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考霸”不逊年轻人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注册会计师证、资产评估师证等,追求各种学历证书,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河北唐山77岁的赵勤敏,丝毫不逊年轻人。上世纪90年代退休后,赵勤敏和年轻人一起学习,10年间先后考取10多张证书。如今,她是唐山市青年民营企业家协会的领军人物,以及北京、天津多家公司的财务顾问,过着白领女性的生活。
  挤公交上课
  “我很要强,愿不断求知,实现自身价值。”赵勤敏如此评价自己。15岁时,成绩优异的她为照顾弟弟妹妹而辍学,心怀遗憾。工作后,因各种原因,她一直无法实现求学的心愿。1993年退休不久,赵勤敏便立马报考财务专业大专。家中的书房里,她清空书橱,整齐摆满习题。窗前,她挂上父亲旧时的照片,贴着“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等激励词句的条幅,填好每日行程,摆上闹钟,就如同一名17岁的高考生在备战高考。儿子小时候的作业本、书籍,被再次利用。她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去上课,和一群身穿校服的中学生挤公交。晚上10点多,她才抱着书“放学”回家。
  拜中学生为师
  初次坐进大专自考补习班教室,只有初中学历的赵勤敏,既难听懂老师讲课,又看不懂教材。一次上课时,老师讲解绝对值概念,写法为数字两边各画一条竖线,赵勤敏问为何要这样画。老师认为她故意找茬:“你有没有好好听讲?请你出去!”赵勤敏赶紧道歉,委屈地抱着书走出教室,私下落泪时也暗自给自己鼓劲,我肯定能考過去。
  回家后,赵勤敏请来邻家上初中的孩子指导数学,家长们认为她能顺便督促孩子们学习,便同意了。每天晚上,她提着书包来到邻居家,与孩子一同学习。大专自考班老师得知她的情况后,通知她回去上课,赵勤敏又乐呵呵地重新挤公交“上学”了。
  享受工作状态
  “当今的潮流是学习和创新。我崇拜乔布斯,他的创新精神十分鼓舞我。”赵勤敏说。
  考取大专文凭后,赵勤敏又相继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书桌上的激励条幅,从“努力奋斗”换成了“保持饥饿,保持愚蠢”,10年下来,已有10多个证书摆在她面前。北京一家公司还专门高薪请她授课。如今每个周末,赵勤敏6点从家里出发,与年轻大学生和打工者一起挤火车,去北京当财务讲师,做顾问,有时一讲就是一天。“我很喜欢工作的状态,是一种享受。”她说。她向往做一名知性女性,以钱钟书夫人杨绛为榜样,“杨绛100多岁仍笔耕不辍,真迷人”。
其他文献
1992年9月,高湘琴查出乳腺癌。手术后,看着自己胸前厚厚的绷带,她万念俱灰。  难以置信的抗癌群体  变成一个癌症患者,除了忍受病痛的折磨,高湘琴还感受到深深的孤独。1992年年底,她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新闻,说八一湖有一群癌症病人每天在一起活动,对治病效果很好,她决定去看看。到了八一湖一看,一群人在那里有说有笑,气氛热烈。高湘琴过去打听,是否有癌症病人在这里活动。他们相视一笑,说:“我们就是啊
期刊
90岁的他,踢毽子、转盘子、抖空竹样样拿手;88岁的她,跳舞、耍花棍、打竹板样样都行。他们是家住河南洛阳西工区的兰学瑞和陈于琴。结婚六十多年来,他们琴瑟合鸣,玩转各种健身器材,在众人眼中好似一对神仙眷侣。  喜新不厌旧,健身神器多  兰学瑞和陈于琴腰板笔挺,精神矍铄,行走如风,根本不像耄耋老人。  只要是健身神器,兰学瑞和陈于琴都感兴趣。二十年前,兰学瑞和陈于琴去武汉游玩,在公园里认识一位杂技团的
期刊
