】新时期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不容乐观,针对现状形成的原因,建议采取改变评价机制、政策的倾斜与平衡、给学生一个互动的、启发式的课堂等对策加以改善,以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教改 现状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66-01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社会进步日新月异。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大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要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文章以龙里县洗马镇龙场小学为例,分析了偏远山区小学一年级新生入校时习惯差的原因,总结了该校新生良好习惯教育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偏远山区 小学一年级新生 良好习惯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71-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74-02  蒙阴一中始建于1954年,1984年被确定为临沂市重点中学。2007年通过省级规范化验收,2011年通过省规复验,2011年成为全省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学校,2012年获得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校占地13869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972平方米。现有教学班90个,
期刊
【关键词】课堂教学 生活 灵活 鲜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72-01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教育创新的平台,是师生点然灵感、激发创新、积聚智慧的舞台。课堂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提高则是教师开展好教学的必要条件。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新课改的实质,抓好教学的每个环节,要能让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活性,活力四射。概括起来就是: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