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素水解酶22对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迁移的影响

来源 :精准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ol1234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泛素水解酶22(USP-22)对舌鳞癌细胞侵袭与迁移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2014年2月—2019年7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舌鳞癌患者21例,术中收集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种组织中USP-22和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5(ERK5)蛋白的表达.构建USP-22基因siRNA沉默质粒,根据是否转染质粒,将细胞分为TCA8113细胞对照组(A组)、TCA8113细胞未转染组(B组)、TCA8113细胞转染组(C组)及Tb细胞对照组(D组)、Tb细胞未转染组(E组)、Tb细胞转染组(F组).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结果 高分化组和中低分化组舌鳞癌组织中USP-22蛋白和ERK5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377.72、211.29,q=22.72~34.13,P<0.05).A~C组、D~F组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F=12.21~43.22,P<0.05),其中C组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A、B组(q=5.41~11.83,P<0.05),F组细胞迁移距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D、E组(q=7.24~7.84,P<0.05).结论 USP-22对舌鳞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经环甲间隙入路和经带状肌间入路显露甲状腺上动脉对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行甲状腺双叶全切除术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6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环甲间隙入路(环甲肌组)和经带状肌间入路(带状肌组)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甲状腺上动脉清晰显露率、术前与术后第1天血清甲状旁腺素浓度差值、声音嘶哑发生率、音调改变发生率、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甲状腺上动脉清晰显露率及术后第1天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率、音调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妇科常见疾病,虽为良性病变,但却具有侵袭性、转移性、复发性等恶性疾病的特征.在EMT的浸润和发展过程中,内膜细胞间、内膜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间均存在黏附和解黏附的关系.CD44v6是与细胞黏附密切相关的关键因子之一,MMP-9是分解ECM的关键因子,CD44v6和MMP-9与EMT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具有协同作用.本文就CD44v6、MMP-9在EMT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胃癌的患病率、死亡率居于消化道肿瘤首位,其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预后良好,进展期胃癌预后较差,因此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胃镜检查联合胃镜下取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金标准.多项研究提出,内镜活检存在漏诊误诊情况.本文主要针对胃镜下活检误差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提高早期胃癌检出准确性的措施.
目的 探讨IL-17F基因1507位点多态性与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2014年6月—2018年6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360例EV71核酸阳性患儿为感染组,并选取相同时期350例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多重耐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受检者IL-17F基因1507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感染组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99、6.722,P<0.05);重症组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轻症组(χ2=8.
目的 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0—26日武汉同济医院住院的老年COVID-19患者85例,依据转归分为死亡组(33例)和治愈组(5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高敏肌钙蛋白I、IL-6水平明显高于治愈组(Z=-6.530~-4.367,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治愈
目的 探讨脊柱机器人辅助下皮质骨轨迹(CBT)螺钉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1年2月行脊柱机器人辅助下CBT螺钉固定手术的患者25例,其中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继发性椎管狭窄患者10例,腰椎椎间隙感染患者2例.记录术中透视次数、有无CBT螺钉相关的手术并发症,术后3~5 d行X线、CT、MRI检查评估CBT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手术减压的效果,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行X线检查评估CBT螺钉位置,末次随访应用日本
后入路脊柱内固定术后部位感染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椎间隙感染、假关节形成、矫正功能丧失、败血症、逆行颅内感染等不良后果,感染率取决于手术时间、失血量、融合节段数量、同种异体骨植骨、是否预防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影像学评价、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可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磁共振检查(MRI)可表现为椎间隙和椎体有炎症侵润,包括骨髓水肿、椎体终板充血及椎间盘、硬膜外和椎旁间隙脓肿和分泌物聚集.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根除感染源、早期清创联合应用抗生素可以避免拔除内固定及融合器.脊柱术后感染是脊柱
期刊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已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和椎体良/恶性肿瘤,可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强度及重建脊柱稳定性.该技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及疗效显著等众多优势,但也存在一系列并发症,其中以骨水泥渗漏最为常见.多数骨水泥渗漏不会引起明显临床症状,但若渗入椎间隙会加速椎间盘退变,渗入交通静脉丛可致肺栓塞,渗入椎间孔或椎管内可致脊髓神经压迫.因此,对骨水泥渗漏分型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明确其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骨
期刊
目的 以5-氟尿嘧啶(5-FU)为活性药物成分,4,4\'-联吡啶(BPY)为共晶配体,运用共结晶技术制备一种新的5-FU-BPY共晶,并对该共晶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方法 采用结合超声技术的溶剂蒸发法制备共晶,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SCXRD)测定单晶结构,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P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扫描电镜(SEM)对共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 5-FU与BPY以4: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共晶.SCXRD测定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的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操作和对血运损伤的影响.方法 以8具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依次对标本进行直接前侧入路、Waston-Jones(W-J)入路和Ganz入路解剖模拟操作.分别记录3种手术的切口长度、深度、手术时间及对股骨头供血血管的影响.结果 直接前侧入路切口长度最短,W-J入路次之,Ganz入路手术切口长度最长.直接前侧入路手术时间较W-J入路和Ganz入路长.直接前侧入路手术过程中损伤到旋股外动脉,Ganz入路损伤到臀上动脉.结论 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股骨颈骨折,各有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