父亲喜欢跳舞,年轻时是生产队的文艺骨干,公社会演的时候演过李玉和。父亲这样说的时候我们几个子女都不相信,因为我们眼里的父亲,背有些驼了,佝偻着腰,哪里像是跳舞的人?  后来父亲和母亲一起进城养老,我们才惊讶地发现,父亲真的很有跳舞天赋。小区附近的露天广场,每到傍晚便响起音乐,一些老头老太太翩翩起舞,有的舞姿优雅,有的生硬笨拙,但一个个都乐在其中。父亲本不会跳交谊舞,但看了几次就会了,然后还以极大的
期刊
雷锋帽、大墨镜、黄大衣,你以为出现在时尚杂志上的元素,全部呈现在年近七旬的张梦遥身上,一点也不意外。  “很多人问我,有什么秘诀让自己依旧美丽。其实,也没有什么秘方,无非就是接受新潮的穿着理念。”张梦遥说。  虽然只是一句接受新潮理念,但是张梦遥说,上年纪的人真正做起来,却很困难。“基本上很难走出黑白灰的范围,只要肯迈出这第一步,就好办了。”  张梦遥的做法是多和年轻人混在一起,多倾听年轻人的意见
期刊
三天跑102公里,还有时间限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些资深跑友温馨提醒:如果你没有长达半年的训练,千万别轻易去尝试它,这不是玩个人英雄主义的地方。孙继昆给出的答案是:“我能行。”  孙继昆退休前是厦门市普陀区中医医院的器械工程师,52岁加入长跑队。他每天凌晨4点多钟起床,一周7天有5天要跑10公里以上。  练了两年,孙继昆报名参加杭州马拉松赛,连半程也没敢报,而是选择了1
期刊
他自称“70后”,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两个习惯:日行万步路,夜读十页书。退休后,他不停“充电”,也不断“放电”,与士兵谈理想,与大学生谈成才,与领导干部谈做官,与老同志谈养生。他讲话不用稿,听他演讲,通常两三分钟就有一次掌声与笑声。迟浩田将军说他是“军中儒将”。他就是解放军总参謀部原军训和兵种部政委田永清。  退休只是给人生画了个分号  2001年,田永清退休,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吴铨叙上将宣布他的退休令
期刊
一个曾经计划活到40岁的人,如今已七十多岁,她就是中国保健协会食品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为什么孙树侠当年只想活到40岁?因为她得了红斑狼疮。  26岁患红斑狼疮  1965年,孙树侠被分配到黑龙江地委组织部,是按接班人分配的。1968年,孙树侠在鸡西市同七位局级干部一起,带着一千多名知青去海伦县劳改农场落户。  孙树侠是连长,是八名带队干部中的唯一女性。26岁的孙树侠,因为处理知青打群架的事
期刊
画画儿这档子事儿,本来就是件好玩儿的事儿。闲来涂涂抹抹,看着心里的一种样子,渐渐在布上、纸上或石头上、墙上,反正是个什么地方显露出来,渐渐是那个意思了,心中就高兴。或者只是看着那些花里胡哨的色彩相互地揖让、勾连、覆盖,看着水跟墨变过来变过去,氤氲漫洇,不成个什么东西,也高兴。  古人其实就是这么玩儿的。看看那些岩画,为了些什么正经的理由才去画那些个牛啊羊啊野豬啊庄稼啊?图个什么价值去画那些星星啊月
期刊
我在七十岁左右时,看到年轻人用短信或电脑上的邮箱互通信息很方便,决心学习汉语拼音。以前我没有接触过拼音,学起来还真不容易。年岁大,记性不行,我就采用笨办法,多念多背。连老伴都说,像着了魔一样,成天嘴里念字母,饭前念,饭后念,晚上临睡觉躺下还在念。经过十几天的努力,我终于学会拼音,能用手机发短信,又经过一段时间的键盘操作练习,我就可以用电脑打出邮件了,当时真是把我高兴坏了。  几年前,我偶然看到网上
期刊
95岁高龄的秦怡,每天看报、看文件、拍戏、出席各种活动、接待来访……连保姆也颇有微词地透露,家中总是有客人来,有时小小的客厅挤下十多个人,都没有足够的椅子,很多人会待到很晚,搞得她们两人很晚才能睡觉。  秦怡说,这样的生活虽然累,但她早就习惯了,“拒绝不了”。“尽管我已经95岁了,但不去管它,这是自然规律。有什么事情还是做什么事情,只要做得动就去做。只要我们还在,(艺术事业)一定要做到底,走到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