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要有学生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先霈,著名文学评论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小说技巧探赏》、《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文学心理学概论》、《圆形批评论》、《佛语哲思》等。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政府屈原文艺创作奖,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第一届孺子牛金球奖,中国图书奖,湖北省社科著作二等奖,首届国家精品课程奖等。
  
  问者:王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多年来,您一直担任“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评委会主任,可以说是看着这项赛事走向壮大,对您一定有着深厚的感情与殷切的期望。作为第九届“新世纪”杯作文大赛的评委会主任,上个月,您又参加了本次作文大赛的终评会,我想请您谈一下对本项赛事的总体看法。
  答者:好的。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举办的作文大赛先后经历了“华夏杯”,“跨世纪”杯,再到如今的“新世纪”杯,已经有十好几年了,很多届大赛的评奖活动我都参加了。给我的感觉就是,整体水平稳健地逐步提升,尤其是今年,获奖的学生作文,其中有几篇文章出乎我和所有终评委的意料。可以不夸张地说,其中有的获奖作文,放在全国任何一个作文大赛里面,也可能当之无愧地获得大奖,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情。
  问者:那就请您给我们以及广大的读者解读一下,这些作文为什么能够获大奖?有哪些值得我们中学生借鉴的地方?
  答者:那我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个人最看好的获奖作文有两篇:一篇是贵州桐梓坡渡中学向坤同学写的《向一个人道歉》,另一篇是湖北宜昌第五中学王丽娟同学写的《橡皮泥》。这两篇作文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学生作文两种不同的类型。我先说说《向一个人道歉》,它非常典型地写出了中学生作文的特点,从表现心理来讲,它写出了初中男生女生的青春心理,既写出互相吸引,又生动地刻画出了少男少女特有的矜持和戒备。比如说,文中的女孩既愿意接近班里的男孩,可又不好意思,男孩子由于粗心,开始也没有理会女孩。后来,在遭遇雨天的时候,两个人又相互关心对方,生怕雨淋着对方,由于羞涩,又不敢触碰对方的身体的情形,文中是这样描写的:“虽同处一伞之下,我也要和她划清界线,保持距离。走着走着,她忽然瑟缩一下,我一看,原来她一个肩头完全脱离了伞的服务区。我脸一红,忙把伞朝她推过去一点,她朝我望了一眼,似乎笑了一下,依旧沉默”。这样的描写非常细腻,感情也非常微妙。这种对青春期情感细腻而微妙的描写,并不是老师或家长等成人可以构拟的,甚至很有名的作家让他来做这样的描写,也不一定会如此真切。另外,这篇作文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对男生女生之间特有情感的分寸把握较好。如果过于强调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特有的心理,或者忽视这种青春心理,只写一般同学的交往,读起来都没有什么意思。现在看起来,作者不是像作家一样运用艺术技巧来精心的打造这种情感,而是自己就生活在其中,情感的流露是自然而然的。像我们这些年老的,或者中青年读者读起来,都觉得很真实。因为当时我们年少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也有这样的心理。所以,这篇文章是一篇很出色的初中生作文,它是一篇很有学生味的好作文,我看中的就是它的学生味。另外,王丽娟同学的《橡皮泥》这篇文章可以将它视为一种准文学创作,即使把它发表在文学杂志上,也不会使人吃惊。就这篇小小说而言,不论是从它的构思,人物的设计及情节的照应都可以看出,作者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小说中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照应可以说是经过仔细斟酌的,比方说,小说的主要人物“小孩”,如果单纯从全篇的故事情节本身来看,他不出现也可以,但是如果这样,那就是一篇平庸的作文。但是有了这个“小孩”,这篇作品的意味就大大的加深了。