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教学走向真实有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13296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习作教学确实有了一些变化,如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习作内容的丰富性与习作评价都有了明显转变。但是,认真审视我们的习作课堂,不难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理念简单理解或片面理解,实际教学中缺乏对习作教学的研讨与探索,造成了习作教学的不少问题,致使习作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提高我们的习作教学质量呢?
  一、用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要“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我们可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想拿起笔一写为快的表达欲望。
  1.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在“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2011年秋季学期的习作教学专题赛课活动中,我们一位年轻的参赛者在上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习作《自我介绍》时,在导入环节,她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师:今天听说我们三(1)班的小朋友来这上课,有两位好朋友也来了,看,他们是谁呀?
  幻灯演示:两个卡通人物(喜洋洋和懒洋洋)相遇的情景。
  喜洋洋说:Hi,你好!
  懒洋洋说:你好!请问你是谁呀?
  师:对呀,要想让我们的这两位客人很快的互相了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谁来说说?
  生1:他们可以自我介绍。
  生2:他们可以一个一个介绍。
  师:真是好办法。但是他们不会呀,我们三(1)班的小朋友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谢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教教他们怎样自我介绍
  (板书课题)
  这样的导入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激情,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一旦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学生就会把自己独有的想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表达出来,他们就会乐于去写作,而只要愿意写作,就会有收获,有收获就能从中感受到写作成功的喜悦,有成功的喜悦便会产生新的表达欲望。
  2.创设新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因此,在新课教学中同样要创设质疑情境。如上述提到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习作《自我介绍》的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特点”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出示课件1:
  大家好!我是一只羊,身上披着卷卷的,雪白雪白的羊毛外套。我很喜欢我们的羊村,经常跟兄弟姐妹们玩耍,为了让我们的羊村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我们还时常团结起来对付大灰狼。你知道我是谁吗?
  师:为什么猜不出呢?那我们再来看它写的另一段介绍。
  出示课件2:
  大家好!我是一只羊,身上披着卷卷的,雪白雪白的羊毛外套,我的发型很特别,有人说像堆粪,可我不觉得难看。
  我呀,有点懒,贪吃又贪睡。记得有一次,我要去羊村学堂上课。可是刚走到校门口我就觉得又累又饿了,再想想学习又不能当饭吃。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我决定躺在树下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不一会工夫,我就梦见了一个又大又香的青草蛋糕。哇!真是太可口诱人了!我馋得口水直流,我正要一口咬下去时,被“铃铃铃”的声音吵醒了。原来是下课铃声响了。哼!可恶的铃声,坏了我的好事,一顿美味的午餐就这样泡汤了!你知道我是谁吗?
  生:懒洋洋。
  师:为什么读了第一篇介绍大家猜不出来,而读了第二篇介绍就能一下子猜出是懒羊羊呢?这里有什么妙招呢?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懒惰、贪吃是它的性格特点,发型很奇特是它的外貌特点(相机板书:性格、外貌),原来第二段文字是抓住了懒羊羊自己身上和别人不一样的特点来写的,所以大家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板书:抓特点)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特点呢?
  生:特点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的,特别的地方。
  师:说得真好!懒羊羊最大的特点是懒惰和贪吃,那你身上有哪些特点,请你用一两个关键词来说一说。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出一个跟你完全相同的人。
  师:当你学会抓住自己的特点来介绍自己时,就会让别人一下子记住你。大家想不想让别人一下子就记住你呀?那该怎么介绍自己的特点呢?
  课堂教学,巧妙的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跃跃欲试的表达欲望。
  二、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习作的内容、思想、观点、情感及一切素材都来自丰富的生活。所以,习作教学还应从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入手,走向生活,充分打开生活空间,使学生习作充分体现出现实生活的气息。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如学习上的、与朋友同学之间的、与小组班级间的、与教师之间的;有幸福温馨的家庭生活,如与父母之间的幸福、家庭小秘密、温馨的家庭往事、家庭喜庆等;有酸甜苦辣的社会生活,逛街、参观、游玩、买东西、偶遇……
  虽然我们人人都生活在社会大课堂中,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人人都善于将生活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
  首先,教师应从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从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小植物、天气变化开始,培养敏锐而独特的观察力,逐步让学生去观察生活的小现象、小事情,交流想法,分析原因。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味体验生活。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在自己的习作教学实践中就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体验生活,帮助学生探寻习作新空间。他提出了“记录昨天——写好今天——描绘明天”的生活作文思路。实践中,他引导学生回味昨天走过的历程,要求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帮助学生叙写今天,重在引导学生玩中写作文,做中学作文;启发学生描绘明天,重在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这样一来,学生的生活就是作文,作文也在生活之中了。
  三、指导学生用心表达,抒发真情实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然而,直面学生作文现状,胡编乱造、抄袭、复制情感等不良现象比比皆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深思。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心表达,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1.创设宽松愉悦的写作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露真情
  首先,拓宽习作题目的范围。从生活到作文,之间有一个过程,学生独立走完这个过程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该从题目上就激发起学生的情趣,给学生有选取合适题材的、比较宽泛的思维空间。例如,上面提到的《自我介绍》,从主题上看,题目就是写自己,但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及表达欲望,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可引导学生拓宽习作题目的丰富性。
  师:看来大家不仅找到了自己身上的特点,还知道了如何将特点交代清楚、写具体的方法,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我们不如动笔写一写吧!可是怎样给自己的习作起个好的题目呢?
