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活30年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z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曾经计划活到40岁的人,如今已七十多岁,她就是中国保健协会食品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为什么孙树侠当年只想活到40岁?因为她得了红斑狼疮。
  26岁患红斑狼疮
  1965年,孙树侠被分配到黑龙江地委组织部,是按接班人分配的。1968年,孙树侠在鸡西市同七位局级干部一起,带着一千多名知青去海伦县劳改农场落户。
  孙树侠是连长,是八名带队干部中的唯一女性。26岁的孙树侠,因为处理知青打群架的事,四天四夜没合眼。有一天,她半夜昏倒在去食堂的路上。第二天,组织批准她可以到北京、上海、哈尔滨治疗。她爱人在北京,她选择北京协和医院,三天后得出结果:“肾型系统红斑狼疮”。孙树侠怀疑自己身上有短寿基因,爸爸59岁死于脑溢血,哥哥63岁因职业病离世。她想,自己患的是红斑狼疮,估计也活不了多久,如果能活到40岁,就是个奇迹。
  生下健康儿女
  红斑狼疮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缺乏正常的内分泌激素,因此西医大多数是用激素+细胞抑制剂+抗凝+对症的方法治疗,其中激素治疗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晚期重症患者,常常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大多数有狼疮心、狼疮脑等多脏器衰竭之合并症,属极凶险的病种。
  学术上有一种说法,怀孕可缓解病情,理由是2个人的激素可供1个人用。孙树侠看到一线生机,她要试试。曾经有人尝试过,怀孕8个月了,一检测,不行,只好打胎。但孙树俠成功了,她生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儿。母亲孕育女儿,女儿为母亲提供激素,真的创下奇迹。
  当时,孙树侠下放到扶沟县医院工作,县医院的院长、医生给了她最大的关怀和照顾。听说黄鼠狼可以治红斑狼疮,医院就四处打听,找黄鼠狼。孙树侠热情地投入工作,她从不把自己当成病人。她深信工作就是最好的治病良药,解除了别人的病痛,也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安慰。
  孙树侠相信,爱与被爱,都会延长生命。生完女儿,孙树侠坚持上班,两年后再生一个儿子,身体快速代谢,加上持续不断地锻炼身体,小心谨慎养生保健,她终于活过40岁。这一下,孙树侠有了更长远的规划,她要活到50岁。
  戒除30年激素
  为了活到50岁,孙树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工作对她来说是最好的养生。到了50岁,她又定了下一个人生目标,活到60岁。在60岁之前,孙树侠已经充满信心,有了更大的目标,她要活到70岁。
  孙树侠患病几十年,每天服4片强的松,已经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吃激素治病,是会上瘾的,让人产生无法摆脱的依赖性。因长期服用激素,流失了大量的钙,导致骨质疏松……要想活到70岁,60岁前必须把激素戒掉。
  但是,如果突然停止服用激素,整个机体运作就会紊乱,轻则加重病症,重则危及生命。孙树侠只能慢慢减少激素药量,先由每天4片,减为3.5片。过了一段时间,再减为每天3片……最后是每天半片,两天半片,三天半片……终于在60岁前,孙树侠用整整5年的时间,彻底戒掉了服用30年的激素!60岁到了,30年的激素戒了,孙树侠的身体越来越健康。70岁的孙树侠,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身体竟然比年轻时还好。
其他文献
今年81岁的退休教师鲍汝润,山東博兴县人,学习英语已有17个春秋。17年里,他不断地刷新自己的纪录:他用烂了5部英文词典,用坏了4台收音机,手写英文单词多达500万个,走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文测试的考场已经6次了(成绩从41分一路提高到84分),在139所学校讲过课。鲍汝润说:“我想用自己的事例告诉孩子们,我一个老头都能学好英语,他们只要学就一定能学好。”  零基础学英语  从博兴第三中学退休后,