把这个“小孩”放在作品里面又很自然,看不出很浓的人工雕琢的痕迹,分量也恰到好处。作者借一个生活的小小场景,表现了现代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得不具有的角色意识。我们每个人为了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不得不顺从,或者说适应多种不同场合,必须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往往要戴上不同的“面具”。比如文中的中年男人,在女儿面前,他是一个严肃的父亲——“好了,好了,看过奶奶了,快回去上课”,脸绷着,口气不容置疑,十分威严;在妻子面前,则换上一幅坚定果断的面孔——“喂,今天给妈煲点鸡汤,夜里冷”,口气随意却又不容拒绝;而在上级的面前则又一反常态,变成了一个卑微的下属——“哟,是沈主任啊!真是谢谢您了!”眉眼舒展开来,皱纹绽成了一朵春天的花儿。作者在这里通过一个不谙世事,没有被世俗污染的一系列童年视角的转换,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里成年人生存的艰难,也让我们从中读出成人社会的悲剧味道。但是对于这种复杂的思想,作者并没有刻意地将之哲理化,而是以小见大,描写三个不同的小小场景变换,通过人物不同的反映来表达。读来,有一股自然清新之气。另外几篇,诸如《给干部子女画像》也很不错,它不仅反映出了当前乡镇生活的真实性,而且也反映了社会上普遍性的东西。《粉丝》以2007年突出的文化现象为描写对象,但是文中大众都熟知的东西较多,而个人的独特感受和新鲜体验较少,不过作者在众多的写作素材中,择取社会和文化热点,作为作文材料,这也很不错,反映了当代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可贵之处。还有《回唐代去看一位诗人》,这篇作文从文字表达和作者在字里行间所体现的文学素养来看也还是不错的。一个中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把握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并在与古人对话后,得出一个有点意思的结论来,这也能够看出作者在作文时确实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问者:王老师,您结合作品中的一些细节和例子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了这些获奖作文,好在哪里,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不过,我想问,您个人最喜欢哪一篇文章,是《橡皮泥》还是《向一个人道歉》?
  答者:我在上面已经说过,这两篇文章都很好,作为特等奖都可以当之无愧。但如果让我来选择,我更喜欢《向一个人道歉》这一篇,因为我觉得这一篇更有学生味,更符合中学生那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样自然天成的文字不一定是年长的成熟作家能重新体验和构拟的。但如果让作家来写《橡皮泥》这样的文章,可能会写得更好。
  问者:您在上面的回答中,多次提到学生的作文,尤其是中学生作文,一定要具有“学生味”,那么,请您来谈一下什么是“学生味”,好吗?
  答者:好的。其实我所说的“学生味”,并非一个专业的写作概念,而是指中学生作文要符合中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就是要让作文回归中学生的本真。中学生的作文不要勉强追求成人社会中的那一套,最好写出中学生的天性来。在这里,我有一个想法,我仔细地阅读了这次作文大赛特等奖入围的十二篇文章,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初中生获奖的多于高中生获奖的。你看,这次特等奖的获得者是初中生,而入围特等奖的初中生也较多。按照正常的想法,高中生不管是从受到的写作训练还是从自身所具有的文学素养来讲,他们肯定要高于初中生。但是现在的结果恰恰相反,受到写作训练较少的,所具备的写作知识较少,反而获奖的比例高了,那么这里面就有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了。是不是受到某些规范的约束多了?是不是向成人作品靠拢急切了?现在的中学作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既让学生们接受写作技巧的训练,但又不让他们被这些条条框框束缚,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和写作研究者们思考的问题。
  答者:王老师,为了能使这项赛事稳健地发展,成为师生都很喜欢的大赛,您能给我们提一点宝贵的意见或者建议吗?