  生:我是个“小百灵”。
  师:真是好题目,一看题目就知道了你是个喜欢唱歌的孩子,那就动笔把你如何喜欢唱歌、唱得怎样写下来,让更多的人与你分享吧。还有其他的题目吗?
  生:我是科技制作的小能手。
  生:同学们都称我是“小书迷”。
  生:“急性子”的我。
  生:电脑是我的最爱。
  生:“爱心小天使”。
  生:粗心大意可不好。
  ……
  师:真是丰富多彩的题目啊,老师相信你们的习作内容一定和你们的题目一样丰富多彩,大家看了你们的习作,一定能更清楚地了解你们,我们期待着分享你们的佳作,大家赶紧动笔吧。
  通过引导学生拓宽习作题目,为学生创设了表达的空间,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就会像喷涌而出的泉水,感情自然会得到真实流露。
  其次,丰富作文训练的形式。现行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形式多为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为此,必须广辟训练的途径,丰富训练的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小天地中发现问题,展开独立的思考,放手大胆去写。如针对班级或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写一写表扬稿,积极为红领巾广播室投稿;针对校园环境卫生写一则倡议书,号召同学从我做起,保护校园环境卫生;针对校园未来发展方面就自己的想法写一封建议书,提一些合理化建议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写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内心的真情就能得以流露。
  2.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情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明确指出习作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不拘形式的写见闻、感受,要求重写“实”。也许那种充满童趣,成人无法体会或感受到的童真、童心、童乐、童语才是学生情感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运用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如果教师不无顾忌地横加指责,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必然地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从而抑制其个性的发展。
  让我们的习作教学从兴趣入手,从观察入手,从积累入手,从生活入手,从表达真情实感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用心去观察生活,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只要我们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写作氛围,宽容、尊重、赏识学生的个性作文,学生就敢于表达真情,善于表达真情,学生的习作就能真正呈现出富于个性、内容丰富、不拘一格、自由表达的局面,学生就能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人教版中高段语文教科书里有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本文把它称为长文),每篇长文可教学的内容多达几十项,如生字、新词的认读、理解、运用,形近字、近义词的比较,特别句式的理解、运用,标点符号的认识与使用,材料的选择与安排,过渡衔接等等。但是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两课时,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一个课时,40分钟是个定量。那么,怎样从众多的内容中来筛选精当的教学内容呢?这就需要我们用语文的眼睛去审视、发现、选
生活是学生习作之源,习作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因此,叶圣陶先生精辟地指出:“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和神经。这恰恰是“生活即教育”的最佳诠释。生活教育理论为开发与利用生活资源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所以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将习作教学的目光投
语文新课标视野中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我们更多地去放大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更多的去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发问权利、朗读机会”,让他们成为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  一、慎用“直观”,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  作为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学科,对发展与提升
很多人都是说着童谣、唱着儿歌长大的。童谣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使我们在优美和谐的吟诵中得到情感的愉悦。因此,我把“新童谣”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与新童谣亲密接触,使新童谣融入校园,融入语文课堂,融入课外活动,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编童谣、传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用童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内容整合策略    1 用好校本教材《童谣汉堡》  为了让学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对于那些富有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朗读、吟诵、吟唱、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朗读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一、以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情感需要出发,根据课文内容所创设的实物情境、立体情境、模拟情境、语
在朗读训练中加强对比,通过比较语句、段落、篇章之间的异同,能够发展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使得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眼光更深邃,思考更深刻,见解更独特,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效率。  一、 单篇同文比较——在朗读中放飞思维  1.删  删掉一些词语或者标点,但是不改变原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行对比,理解原文的精妙和底蕴。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珍珠鸟》一课。  师:这篇课文里有一句话,揭示了本课所
实施新课程以来,“个性化阅读”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生命活力,“个性化阅读”能让学生在文本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学生对文本有多种的理解,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有时导致了课堂教学滑向失控的边缘。个性化阅读并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胡乱地读”、“胡乱体验”,这样会使课堂变得杂乱无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深入文本、超越文本是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两个有效落点。 
《学与问》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进行观点论证时,以哥白尼和沈括小时候勤学好问的故事为例,充分论证了“‘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作者所选的这两个例子浅显易懂,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知特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内化和思维训练的好凭借。但是,要让学生对这样的议论文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并通过阅读提高感悟和认知的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在联系中感悟、在联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本人做了以下尝试。    一、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志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然而,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对内容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对话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使沉寂的课堂因对话而充满生命活力呢?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的“文本解读”是对话的源泉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潜心与文本进行对话,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感悟作者的思想