期刊
我国传统习俗当中,不论南北,多肉、多油、多辛辣都是春节期间餐桌上的3大特点,荤菜花色繁多,素菜屈指可数。几餐下来,蛋白质、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一般都超过平时的一半以上,除了严重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外,体重增加也是“水到渠成”。  不管是在家吃还是在外面聚餐,学会科学合理的食物搭配,在外进餐时掌握一些点菜的小技巧,避开饮食不合理的“陷阱”,都十分重要。  春节饮食常见7“陷阱”  陷阱一:餐前饮酒喝饮料
期刊
期刊
我在台北跟儿子住对门,他家人多,東西没地方放,就挪到我屋里。有时候我回台北,发现儿子为了给我留出宽敞的地方,把很多东西堆进了他的书房。  我就对他说:“家才这么大一点儿,当咱们已经没什么空地,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淘汰,扔出去或送人;另一件事是少进。”后来,我的口号成为“进一样,出一样”。  这是绝对合理的。你想想,房子就那么大,屋子已经装满了,自然再也塞不进新的东西。为了“布新”,只好“除旧”。旧的除
期刊
1992年9月,高湘琴查出乳腺癌。手术后,看着自己胸前厚厚的绷带,她万念俱灰。  难以置信的抗癌群体  变成一个癌症患者,除了忍受病痛的折磨,高湘琴还感受到深深的孤独。1992年年底,她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新闻,说八一湖有一群癌症病人每天在一起活动,对治病效果很好,她决定去看看。到了八一湖一看,一群人在那里有说有笑,气氛热烈。高湘琴过去打听,是否有癌症病人在这里活动。他们相视一笑,说:“我们就是啊
期刊
90岁的他,踢毽子、转盘子、抖空竹样样拿手;88岁的她,跳舞、耍花棍、打竹板样样都行。他们是家住河南洛阳西工区的兰学瑞和陈于琴。结婚六十多年来,他们琴瑟合鸣,玩转各种健身器材,在众人眼中好似一对神仙眷侣。  喜新不厌旧,健身神器多  兰学瑞和陈于琴腰板笔挺,精神矍铄,行走如风,根本不像耄耋老人。  只要是健身神器,兰学瑞和陈于琴都感兴趣。二十年前,兰学瑞和陈于琴去武汉游玩,在公园里认识一位杂技团的
期刊
父亲喜欢跳舞,年轻时是生产队的文艺骨干,公社会演的时候演过李玉和。父亲这样说的时候我们几个子女都不相信,因为我们眼里的父亲,背有些驼了,佝偻着腰,哪里像是跳舞的人?  后来父亲和母亲一起进城养老,我们才惊讶地发现,父亲真的很有跳舞天赋。小区附近的露天广场,每到傍晚便响起音乐,一些老头老太太翩翩起舞,有的舞姿优雅,有的生硬笨拙,但一个个都乐在其中。父亲本不会跳交谊舞,但看了几次就会了,然后还以极大的
期刊
雷锋帽、大墨镜、黄大衣,你以为出现在时尚杂志上的元素,全部呈现在年近七旬的张梦遥身上,一点也不意外。  “很多人问我,有什么秘诀让自己依旧美丽。其实,也没有什么秘方,无非就是接受新潮的穿着理念。”张梦遥说。  虽然只是一句接受新潮理念,但是张梦遥说,上年纪的人真正做起来,却很困难。“基本上很难走出黑白灰的范围,只要肯迈出这第一步,就好办了。”  张梦遥的做法是多和年轻人混在一起,多倾听年轻人的意见
期刊
三天跑102公里,还有时间限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些资深跑友温馨提醒:如果你没有长达半年的训练,千万别轻易去尝试它,这不是玩个人英雄主义的地方。孙继昆给出的答案是:“我能行。”  孙继昆退休前是厦门市普陀区中医医院的器械工程师,52岁加入长跑队。他每天凌晨4点多钟起床,一周7天有5天要跑10公里以上。  练了两年,孙继昆报名参加杭州马拉松赛,连半程也没敢报,而是选择了1
期刊
他自称“70后”,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两个习惯:日行万步路,夜读十页书。退休后,他不停“充电”,也不断“放电”,与士兵谈理想,与大学生谈成才,与领导干部谈做官,与老同志谈养生。他讲话不用稿,听他演讲,通常两三分钟就有一次掌声与笑声。迟浩田将军说他是“军中儒将”。他就是解放军总参謀部原军训和兵种部政委田永清。  退休只是给人生画了个分号  2001年,田永清退休,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吴铨叙上将宣布他的退休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