  问者:这么多年来,“新世纪”杯作文大赛一直举办得比较成功,参赛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所收到的参赛作文和获奖作文的质量也是一年比一年好。这首先得益于主办方的精心策划和有效组织,同时老师和同学的参赛积极性也值得肯定。这些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还是在一步一步的向前发展。我们作为主办方,还是要进行一些思考。比如说对于作文大赛的理念就有必要进行总结和提炼。现在有许多作文赛,有的提出要把选拔文学写作人才作为大赛的主要目的。有的提出既要选拨人才,又要摆脱应试作文的桎梏。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又具有较长历史的“新世纪”杯作文大赛,也有自己的理念,我们要不断总结。我想我们能否化用一句话,“不漏怪才选人才”来表示,就是指我们这个大赛包容性要强一点,要容许不同风格存在,要把多种类型的作文纳入评价的范畴,对于思想上,艺术上与众不同的学生作文更不要漏掉。我们既要培养发现有潜力、有才气的学生,同时,更要通过比赛推动培养千万个具有基本写作能力的,能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情,思想很好地表达出来,写作基本规范的学生。另外,我还想提一下,学生写作时,导师如何发挥指导作用,比赛中有作文显出成人的口吻,是不是原本有学生个性的成分被排挤掉了?老师怎样既引导学生规范写作,又发挥学生的个性,独创性?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杂志社和指导老师们共同来探讨。
  问者:非常感谢王老师对我们“新纪杯”作文大赛提出的宝贵意见,您的这些意见不仅有利于我们主办方如何更好地组织大赛,同时也给参加大赛的指导老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洪鸣,编辑,现居武汉。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标准对个性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而目前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往往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老师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学生写出的文章缺少灵气,即使偶有一些佼佼者的“佳作”,有时也免不了给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感觉。老师评改学生的作文,习惯于凭自己主观的感受和文化批评的标准,用成人处世的哲学和经验,从原则
很多学生作文写不好,写作文往往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他们很是希望能有高明的老师点石成金,祈望着茅塞顿开,好使自己也能达到古人“下笔如流水”的境界。但是囿于自身的文字积累和阅历体验不够,往往造成闭门造车的尴尬局面。高中生的学业负担重,要想在繁杂的学习之余打开生活的“窗口”,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假如我们能从课文中汲取作家的写作经验,就可以为学生找到一条写作的“捷径”。笔者想举几个简单的例子简析这个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希望以下几个方面能对广大考生有所裨益。  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2鉴赏的是白居易的一首诗,诗题是《邯郸冬至夜思家》,从题目我们就知道了时间地点、大致环境
海能实业300787  近期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38%-4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36%-43%。公司上半年客户订单充足,1-6月接收订单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3%。但是,受芯片紧缺及越南海能因疫情临时停工等影响,2021年1-6月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2,664.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
内地股市本周显著造好,上证指数重上3000水平,升至近1个月高位;创业板指数更创出3年新高,截至2月20日,本月以来累积升幅已达13%。投资者预期中央会推出更多措施刺激经济,加上中国证监会放宽上市公司再融资规定,均利好整体市场气氛。至于港股周初曾回升至1个月高位,上试28000点水平,但大蓝筹业绩不及预期,恒指反复回吐,回试20天线支持。轮证资金流反映,早前部署淡仓的投资者开始趁指数回落平仓离场,
2008年高考虽然处在“自主”与“新课标”的双重催生下,但高考诗歌鉴赏并没有呈现“突变”的趋势,而是“承传有序,稳中有变”。18套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选用加首诗歌,出现35道题目。研究题料、题目和答案,对2009年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2008年诗歌鉴赏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设题非常规范,严格围绕“语言”“形象”“技巧”设题,少有“旁逸斜出”的情况。同时,2008年高考诗歌鉴
《背影》是传统的经典名篇,是表现人间至情——父子之情的感人之作,也是文采熠熠的美文。但由于文章距离时代较远,这篇教师屡次教授屡次催人泪下的文章却不见得能感动得了现代年少不更事的初中生,教师在教学中也常有隔靴搔痒之叹。为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提高学习效果,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一、研读提炼    研读环节的设置是为了维护学生对文本的知情权。对学生文本知情权的剥夺与干涉是目前语文教学浮躁、虚幻、形式主
6月份,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消费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平稳。从同比看,6月CPI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CPI下降0.4%,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此外,由于6月份国内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市场供求关系趋于改善,工业品价格涨势有所趋缓。从同比看,6月PPI上涨8.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PPI上涨0.3%,涨幅比上
港股自去年1月末后進入震荡调整,到今年5月后震荡加剧。然而,股价走弱同时,国内资金却大举南下。资金南下,瞄准的正是港股调整后砸出的“黄金坑”。截至8月21日,恒生指数最新市盈率仅为9.66倍,市净率仅为1.06倍,已靠近历史底部区域。当内外部不确定性得以缓和,明显折价的港股有望走出估值修复行情。对多数投资者来说,通过流动性强的ETF持有港股核心资产,不失是兼顾安全与进取的合理选择。   5月10
杨葛莉,1963年生,河北省秦皇岛市教科所副所长,中学语文教研员。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及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论著计70余万字。其语文教学研究及中小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在本地区产生较为重要影响。    教学评优是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长期以来,各级教研机构通过开展各类语文教学评优活动,在提高语文教师的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