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活动的组织形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pingdu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验教学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近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学习探究科学的探究方法,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 实验探究 组织形式 实际情况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在逐步适应认知发展规律,实验教学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近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具有探究性、开放性、整合与拓展等特点。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学习探究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认为实验教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一、演示探究實验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创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颇深。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实验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结果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然后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小的学生来拉,他们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还不小,给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组织形式适用于一般的探究活动,探究过程也无大差异。在进行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或是实验难度大,仪器精密,要求很高,或是具有危险的,有毒的一些操作,学生不能够直接来操作实验,这时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观察者(也可让学生上台演示)。教师不但要事先准备,使得实验可见度大,效果明显,便于观察,而且要确保实验成功,对学生进行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的训练与培养。国际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这样一种趋势,即衡量一堂物理课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二、分组探究实验
  这是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物理实验教学形式,基本能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需求。是目前物理教学倡导的实验组织方式,也是学生最喜爱、最希望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独创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关系上,应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主,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就是这样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它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另外,还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增强自信,树立信心。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猜想,自己准备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完成实验过程,教师仅仅起到指导作用,不过多“干涉”学生,但要同实验室工作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周密安排,同时各实验小组成员合理分配,实验时作好分工,使得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学校也要从多方面予以支持和关心,如时间上的自由度(有时一节课不能把一个探究实验完成,同时又不能中断实验),也要有一定资金的投入添置各种实验器材。
  三、现场探究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涉及生活生产设备和仪器,一般中学也不可能把一些大型机械买回,有些也无法买,如发电站等。这种情况下就让学生走出教室,甚至走出学校进行室外现场探究活动,如杠杆的教学、测学生爬楼功率的教学,与其在教室内演示,还不如干脆到室外体验影响爬楼功率的因素,比室内演示有效得多(本人已多次实践和对比教学,效果明显)。再如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实验室探究得到规律,大家常做,但若在舞蹈房内,让学生站在大平面前观察或相互观察自己或他人的像,虽说不能动手,但亲身得到体验,效果良好。十字路口红绿灯的电路连接等教学内容,我认为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身体验。
  这种形式对于学校教学来说无需花费过多的经济,但要与有关单位做好联系,联系参观内容和场所,有时还要配上适当的解释、解说等,保证参观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应注意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活动中教师起到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和作用,学生要观察、参观,没有危险时可以动手体验。
  四、家庭探究实验
  家庭探究实验的形式一般是在课后,在教师的要求下,利用家庭中常用的一些生活用品来完成探究实验,课题要求比较简单,器材能够容易找到,观察现象比较明显,活动过程中一般没有危险,学生个体独立或在家长指导下能完成探究实践活动。如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观察冰的溶解、模拟安装家庭照明电器,等等。该类型实验无需做过多的准备工作,但事后应让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或交流心得体会,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或探究的主动性和一定的探究能力。
  五、兴趣小组的小组式探究
  这种方式的探究活动课题范围较广,可以是教材中的课后实践题,也可以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并能应用。由于是小组活动,与平时的课堂探究有较大区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要比较好,选题应更具有实际意义,所有器材和探究过程也应更具有挑战性,具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的自由度,给学生以更大的发展余地,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展。例如:要求学生自备一矿泉水瓶,一根较细的饮料吸管,把瓶盖上用钉子钻一个比吸管稍小的孔,吸管插入瓶盖中,在瓶中装些染色的水,拧紧瓶盖,一般不会漏气,向瓶里吹适量的气体,水气压计就做成了。学生可以用它去比较教学楼底楼和顶楼或坡顶和坡脚的大气压强的大小。
  除上述五种方法外,定然还有其他适合于不同情况、不同课型的探究形式,教师对于具体的课题,应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探究方式,不可盲目照搬照抄,这样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新时代定位是:博物馆知识教育、自治素质教育、国家与地域历史文化教育。这三个层次构造是三位一体的并列关系,相辅相成。三者有机结合,利于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中的职能,致力于建设全民高文化、高素质的新型社会。  【关键词】博物馆知识教育;自治素质教育;国家与地域历史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在博物馆从业人员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地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可接受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总感觉物理学科不好教;学生也感觉物理不好学。其实,这主要是大家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识影响及对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不当所导致的结果。只要我们找到问题所在,方法恰当,高中物理教学将会变得很简单。作者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角度出发,谈谈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教学方式  针对物理学科的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以相对独立的学习过程为载体,真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从学生自身抓起,培养学生学习
摘 要: 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性而忽略了物理学的现实生活性,不能有效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新课标要求教学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赋予知识以生命力,在课堂中增加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体验,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本文主要研究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知识,并将其与高中物理课堂相结合,进一步探究其在物理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词: 高中物理 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生活化  一、前言  陶行知先生
摘 要: 作者从多年教学经验出发,归纳总结出注重初高中教学差异,抓好互动教学,师生角色互换,加强实验教学,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教学活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知识衔接 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实验教学  在高中阶段,师生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觉得物理学科是最难教和最难学的。也经常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